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翩翩风度自何来

1984-08-20洪华

中国青年 1984年3期
关键词:羽扇纶巾风度曹操

洪华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苏轼在《赤壁怀古》中的两句词,它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刻画了周瑜少年英俊,奋发有为,风度潇洒的英雄形象。周瑜是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他在孙策手下担任将领时,才二十四岁。那时,人们看他年轻,都称他为“周郎”。他在三十四岁的时候,与二十八岁的诸葛亮,联合统帅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中,用火攻战术,将老谋深算,年已五十四岁的曹操,打得一败涂地。

在这首词中,“羽扇纶巾”是写周瑜的服饰,虽然面临大敌,依然风度闲雅,不着军装。“谈笑”是写他的韬略。你看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不迫。谈笑之间,就将曹操的船队一把火烧得精光。这里不但写出了周瑜辉煌的战功,而且写出了他沉着的性格,把他的风度刻画得淋漓尽致。

“风度”一词的使用大致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这在《晋书·安平献王孚论传》及《新唐书·张九龄传》中均有记载。那时,上层人物往往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羽扇纶巾”就是代表着这样一种“名士”的派头。随着历史的演变,风度一词发展到今天,它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了。

风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的言谈、举止、态度、作风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美。人们讲究风度无非是把它看作一种美好的象征。究竟什么样的风度才算美呢?在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风度的人:有的敏捷,有的持重,有的果断,有的谨慎,有的潇洒,有的文静,有的热情似火,有的含情脉脉,有的雍容华贵,有的朴素大方,有的幽默,有的庄重……,你能说某一种风度才算美,而其它的就不美吗?

风度似乎和人的职业、年龄有关,比如说:外交家有雄辩的风度,教师有庄重的风度,科学家有严谨的风度,指挥若定的将军人称“大将风度”。陈毅同志阵前赋诗,人们都说他有儒将风度。可见,风度的美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人讲风度,往往过分看重了衣着的时髦和形体的姣好,这实在是有些舍本逐末了。当然,形体美和风度并不是没有关系的。东汉的时候有个叫赵壹的人,就以“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著称。然而,正是这个赵壹,年轻时曾经多次犯罪,几乎被判了死刑,那时,并没有多少人敬重他。只是他后来作了郡吏,到京城送户口、钱粮报告,在和司徒袁逢等人的谈话中显露了才能,受到他们的推荐,才名重一时的。

相反,相貌差一些,风度并不见得就减弱了。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的个子比较矮小,有一次匈奴派使者来,按礼应该是曹操接见。可是曹操怕使者看见自己的样子会瞧不起,于是请了崔琰来冒充自己,曹操则手提大刀,扮成卫士,站在崔琰的床头,观察使者。崔琰是个长得很威严的人,《魏志》上说他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接见之后,曹操派人探听使者的反应,使者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可见,真英雄总有一种英雄的本色,不是身材、相貌、服装所能掩饰和冒充的。

风度所包含的言谈、举止、态度、作风都是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先来说说言谈。语言是人与人相互接触时,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我们天天都在说话,人人离不开语言。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语言便是心灵的泉水。通过语言,人们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看到他的道德情操、知识教养和为人处事等多方面的素养。美的谈吐应该讲究语言的高雅,避免粗俗的语言;同时也不要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引起别人的反感。清代作家李汝珍在小说《镜花缘》中写了这样一件事,说的是淑士国的一个酒保,头带儒巾,面戴眼镜,开口便说道:“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客人问他有什么好酒,他又说:“是酒也,非一类也,而有三类之分焉:上等者,其味浓;中等者,其味淡;下等者,又其淡也。先生问之,得无喜其淡者乎?”按说这位酒保说话够有礼貌的,语言也很文雅,可是客人并不觉得他语言美,反倒觉得酸溜溜的。可见,语言美要和环境、身份、工作协调一致,不能在什么情况下都咬文嚼字,卖弄斯文。

其次在举止、作风方面,有人认为与众不同的风度就是美。其实不见得。我们经常说的一句成语“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的鹤固然很美,但反过来说,“鸡立鹤群”,难道这与众不同的鸡也很美吗?还有人认为能够压倒别人就是风度,这种说法本身就不美。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年要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美。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这样的风度,才是美好的风度。

风度与服装当然有关系。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服装在一定程度上确也能使人风度翩翩。如果服装的不同样式、线条、结构形成的不同风格,与人格和谐统一,就会形成风度美。在这方面,只要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许多有名人物的装束都是按照他的性格形成不同风格的。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性格不同,装束也有很大的差异。马克思开阔自由的性格反映在他的装束上也是比较随和的;而恩格斯则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衣冠楚楚,充分反映出他那军人的风度和严谨、一丝不苟的性格。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无论在战争环境,还是出国访问,无论衣服多旧,哪怕补丁加补丁,始终穿得那样合身得体,潇洒大方,显示了他特有的风度。从这里我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就是要学会按照自己的性格,打扮出自己特有的风度来。

形成风度的美,服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内在美的自然流露。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写到:“玫瑰是美的,而更美的是它所包含的香味。”现在,社会上有些年轻人虽然衣冠楚楚,却时时口吐脏字。我在公共汽车上碰到过这样一个女青年,只见她身穿羊皮短大衣,头戴时髦蓓蕾帽,描着细细的柳眉,浑身散发着阵阵化学香水气,好一个风度翩翩的女郎!周围的人都禁不住要看上她一眼。她的眼睛里也充满了骄傲的神采。突然,汽车一个急刹车,只听这位骄傲的女郎愤愤地高呼:“哎哟!你这糟老头,真他妈讨厌,怎么专往人家小姆哥上踩呀?”她身旁的一位老者微皱眉头,说了声:“对不起。”拥挤的人群开始骚动了,不知是谁插了一句:“真可惜了她这身打扮!”汽车里顿时一片笑声。我觉得:一种美的风度是与美的心灵、美的语言分不开的。如果缺少了这些内在美,人们不但不会欣赏他的美丽的外壳,反而会感到他俗不可耐,龌龊不可接近。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表现出一种美好的风度呢?我们知道风度是一种自然表现出来的东西,所以不能遇到什么事情,故意想着表现出什么风度。美好的风度是在平时养成的。党、团组织的道德修养教育,美学书籍的启迪,各种文学艺术、体育活动的陶冶都是对风度的培养和训练,另外,还要向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人学习。愿青年朋友都具有各自不同风格的美好风度。

猜你喜欢

羽扇纶巾风度曹操
古代儒将标配不是“羽扇纶巾”而是“痒痒挠儿”
古代儒将标配竟不是“羽扇纶巾”
古代儒将标配竟不是“羽扇纶巾”
趙孟頫:一笔一划尽风度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风度
周郎何以“羽扇纶巾”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风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