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战士悟出了大道理

1983-08-21杜文勇

中国青年 1983年7期
关键词:连队战士部队

杜文勇

肖招鸿,江西军区通信站维护连的炊事班长,一个二十三岁的小战士。今年三月,因为《解放军报》登了他写的一封“读者来信”和一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文出了名。没有几天,军内外读者给报社和他本人写来的信就有一千多封。

许多政治工作干部称他“老师”,说他“研究了我们这些年感到头痛,却未解决的问题”。说他的论文把改革的春风吹进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挑战,从肖招鸿身上看到了部队建设的希望!”肖招鸿共写论文十篇,江西军区党委那些威武的将军和白发的政委们,用了一整天时间逐句逐段研读。一位搞了四十多年政治工作的老首长感慨地说了八个字:“很有见地,自愧不如。”军区党委给肖招鸿极高评价,说“他给我们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一个小战士悟出了大道理!”

肖招鸿悟出了什么大道理?他又是怎样悟出的大道理?

“位卑”者的心愿

我访问了这位“悟出大道理”的小战士。不是我想象的很精明、才华横溢的样子。中等个儿,浓眉,厚嘴唇。他来自福建农村,一个典型的“农村兵”的气质:朴实,憨厚,还有几分腼腆。是呵,别的战士业余时间学数理化,钻一门技术,他一个炊事班长,成天洗米、烧饭,怎么想起钻研这不大“热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来了?

说来,这里还有段故事。

肖招鸿从小就渴望到解放军这个大学校里生活。1978年参军体检时,由于过分激动、紧张,以致血压升高!他偷偷溜出去到附近一同学家喝了两大碗芹菜根汤,才算穿上绿军装。一到部队,他情绪特高,在新兵连专业训练时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被选为团支部委员。然而,部队内的政治生活却不象他想象的那样——入伍头一年他竟莫名其妙地受到一次“行政警告处分”!原因是两个战士吵架,有人“助威”,有人“观战”,肖招鸿想到自己是个团支委,主动劝架。事后却有人告状,说他“拉偏架,袒护打架的老乡”。连队为了刹一刹“打架风”,要“从严”处理此事,没做调查研究就在会上宣布:给肖招鸿警告处分!本该受表扬的却给了处分!连队干部在会上还说:“通过领导帮助,肖招鸿同志承认了错误!”——又一个莫名其妙。连队干部轮番找他训话,根本不容他解释,强令他认错,这也算“领导帮助”?

肖招鸿很苦恼。但是,他没有趴下。他是个善于自处的青年。这以后三四年,他工作学习更加努力,连续六次受嘉奖,入了党。组织上重新考虑了那次处分,给他记了一次撤销处分的“奖励”。处分是撤销了,但却使他对部队的政治工作产生了个问号:某些干部如此主观武断,简单粗暴,伤害战士的自尊心,政治工作怎能做好?他脑中开始萌生了一个念头:要研究研究这是个什么问题?

无意的瞧热闹,有心者看门道。肖招鸿心里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对连队生活,特别是政治工作干部的言行就格外留意:为什么有些干部总喊“现在兵难带,干部难当,政治工作难做”呢?为什么同是谈心,收效却不一样呢?为什么有些干部总喜欢耍“权威”,欣赏自己在连队这个小天地里“脚一跺得震三震”,光爱训人呢?为什么有些干部“两眼一睁,忙到黑灯”,辛辛苦苦,效果不佳呢?……

肖招鸿虽然身无“官职”“不在其位”,脑子里却积存了大堆问题。不过他一时还理不出头绪,得不出答案。

1980年《光明日报》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讨论,肖招鸿翻来复去地研读每篇文章,学起来爱不释手,那一阵子他盼报纸比盼家信还心切。他兴奋极了,象是踏破铁鞋,寻觅千里突然找到了开门的钥匙,他豁然开朗: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科学化!

