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

1984-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5期
关键词:英法六爷奏折

辛 智

编者按:从1860年(咸丰十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后经历了三十五年,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洋务运动时期”。这个时期,占了中国近代史一小半时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许多方面,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对这段历史作出正确评价,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这段历史,本刊拟发表两篇文章:第一篇,《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第二篇,《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从顽固派变成洋务派

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因此要了解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必须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恭亲王奕主办洋务说起。

1860年9月21日,英法侵略军越过通州,打到八里桥,眼看北京不保,咸丰皇帝只好在这一天任命奕为“督办和议”的全权钦差大臣,和英法谈判“议和”条件,自己则在第二天带着嫔妃大臣,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

奕是道光第六子,咸丰的异母弟,因排行老六,在清廷上下,都称他“六爷子”。这位六爷子,本是道光的宠儿,据说,道光曾有意传位于他。咸丰登基以后,对这位六御弟一直存有戒心,不予重用。但这次英法侵略军口口声声要面见皇帝相谈,至少也要派“当国第一大员”,并握有代表皇帝“便宜行事”全权的人才行,否则,绝不停止进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咸丰才有对“六爷子”的这项任命。

这位很有点政治野心的六爷子,看到机会到了,可以勾结洋人,攫取朝廷最高统治权力。所以,他一接替怡亲王载垣钦差大臣的职务,就下令优待俘虏。“奕给巴夏礼和洛奇每天摆筵,有四十八道菜以及各种汤和酒,水果是几乎每早都送去的”;很快,又释放了全部俘虏,答应了英法侵略者所提的全部条件。奕对洋人如此卑躬屈节,连咸丰听了都十分生气。但是,奕“不顾攻击,也不管人们说他纵容外国人”,在10月24、25两日,分别和英法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中华民族蒙受了耻辱,奕却深得帝国主义分子的赏识。《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侵略军统帅额尔金立即表示:“如果中国的外交继续由恭亲王主持,可以希望,新条约将被忠实地执行。”胁迫咸丰继续让奕办理洋务。不久,咸丰在热河病死,政权由肃顺等人把持。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支持奕帮助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等人,使慈禧“垂帘听政”,登上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在清朝封建王朝中,开始了慈禧——奕联合统治的所谓“同治中兴”时期。从来反对任何社会变革的“六爷子”就这样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从顽固派变成了洋务派,成为洋务派的创始人。

媚外投降的洋务运动方针

《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奕掌握了清朝的洋务大权。为了挽救和维护被农民起义军打得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统治,也是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奕在咸丰十年十二月,向皇帝呈上奏折,提出了洋务运动的方针。说这个奏折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开始,也许是不算过分的。奕奏折中,赞扬英法侵略军信守《北京条约》,并说英法等国“可以笼络,驯服其性”。接着,他以诸葛亮与吴国通好共谋伐魏为例,说明清朝统治者能够也可能和帝国主义共同镇压太平军和捻军。

奕在奏折中进一步分析说,尽管清朝统治者和帝国主义也有矛盾,但那不过是“肘腋之患”、“肢体之患”,而同农民起义军的矛盾,却是不共戴天的“心腹之患”。据此,奕提出了对帝国主义“笼络”、“羁靡”、“和好”的媚外投降的洋务运动方针,以争取和帝国主义结成同盟,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人民反抗。

为了执行上述方针,奕在奏折中,还提出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总管洋务;成立同文馆,以训练翻译等洋务人才等主张。

由于有洋人撑腰,也出于当时形势的需要,奕的奏折很快得到咸丰批准。他在奏折中所提出的主张,成了清朝统治者的国策。

洋务运动的中心内容

洋务运动方针的确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奕的掌管洋务大权,主持总理衙门,使洋务运动从分散到集中,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起来。本来,正在同太平军作战的清军头目中,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早就和洋人勾结,购买洋枪洋炮,甚至利用洋兵洋将,共同镇压起义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曾国藩就提出过“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主张。因此,当作为洋务派的奕掌握了中央的洋务大权以后,这些地方实力派就纷纷加入洋务派的行列,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以曾国藩为例。他本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封建官僚,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以杀人如麻而被称为“曾剃头”。曾国藩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深感洋枪洋炮比抬枪土炮厉害得多,因此,他首先响应奕“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的主张。

应当说,在清朝统治阶级中,曾国藩是个颇有眼力的人,他深知买枪买炮,不如造船造炮。因此,1862年,当清军和太平军争夺长江下游最为激烈的时候,他就在安庆建立了军械所。1863年,他又派容闳去美国“购买制器之器”,以建立军事工业。1865年,容闳买的机器设备运到上海,恰巧这一年李鸿章也在上海买下美商旗记铁工厂,于是,两厂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由李鸿章统一掌管。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所属的造船厂,就是今天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以后,全力制枪造炮,之后,又制造兵船。这些新式武器,源源不断运到前线,用血和火写下了洋务运动军事工业历史的第一页。

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除江南制造总局以外,还有李鸿章在南京建立的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建立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在天津建立的天津机器局。因此,可以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的中心,就是建立和发展军事工业。

从全盛走向破产

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可称洋务运动全盛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鸿章,也可称洋务运动的李鸿章时代。洋务运动中所办的工业,逐渐由军用发展到民用。由官办发展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多种形式。在六十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洋务运动,打的是“自强”的招牌;到了七十年代,当洋务工业发展到民用工业时,洋务派进而提出“求富”的口号。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所办的第一个最大的民用工业;1878年,李鸿章又任命轮船招商局总董唐廷枢,成立了开平矿务局,建成中国最早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煤矿;1882年,李鸿章又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采用近代机器织布的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此外,1881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建立了兰州机器织呢局;1881年,李鸿章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以后又延长至天津和山海关;加上李鸿章又建立了北洋舰队,一时洋务运动达到全盛。

但是,洋务运动中所办的企业,都异常腐败,既不能正常生产,更无法与外商竞争,即使没有垮掉,也大多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加上在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派所宣扬的什么“自强”、“求富”的目标,一个也没有达到。相反的,却加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化的进程。洋务运动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宣告破产了。

猜你喜欢

英法六爷奏折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石魂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试论二战期间英法合谋祸水西引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的内务府相关的奏折
雍正朝奏折制度发展概述
本期导读
牛魂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