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当先行 工作辟新径
1983-08-21
俺大队团的工作,自1979年以来一直处于无班子、无制度、无活动的瘫痪状态。去年初,经过整顿建立了新的团支部。我们为了适应生产责任制的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带领团员、青年开展了“一校、两队、四包”活动,摸索出一条农村团支部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作用的新路子。
不怪青年“邪”
开始,我们有干好工作的决心,但对于如何开创新局面心中无数。于是,我们东找西找,找到了一篇理论文章,通知团员青年来学习。青年们闲散惯了,又听说要学“文章”,都懒得动弹。有那好奇的来一看是“空城记”,就“哧”的一笑跑了。这天晚上熬了半宿,会也没开起来。第二天、第三天晚上还是这样。第四天晚上,我们下决心开不起会来不睡觉。这一回连劝带哄,全村一百零一个青年总算叫来了四十几个,但青年们却把会场当成了耍场,有的说,有的笑,不说不笑的就睡觉。文章念完了,人也跑得差不多了。怎么办?难道刚刚建立的团支部就这样再瘫痪下去?团支部一班人不甘心,接连几晚上凑到一起,三喳咕两喳咕,得出个结论:不能怪本大队青年“邪”,而是我们的工作不合青年的意,没赢得青年的心。不知不觉被“左”的那套老模式把我们给“套”住了。要开创团的工作的新局面,不仅要有热情,而且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去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团的活动内容和方法。
农村团的工作到底怎样改革和创新?从理论上大家说不上个甲乙丙丁,但认准了一条,就是应根据本大队的实际,围绕党组织最着急、青年最热心、群众要求最迫切的方面来组织团的活动。大家集思广益,认为我们团支部的工作应从四个方面着手:(1)党支部已确定了在1986年实现人均分配一千元、棉花亩产二百斤的翻两番的规划,而当前社员科学种田的水平还很不适应。如社员马付水在棉花现蕾时,还每亩地施上二十多斤尿素,结果棉花棵长了一人多高,亩产不到三十斤。团支部应该帮助团员、青年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为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作出贡献。(2)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后,有少数社员因底子薄、劳力少,种好责任田有困难,我们应当帮助他们种好责任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实行责任制后,对
“四属、五保户”的照顾一时还不够妥善,团支部应该主动把这副担子挑起来。(4)部分青年存在两眼只盯着钱,不顾集体、国家利益的思想倾
向。去年大队竖电线杆,规定挖一个坑给两块钱,没人干。有的青年和大队讲价,要求一个坑三块钱。这些情况说明,团组织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实践中找到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才能把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改革见功效
通过分析现状,我们不仅找到了农村团组织发挥作用的用武之地,而且认识和把握了改革团的活动内容的着眼点——在向青年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同时,组织青年向科学领域进军,培养一支科学种田的队伍。
包产到户后,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员的切身利益。广大团员青年,越来越渴望掌握农业技术,团支部应青年所急、责任制所需,成立了农技业校。通过考试,招收了三十二名学员,聘请了两名懂生产技术的民师。根据农村实际,业校每周学习两个晚上。有些关键课程,我们还与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联系,聘请他们的技术员来上课。自1982年春天开办业校以来,已结合农时学习了《科学施基肥》、《种子处理》、《合理密植》等八门课程。
