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渴望到绝望
1984-11-01林小枫
林小枫
阿尔,这个法国南部不见经传的小城,通过梵高的画笔,将她那独特的丰彩展现在世界面前。梵高描绘了阿尔的山山水水,也刻画了阿尔的男男女女,有邮递员、咖啡店女老板、农夫、战士和少女。1888年2月至12月,这位即将走完自己人生历程的艺术大师,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在阿尔创作了近百幅不朽的作品,这些作品象火把,使画家的艺术迸发出夺目的光彩。而创作于同年8月的《农夫》,就是这火把中的一束。
“真正的画家是受心灵指导的”,这个心胸中蕴藏着广博之爱的“农民画家”,以他的心灵,刻画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梵高要求他的观众,不仅用眼睛,而且要用心灵,去感受他的作品。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位老农,不正是这样一个摄人魂魄的形象吗!这是一个饱经人世沧桑的老人,他面容清癯,鬓须全白,脸上刻满岁月留下的皱纹,紧闭的嘴缝显示出坚毅的个性,微睁的双目饱含着苦痛、哀怨和渴望。这是一个历尽了人生坎坷、洞察了人间的不平和丑恶而又执着地渴望生活的人心灵的显现,在这位老农的形象中,寄托着画家的情感和希冀。
梵高的绘画,一反西方绘画的传统观念。老农的脸和手是大地的土色,是太阳的光色,亦是画家最喜爱的黄色。画家用他所喜爱的强烈的色彩,表达了他对大地的主人——农民,对永恒的能源——阳光的热爱。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运用,使人物沐浴在骄阳之中,这是火辣辣的阳光、是火热的激情的喷发。这种暖色与冷调的普鲁士蓝相对比,越发增强了色彩的感情效果。梵高摈弃了传统的透视法,以色调的对比造成空间的效果。他受到东方艺术,尤其是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采用了以线条为主的造型方法,以强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出老人因常年劳作而微躬的身躯和粗布服饰的纹路。梵高用笔奔放奇突,用色热烈明快,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激情。
温森特·梵高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读他的传说,每每催人泪下。他生活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年轻的时候当过店员、教师。他有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爱人生、爱生活,为了把这种爱表现出来,他做过传教士,他施舍、甚至献身,但他的思想和行为却得不到社会的理解;而他所选择的献身途经——艺术,同样不为社会所接受。在他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以自己的心和血画了六百余张油画、八百幅素描;但在生前,却只卖出了一张作品。梵高是那么热爱人生、渴望生活,他看到了现实的黑暗与丑恶,因而他忧愤、他痛苦,他执着地追求真善美,表现底层人民的困苦与挣扎,但他的强烈的爱给他带来的只是更大的凄苦与哀伤,以至绝望。1890年,年仅37岁的梵高,终于自杀身亡。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离开了冷酷的社会,那些凝结着他的思想与激情的不朽画作,却将在人类文化史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