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龙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黎明期?
1984-11-01英杰
英 杰
龙山文化因1930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历城县(今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又曾被称为“黑陶文化”。时至今日,龙山文化遗址已发现数百处,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如果加上与之相类似的文化,其分布范围还要大一些。其存在时间大致在公元前27世纪至21世纪,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古史传说中的黄帝至唐尧虞舜时代。
谈到龙山文化,人们总会想到那些薄如蛋壳的黑陶高柄杯。实际上,这种蛋壳黑陶器只是发现于山东龙山文化的某些遗址中,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和复原起来的三件蛋壳黑陶器是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蛋壳陶器形;而其他大部分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则都是以灰陶为主,早期多为手制或模制,晚期多为轮制。器形除常见的鬲、鼎等炊器外,还有各种类型的储存器和饮食器等,洛阳王湾遗址出土的一件兰纹大陶瓮可容数百斤粮食。用骨头制作的器物已被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方面,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一件残骨梳,是首次见到的新石器时代人们梳头的用具。
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一些新式的生产工具,如木耒和石镰、蚌镰等。石镰是安柄使用的收割工具,其工效比石刀、陶刀高许多倍。与仰韶文化时期多用石斧、石铲等垦植工具不同,龙山文化时期收割工具显著增多,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作物的收获量已大大提高。在山东胶县三里河、河南临汝煤山、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郑州牛砦等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已发现少量的铜器或冶铜遗迹,从而表明龙山文化晚期已经是在向青铜器时代过渡。
龙山文化时期的人们已学会打井,已开始用夯土筑房基,用土坯砌墙,并用石灰抹地面和墙壁。河南汤阴白营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晚期房基46座,大多为圆形,直径2.8至5.2米不等。其分布极有规律,基本是东西成排,南北成行。这些小型的房子可能是与当时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的逐步确立相适应的。这里发现的河南龙山文化早期的一口水井,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一口井字形木结构水井。此外,这里还发现了白灰窑、白灰球、白灰器等,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能够大量烧制和使用石灰了。
龙山文化时期居民聚落的规模明显增大,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面积达三百余万平方米。这里还发现了大面积的龙山文化墓地,现已发掘墓葬700余座,多属于龙山文化早期。墓地中,大、中、小墓呈金字塔式的比例关系,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相差悬殊,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私有制已经确立,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由于维护私有制和新生的贵族统治者的利益的需要,龙山文化中晚期已开始有城防设施。在河南安阳后冈曾发现过一段夯土围墙,在历城城子崖、登封王城岗和淮阳平粮台等都发现了十分完整的夯土修筑的城址。
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已普遍有用各种兽骨占卜的习俗。出土的卜骨有许多灼痕,他们就凭此来判断吉凶。在陶寺墓地的早期大型墓中出土有彩绘蟠龙的陶盘,这是迄今中原地区有关龙的图象的最早标本,据此推测,此时人们已发生了对龙的崇拜。
龙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至今不过五十余年,然而已可以使人看出,这是一个曾经有过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创造的时代。同时,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古代社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正是经历了这一场变革,我国的历史才真正地进入了文明时代,因而,我们可以说龙山文化时期是我国古老的华夏文明的黎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