寻根和读书三昧
1985-07-15
读书 1985年4期
刚读完《“书读完了”》(《读书》一九八四年十一期)之后,脑际就泛起这个题目。本世纪以来,科学的巨大进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新问题非及时作出哲学新概括不可。答案当然多种多样,也有人从我国先秦时代的老庄的“道”里找到了合适语言。这是一种思想文化的寻根。读了几十年书,浮光掠影,至多击水振荡成声而已,深悔髫龄就学时的茫然无知,眼下还在千方百计地既追益时光又索阅经典要津,这同样是一种治学途径的寻根。唯有寻根,才是读书中的“禅定”即三昧,此乃初读此文后的感受,未审得当与否?
一生
中国古书反映的文化根究竟该作如何观?几千年来的层累迭起又使根和枝叶、也即古书的源和流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诸如此类,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答。初读此文,尚不及仔细咀嚼消受,也可能不敢苟同其所有说法,但是,出现如此气度宏大的观察家文章之后,若能有更多的读书人思考、讨论如何更广泛深入地读书寻根观察,岂非读书界之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