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悲壮的“民意测验”

1984-11-01刘蜀英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2期
关键词:警察署棚屋新界

刘蜀英

1898年6月9日,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了中国九龙半岛北部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即后来所谓“新界”。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以高昂的爱国热情反抗英国武力接管新界,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条约签订后,港英辅政司骆克在新界进行土地、人口调查。当年十月,锦田村千余村民将调查团重重包围,骆克在七十五名英国士兵的刺刀保护下仓皇逃走。1899年3月,港英当局强令清政府会勘界址,中英两国官员乘轿骑马招摇过市,在新界订标立志。当地居民闻讯怒不可遏,同仇敌汽酝酿对抗英国接管。

3月24日,港英警察署长梅伊上尉提前窜入新界,在大埔墟择地建造棚屋,供警察署使用。4月3日,中国居民闻讯赶来,向他们投掷石块,要求拆除棚屋。梅伊命令士兵武力镇压,气氛异常紧张。当晚,愤怒的人群向英军盘踞的山头发起进攻,火烧英军棚屋。英军司令盖斯科因少将立即率兵开进大埔墟弹压。

但是,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中国居民并未被英军的武力威胁吓倒。4月15日英军香港团队一连士兵在大埔墟强行登陆,新界居民一千二百余人聚集山坡,“开挖坑堑,拒阻英兵”。他们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从各个山头向英军猛烈开火,使英军陷入重围。次日,英军司令盖斯科因在骆克陪同下率兵前往增援。他们在“名誉号”军舰的火力支援下,冲破包围圈与先期到达的队伍会合,接着“乘民不备,升竖英旗”。骆克踌躇满志地宣读条约和香港当局命令,象征从1899年4月16日下午2时50分起,新界已被英国接管。

新界居民用更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抗议英军的武力接管。在临近新界的东莞县和新安县其他地区,广大群众深感唇亡齿寒,义无反顾,纷纷组织援军开赴大埔前线,重创英军。4月18日英军向大埔山岗发起反扑。抗英武装以逸待劳,火枪土炮齐发,将英军一个头目击落下马,并乘胜攻克大埔金山。数千群众兵分三路,潮水般地勇敢冲锋,将敌人压到海滩一隅。英军在军舰的炮火支援下,才狼狈不堪地从海上逃逸。

5月初,海面突然出现敌舰掩护英军登陆。抗英武装主力被吸引到海边。当他们击退登陆敌军后,发现远处高山上出现了米字旗,英军正在进行迂回包抄。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东莞、新安援军决定突围北撤,新界武装群众不肯撤离,决心死守家乡。

英军向新界抗英运动的中心锦田村发起猛烈进攻。锦田居民利用坚固的围屋奋起抵抗,英军竟野蛮地发炮轰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日,最后英军抄小路才冲进村去。在这次战斗中,锦田村不少热血青年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此后,深圳河以南的广大土地陆续陷入英军之手。

新界人民反抗英国武力接管,不怕英军武力镇压,浴血奋斗,卫国保家,实际上是一次慷慨悲壮的“民意测验”。它生动地表明,英国强租新界同割占香港岛和南九龙一样,完全违背了中国的民意,是依仗赤裸裸的军事手段强制进行的。

(根据中新社新闻稿摘编)

猜你喜欢

警察署棚屋新界
寻找荒野棚屋
澳一家九口与世隔绝住棚屋过田园生活
夏日城乡三景
香港新界地产代理商联会捐赠10000个口罩支持社区抗疫
响担
响担
中联办新界工作部举行新春酒会
无冕之王
田园诗与狂想曲
找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