他顺着这条路子探索。他认定,要讲科学化,首先要对八十年代的战士有科学的认识,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来调整衡量青年战士的尺度,确定合乎时代需要、合乎建军方向的培养目标。比如,怎样看待“兵难带”的问题,肖招鸿就作了许多分析。有个战士看到地方青年穿得漂亮,自己也买了件的确良衬衣,被干部批评为“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战士思想不通,反问道:“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你们干部穿的确良不会产生资产阶级思想,战士穿一下就能产生?”这使干部很为难。战士对这种简单化的批评不服气,就是“兵难带”吗?这几年部队文化高的兵越来越多,他们喜欢独立思考,爱问“为什么”,有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一些干部说他们“不听话”“难摆弄”,能说“文化兵难带”吗?一些政治工作干部一讲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忆苦思甜,饮水思源”,战士不爱上政治教育课,在课上提出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干部无法回答,这也能怪“兵难带”吗?

生活的新潮与历史的陈习发生了冲突。

尚未肃清的那些“假大空”的“左”的流毒,还有一些旧框框,与已经发展了的形势发生了冲突。

肖招鸿明确地感受到: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要继承,但是一定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没有改革、创新,也不会有真正的继承!

1980年底,肖抬鸿面临着服役期满的问题。他对部队是有感情的,他常问自己:退伍之前该给部队留下点什么呢?长期困扰自己、盘旋在脑中的问题使他不安,使他焦急。“位卑未敢忘忧国”。肖招鸿想,我是一个战士,可是和将军一样,和连指导员一样都是头戴五星帽徽,都一样有责任找出答案来——他暗暗给自己规定了任务:“退伍前,给带兵的干部写一份‘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书面建议。把问题搞清楚了,我这几年兵也没有白当!”

从此,为解决“兵难带”的问题,写好这份“建议”的强烈责任感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肖招鸿的心,他夜里作梦也想着要搞出来这份“建议”。

这就是一个“位卑”者的心愿。

责任感“催”他学习

改革,决不是头脑一热、灵机一动提两条意见就行的事。要有胆,更要有识。改革,需要知识。肖招鸿长时间以来就意识到:政治工作决不是象有人理解的那样,好似“万金油”谁都能“抹两下”。它是一门科学,一个专业。要写好一份“建议”的责任感“催”他先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

象很多有志气有抱负的年轻人一样,肖招鸿在学习上遇到了基础低,资料缺,环境差,时间少的困难。

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懂工作对象的心理那行?肖招鸿啃的第一本书是一册很厚的《心理学》。第一遍读,枯燥,不懂——他的“文凭”是高中,可是在“文革”中学到了什么?底子太差。没有捷径,当时也找不到老师,只好再啃一遍,这回对其中“性格”“兴趣”几节有了兴趣;再读第三遍,心中油然产生一种口渴、口干却喝到了清泉水的“痛快感”——啊,天下有这么好的学问!读哲学、控制论、行为科学时,几乎都经历了这么个过程。读得头昏他就用冷水冲洗,冷水使他头脑清醒,使他时时都冷静地认识到自己无知。这个办法后来成了他生活中一个习惯,一天不冲几次头就不舒服。两年多时间,他啃了厚薄一百多本书。实践使他增添了信心:底子薄是可以变“厚”的!

他们驻地在偏僻山沟,为了到县城买本书,要跑五十里路,而且县书店也常常使他扫兴。他学会“看报买书”的办法,格外留意“新书广告”,然后函购。两三年中他向九个省市的十二个出版社、六个书店买过书。报纸上登过的钻研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他都写信求教,几年来他得到过原一机部一位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北京部队某团政委、昆明部队、驻山东崂山部队等寄来的经验和资料。“资料缺”的困难解决了。肖招鸿身在山沟,手却切着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进展的脉搏。

部队过集体生活,业余自学的环境是不大如意的。宿舍里,青年人生活很热闹,为了求得一个安静环境,肖招鸿在厕所旁找到一间无人居住的茅草棚。那里无人干扰,却是蚊、蛇的天地。每晚,肖招鸿拿着竹竿,象是“探雷”一样,在杂草丛生的小路上一打一打地“前进”。俗话说“打草惊蛇”大概就是这个意境。当地农民的孩子不知其中奥妙,还笑他:“解放军叔叔抓青蛙玩!”有时,忘记带竹竿,就只好象“三级跳远”一样,一蹦老高地跳跃入室,以“高速度”防止被踩踏的毒蛇“反扑”。茅棚里放个小桌,一次,他拉开抽屉,里面竟盘卧着一条蛇!山区蚊虫小咬猖獗,三伏酷暑,肖招鸿也“全副武装”穿着高筒靴,让它咬不透。电视节目结束了,连队停止发电。战士们入睡了,肖招鸿一人在蜡烛前静读。一位科学家说过:“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责任感”把肖招鸿领进这谁满书籍的茅棚,领他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几乎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身边嗡嗡叫的蚊虫,忘记了偶而发出“咝咝”声的蛇。

