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谜中珍品——诗体谜

1984-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9期
关键词:寒山一叶扁舟江河

岱 峻

从谜语的发展源流看,隐语、廋辞、射覆、直到灯谜,它的文学性在不断增加,它明显地受着民歌和诗词曲赋的影响。诗体谜从形式看象诗,从内容看,也象诗。一则好的诗体谜,总是折射出时代生活的影子,对于人们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有这样一组诗体谜:在娘屋绿姿婆娑,到婆家青少黄多。别提起,提起来,泪洒江河。(射一物:船篙)四月将近五月初,刮破窗纸重裱糊,丈夫进京整三年,捎封信儿半字无。(射四中药名:半夏、防风、当归、白芷)少小青青老来黄,百般烤打才成双,送君千里终须别,将奴抛弃路一旁。(射一物:草鞋)

这几则物谜,面底相切,珠联

璧合。但细一寻思,谜面背后作者

似乎又隐含着什么。

第一则谜实质上是借船篙叙述

了旧社会妇女不幸的一生。它以妇

女未嫁时与出阁后的姿容、神态、

心境作对比:前者幸福、快乐、充

满生饥,尽管这种幸福和快乐也是

微不足道的,但与后者遭虐待,受

摧残、被凌辱,因此面如槁木、心

如死灰的境遇相比,却有着天壤之

别。满腹的苦水,就象那一江河

水。

第二则谜写的一个怨妇。丈夫

离家,三年不归。三载春秋,恶风

扑门,冷雨敲窗。已到了融融天气

了,才想到窗纸早该裱糊。可怜这

痴情的妇女,巴心巴肝地悬望着京城里的丈夫,算计着他离家的时节,做

着团圆的好梦。等啊,盼啊,盼来的却是一纸无言的嫌弃……旧社会,何

止一个陈士美,哪会有那么多包青天,不幸的永远是无数秦香莲式的弱女

子。

第三则直接写了个弃妇。与丈夫从小长大,也算是青梅竹马;几经磨

难才得以结合,爱情总该会永志不变?事实却不然,这妇人送君千里,竟

遭遗弃,何其悲哉!

旧中国妇女的命运就是苦命的船篙,难熬的中药,不幸的草鞋。猜射

这几则谜,谁还仅把它当作游戏,谁不感到一种撕胆裂胆的痛楚?

有这样一则诗体谜,响彻人民反抗压迫的心声:

上山窸窸窣窣,下山搅乱江河。

文武百官捉我不到,皇帝老倌奈我不何。(射一自然现象:风)

好的诗体谜,还往往是诗情和哲理的融合。

明代爱国诗人于谦有一首《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历代好谜者都把它编入谜著。推想编者之心,恐怕是在“借

他人的羌笛,吹出自己的杨柳”。猜射者无不为石灰那种万难不惧、敢于牺

牲的精神所打动。

身葬春风不自哀,仍将零落迎春来。

应是春光第一枝,为报百花向阳开。(射一花名:梅花)

这梅花,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即使身残骨殁也在所不惜。梅花的形

象一定是制谜者心中理想的“人”的形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评画的标准,也是评诗的标准。诗体谜

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图画,给人以健康、崇高的审美享受。

有一则谜:

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流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射一水禽:鹭鹚)

这是多么精妙的咏物诗和射物谜!作者指的是鹭鹚,你看它,全身洁

白,嘴壳一点翡翠,形象多俊美,形态多闲适;倏尔惊飞,扑楞而去,带

几朵白云,拖一线苍山,情状多真切;抖落的几片翎羽在晚风中飘忽,如

风舞梨花,韵味又是多么悠长。

两行远树山倒影,一叶扁舟水平流。(射一字)

谜底是个“慧”字。好一个聪慧的作者。两行远树(),一波山影(),两笔就勾出一幅寒山深秋图,简直是擅长写意的艺术大师。一叶扁舟(乚),水横流(),仅一笔又点出人的活动,“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顿时使得那幅寒山深秋图有了勃勃生气。

(李军摘自《美育》1984年第2期)

(题图:李立)

猜你喜欢

寒山一叶扁舟江河
午睡
用爱心汇聚江河的“老船长”
江河里的水鸟
寒山即景
寒山
心 境
Poet’s Peak
驾扁舟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一叶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