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科学发展的机制

1984-07-15

读书 1984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结构科学

顾 昕

读《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科学发展机制的探索,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然而自十六世纪开始,就被世界科技发展的列车甩在了后面。往古的中华文明是那样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的天才智慧举世公认绝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为什么我们近代的科学技术从总体上来看,却始终远远地落在西方列强之后呢?

今天,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这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如何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尽快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已成为我们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的关键。所以,无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都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即科学加速发展的机制是什么?

收入“走向未来丛书”的刘青峰同志所著《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七十年代开始,刘青峰同志即与金观涛、樊洪业等同志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性和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光芒》一书,正是她和她的同志们对后一问题进行辛勤探索后获得的成果。

该书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新颖而富于特色的,作者着重从整体上考察科学技术的发展。该书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通过对中外科学史上近二○○○项科学技术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我们勾划出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曲线。从作者所绘曲线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西方科学技术在古希腊时期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世纪出现了大跌荡,但从十六世纪后却出现亘古未有的加速发展现象,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呈指数曲线上升,这种惊人的加速度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虽然在中世纪时期远远高于西方,但是它的发展是缓慢的、连续的,到后期甚至趋于饱和与停滞。在十七世纪后,加速发展的西方科学技术就远远超过了中国。

那么,中国近代科学落后与西方近代科学加速发展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作者通过对科技发展史上大量生动事例的具体分析指出,西方科技加速发展的现象是理论——实验——理论和科学——技术——科学循环加速过程的产物,而近代科学技术结构的建立,则是这种循环加速过程得以畅通无阻进行的保证。

近代科学技术结构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其理论结构为构造性自然观,实验结构为受控实验系统,开放性技术体系是其技术结构。作者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有机整体。

对于构造性自然观,我们可以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自然观进行对比分析。有机自然观是以直观外推和思辨的认识方法建立起来的,是儒家认识世界的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模糊性、圆满性和保守性。例如著名的阴阳理论,“阴”和“阳”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任何相对的事物,白天和黑夜,冷和热,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归入阴阳这两个范畴。阴阳理论对事物的解释是相当“圆满”的,至阴的硝和至阳的硫磺相遇引起火药爆炸,阴阳相激形成雷电,阴阳相感导致磁石吸铁,……所有这些解释都是难以证明的,也是难以反驳的。正是有机自然观的圆满性导致其保守性,人们对圆满的满足心理及对圆满的难以突破,使中国的科学理论难以发展。构造性自然观具有某种清晰度,它不是包罗万象的,而是从某种结构的角度来把握自然现象,这一结构必须是整体有序的,即可以运用形式逻辑的形式从公理出发做出一系列互不矛盾的推断。构造性自然观有两大特点,即具有可证伪性和预见性。构造性自然观在明末西方科学引进中国之后,已经在中国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的头脑中扎下了根。但是中国传统的有机自然观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并经常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四平八稳的人普遍受到欢迎,讨论问题总是片面地强调所谓“全面”,等等。从整个民族意识来看,就是缺乏创新性。

受控实验系统比较好理解,它是指实验应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并且可以重复。在今天,受控实验作为一种普遍的原则已被大家接受。

开放性技术体系是同封闭性技术体系相对应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封闭性体现在:一是技术和产品不能分离,能烧出美丽瓷器的技术与瓷器紧密相联,技术转移是极其罕见的;二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工匠的头脑之中,“得心应手”这一成语正好反映了这一特征;三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同“大一统”的封建体系相联系,如天文历法始终同国家政治联系在一起。开放性技术体系使技术本身从掌握技术的个人手中游离出来,从具体的产品游离出来。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又使技术成为商品,从而使开放性技术体系同整个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联系起来。

《光芒》一书对近代科学技术结构的探索,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我国三十年来的具体实践表明,近代科学技术结构已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中国古代科技结构的影响虽然存在,但已不构成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所建立起来的科学技术结构仍带有某种封闭性,对于结构外的东西影响甚微,同时也难以接受外部的信息反馈。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五年是我国科学技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其中我们取得了“两弹”上天、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等光辉成就,然而对这些成就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成就的取得同我国整个经济结构缺乏紧密的联系,这些成就并没有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其本身也不是经济刺激的结果。

虽然社会因素对科学理论本身也可以施加影响,例如要求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需求必然促进遗传学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是通过经济结构把信息传递给开放性技术体系,进而影响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的。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趋势正在日益加强,因而在科技结构和经济结构间也存在着一种循环加速的机制。

为了保证循环加速机制的实现,科技结构向经济结构的信息传递和经济结构向科学结构的反馈信息传递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种信息流的畅通,要求经济结构和科技结构都必须具有开放性,包括结构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这两方面的能力。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少方面缺乏应有的活力,使我国的科学技术难以转化成生产力,同时由于企业对新技术缺乏需求动力,因此也难以形成信息反馈。目前我国正致力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对于促进企业引进新技术,加强经济结构输入信息的能力很有好处。另一方面,为了加强经济结构输出信息的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关键的意义。高效率的管理可以对技术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需求,而不是盲目地不加选择地引进新技术。高效率的管理还可使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因而使经济结构输出的信息量得到放大。

仅仅是经济结构提高了输入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这还不够。对信息的流动过程也要格外注意。目前在我国农村,农民们找“财神”的愿望很强烈,但又为找不到财神而苦恼。这就是一个信息流不畅的问题,农民方面要求得到技术和知识的需求不可谓不强,然而这种信息量足够大的信息却无法传递到技术部门中去。仔细考察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经济结构输出的信息必须先通过领导部门才能传递给科技结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过相当的衰减以致扭曲,因而最终难以对科技结构形成有效的冲击。由此看来,如何减少信息的传递环节,使经济结构同科技结构直接联系起来,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于科技结构的开放性问题,也包括如上的两种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有两大特点: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急剧加大,经济成为刺激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由于世界经济市场竞争激烈,科学技术发展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迅速加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对外界需求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科学技术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科技结构的突出问题是技术体系不够开放,接受信息的能力极差。因此,加强我国科技结构对外来信息的敏感性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认为,促进科学技术同社会经济的一体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具体方法有:一、建立科学——技术——经济特区。特区以高知识高技术的产品输出为其外在特点,内部则促进科技同经济的直接结合,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结构接受信息的能力,促进其本身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建立具有多种新产业的“知识谷”或“信息谷”。建立这种特区,也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甚至形成最快速的“直线传递”。二、把经济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引入科技界,大力改革科研管理体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把自己的劳动自觉地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光芒》一书对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辛勤探索,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科技结构与经济结构循环加速的机制,对于我们正确地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是具有现实的意义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富有挑战性的时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走上不可逆转的发展道路,最终使我国成为科学大国、知识大国和技术大国。而严肃的思考和科学的创造精神,是使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所必不可少的。正如《光芒》一书的结尾所说:“如果伟大的中华民族终于在痛苦的历史反省中认识了历史,在科学的研究中认识了科学,那么她将在这里接过近代科学的火炬,走向繁荣发达的新起点。”

(《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刘青峰著,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一月第一版,1.10元)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结构科学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科学拔牙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