肖招鸿毕竟还是个甘岁刚出头的小青年,他象所有同龄人一样贪玩。当电视里传出优美的音乐声,而他正在皱着眉头啃“信息工程学”时,一丝苦味也曾乘虚袭来:“何苦呢,唉,明天再学吧!”不过,这往往只是刹那间的念头,“退伍前写出‘建议”的“责任感”会立即将它击退。去年春节,他痛痛快快地给自己放了几天假,看电视、下棋、打扑克。到年初四休假结束时,回头一看,学习一无所获。他为荒废了的四日痛惜,他恨自己,用冷水去冲了头,咬破食指,用血在日记本上写了“奋斗”二字。从此,他和电视几乎“绝交”。肖招鸿在炊事班搞得很出色,当班长后他领导的炊事班被评为军直“精神文明班”。可是,炊事班的工作太耗时间,每天都是从早五点干到晚六点。时间,对肖招鸿说来是最金贵的了。他在床头给自己题写了两张小纸条:“闻鸡起舞”,“自强不息”。渗透在这八个字里面的不也是要写好“建议”的责任感吗?几年来,在十分紧张的训练、工作之外,肖招鸿总是每天坚持四个半小时的自学!

那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肖招鸿心的责任感给了他力量;顽强地自学为他写好“建议”铺平了道路。

勤于思考的有心人

肖招鸿读了厚薄一百多本书,涉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美学、人才学、伦理学、控制论、信息工程等多种学科。这些,当然都是些“书本理论”,那么他又是怎样联系实际写出十篇论文的呢?

这十篇论文是肖招鸿对部队生活悉心观察、思索的产物。

某战士在工作中出了差错,一个干部发现后怒不可遏地说:“就你这个熊样子,一看就够了,还能办得了好事?!”而另一个干部碰到类似的情况,则只是拍拍这个战士的肩膀,微笑一下而已。结果,前者很伤战士的自尊心,以致产生官兵对立情绪,后者则由于理解和宽容,反而使战士受到震动,懊悔不已。另有一位错误严重而又执迷不悟的战士,一个干部一味地对他劝说,和颜悦色,不痛不痒,而另一个干部却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结果,前者如“对牛弹琴”,后者却使战士猛醒。肖招鸿看到的这种情景很多很多。就是干部带着不高兴的脸色喊战士“到连部来一下!”也会使战士预感到这次谈心不是好事,猜疑、紧张、戒备的心理随之而来,谈心也就蒙上了一层不厚不薄的阴影,影响了谈心的效果。

肖招鸿在《心理学》中看到,人的心理是在不断发生交往的,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情绪,既影响个人活动,也影响他人的活动。于是他写了论文《浅谈干部的情绪对教育的影响》,具体地分析了干部快乐、愤怒、喜爱、厌恶、悲痛等情绪对战士的影响,介绍了一位外国心理学家的公式:“感情表达=7%言词十38%声音十55%面部表情”,更明确地强调:“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干部做思想工作时情绪的表达不是故作姿态,最重要的是对战士的尊重,对战士的“爱”。

论文《群体工作网与一致性原则》也是这样写就的。有个战士没入上党有情绪,指导员说“要继续努力,只要条件成熟,是能实现愿望的”。而连长却许愿说:“等下一批吧,老同志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该照顾的还得发展。”这几句话抵消了前者的教育,战士觉得“连长对我还可以”,以致在工作中只听连长的话,产生了感恩报德思想。肖招鸿学习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后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战士的教育一定要强调步调一致,要求一致的原则;这不仅是在部队内,也包括家庭、社会对战士的影响,“点、线、网”都要协调。肖招鸿说,“任何事情也没有比对战士要求不一致更有害于教育了”,他介绍马卡连柯的一条经验:两个能力差但教育一致的教育者,比十个各随己愿单独行动的优秀教育者强!

肖招鸿懂得:“躲在被窝里的哭声,只有头挨头的战友才能听到。”他经常和战友谈心,了解情况。他得知一个战士这样设计自己:入伍头一年争取入团,受一次嘉奖,给首长和女朋友留个好印象;第二年重点是入党、当骨干;第三年争取提干。如果提干不成,就“创造条件”退伍;有了党员“牌子”回乡可以当个干部。有这类动机的战士常常是“入党前拚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如果遇到挫折则心灰意懒、消沉颓废,甚至有的轻生。肖招鸿仔细分析了入伍年限不同,来自城市乡村不同,原来基础不同的战士的种种需求和动机,写出了论文《“需要层系论”与动机预测及行为训练》。

肖招鸿从部队生活中天天遇到的表扬、奖励、惩罚、批评中,细致地研究了科学运用“强化”原则的问题,写出《把握好时空观的运筹》《选择量·质·度的最佳方法》《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大目标·两用人才·小步子》等四篇论文。

人们夸奖肖招鸿,说他是勤于思索的有心人。

改革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你能想到吗,象肖招鸿这样一个立志改革、勇于创新、自学成才的好战士,在连队的某些干部眼里竟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人,是一根“刺”!

今年初,《解放军报》发起了“为什么文化程度高的战士不被重用”的讨论,肖招鸿读了竟激动地跑到菜地偷偷哭了一场!

“男儿有泪不轻弹”。肖招鸿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呢?

原来,肖招鸿平日悉心观察连队思想工作问题时,经常在会上给干部提意见,还写过信向上级反映连队干部有人多吃多占、违反政策与纪律、思想工作涣散的情况,因此,他惹恼了一些人,成了一根“刺”,有些领导总想“拔掉”他。去年九月,退伍工作来临了,肖招鸿考虑“建议”尚未写完,要求“再留队一年”。不料,一位领导阴沉着脸说:“回去也可以写嘛!”肖招鸿解释道,“回去种责任田就没有精力了。”一位分队长责问他:“你留下来到底有什么目的?”

肖招鸿痛苦,心酸。是啊,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青年为了革命事业可以暂时放弃个人家庭、爱情,可以熬夜吃苦,然而却很难忍得住人们的不理解、特别是搞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行的领导的不理解!为了搞出“建议”,肖招鸿流着泪苦苦哀求,甚至违心地“保证”:“今后再不给你们捅漏子了!”

肖招鸿勉强被留了下来。读了《解放军报》的讨论,他哭了。是同感,是委屈,还是为我们党的报纸肯为战士讲话而激动?

肖招鸿回屋提笔给《解放军报》写了一封信,叙述自己的境遇,同时表示:我仅仅是初学,“我不是人才,但我渴望成才,我渴望成为李燕杰、薛晓明那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家!”

他把这封信及十篇论文寄到北京《解放军报》社。真没想到,他的信和论文寄出不到半个月,《解放军报》就发表了,编者在他的信前加了按语和一个鲜明的、发人深思的题目:《这是一根“刺”,还是一个“宝”?》

他的信和论文一见报,军区党委立即开会听他汇报,并通报表扬,破格提拔;福州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同志接见他时,又给他出了待钻研的题目;总政治部邀他来北京参加“五四”座谈会,聂荣臻元帅、余秋里主任接见了他……我们的党是多么渴望人才,珍惜人才,特别是改革中的人才啊!

用他的研究成果分析他,肖招鸿的性格是“理智型”的。他在大小会上作报告时,总是诚恳地讲:“我还是纸上谈兵,对党的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缺少研究。”记者询问他与原连队干部的“磨擦”时,他回答道:“我在连队的进步与他们的帮助分不开,到茅棚读书,连里还帮我按了一盏灯呢!今后要与他们共事,还要‘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呢!”

肖招鸿说,这两个月变化太快了,是改革的潮流把我推了上来。

这话讲得好。改革是谁也不能阻挡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奔腾的是浪花,沉淀的是泥沙。肖招鸿,改革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猜你喜欢

连队战士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老部队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无名战士有名剑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