每当业校开课时,除三十二名正式学员学习外,一些不在册的青年也自动到业校旁听,每堂课都有五六十人参加。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我们建立了考核制度。每学完一课,我们就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学员进行考核。每次考试均及格者,年终由团支部发给合格证书,成绩优秀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技业校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结合生产实践指导教学,我们在学员中挑选了八名学习成绩较好的青年,建立了科研队,让他们在自己的责任田里,选出一亩地作为实验基地,既承担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又为教学提供有关数据、样板,给大田生产带头引路。去年科研队进行营养钵育苗试验时,一面动手搞、一面向社员群众进行宣传,社员们听着在理,一下子搞了五百多亩,结果当年全大队的棉花获得了空前大丰收。科研队还采用了地膜覆盖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试验田最低亩产皮棉二百斤,最高的达到二百六十三斤,获得了全县科学成果奖。同时,科研队还承担了虫情测报的任务。去年7月20日,他们及时发出了三代棉蛉虫繁殖高峰的预报,全大队男女老少一齐上阵,用药物控制住了虫害的发生。而邻庄由于下手晚,许多棉田绝了产。
根据社员的要求,让业校学员自找对象,把家庭没有人参加学习的六十一户固定到人,包技术指导。去年秋季,业校学员刘金元,在查看棉苗时,发现社员马光勇的棉花发生了虫灾,立即让他喷洒有效磷剂灭虫害。但马光勇闻了闻有效磷没有什么味儿,便认为不如“六六六”药效大,就用高浓度的“六六六”药液往棉花上喷,结果棉花中了毒。刘金元闻讯,急忙搁下手中的活儿赶到现场,帮他进行处理,三亩棉花得救了。1982年全大队人均向国家贡献皮棉二百五十多斤,比1981年增长一百四十斤,一年翻一番。社员们感激地说:“今年迈大步,多亏团支部;棉花大增产,科学是关键。”
新径脚下踩
新径的开辟不仅在于创造,更意味着责任。我们通过开展“两队、四包”活动,把青年有效地组织到承担这种责任的具体实践中去,发挥突击作用,成为完善生产责任制的推动力。
成立帮工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了让一部分人口多、劳力弱的家庭跟大伙一起富起来,我们建立了由三十二个青年组成的帮工队,专门帮助困难户种好责任田。我们对全大队九十四户人家进行了排队摸底,确定了二十七户帮工对象,建立了固定帮户责任制和帮工记录簿,制订了以帮工多少和被帮户的年终收入为标准的评比条件,每月进行一次评比,评出的先进个人,年终由党、团支部发奖。这样,困难户再也不用犯愁了。社员马光进一家七口人,两老三小,爱人因长年有病不能劳动,两个老人也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十亩棉田、七亩粮田,全靠他一人种。去年秋种时,马光进病了,帮工队一边让他安心养病,一边给他收玉米,运足肥,集中一天半的时间,帮他种上了四亩小麦。马光进病好以后,到地头一看,已是绿油油的一片青苗了,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1982年,马光进在帮工队的帮助下,人均收入达到七百三十元,比1981年增加五百元,成为俺村的上游户。一年来,我们帮工队共帮工一千余个,全村二十七个困难户,没有一户人均收入低于全大队的平均水平。
建立机动队,维护集体利益。机动队的主要任务是田间保卫、浇地、整渠、修理和保护集体财产。我们村南的大桥,是全村的主要道口,因为路面被雨水冲击得只剩下三四米宽,给社员通行造成了困难。由于用工多、抽人难,大队几次想修都没修成。我们以机动队为主,突击了十二个中午,修好了路面。群众夸我们办了好事,党支部还为我们买了奖品。
棉花育苗结束后,社员一怕坏人偷去塑料薄膜,二怕夜里刮风掀掉塑料薄膜冻死棉苗。机动队主动承担了看苗床的任务,二十多天,昼夜值班,不要一分钱的报酬。这期间刮了三次大风,全村五百多个苗床,没有一个受损失。机动队成立一年来,先后为集体修房二十一间,修路八条,动土三千多方,参加其他义务劳动一千四百多个工日。社员们说:“你们这样干,真叫俺们心里过意不去。”有的社员还主动买了图书、象棋、军棋送到“青年之家”。
开展“四包”活动,促进村风民风的好转。
一是包特殊困难户,开展送温暖活动。俺大队共有烈军属、五保户、特殊困难户五户。我们组织了五个包户小组,把这些户的家务活儿全部包下来,为他们排忧解难。五保户马光金得了癌症,包户小组成员马兴权,隔一天用地排车拉他去趟县医院,往返二十余里,连续两个月,跑了六百多里路。他家包的六亩棉花、一亩粮田,从种到收全由帮工队包了。去秋的一天中午,团支委、帮工组长马付花正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干活,突然天阴了,她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跑到马光金的棉田里,为老人摘棉花,刚摘完,天就下起了雨。自己家的棉花,却因来不及摘而受到了损失。收到家的棉花,也是帮工队员替老人去卖。马光金去世后,为了不使他的老伴寂寞,包户小组的两名女青年,将被褥搬到他家,和马光金的老伴张玉珍大娘住在一起,负责对她日常生活的照顾。帮工队不辞劳苦地给她家种地,包户小组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张玉珍大娘非常感激。她特意向团支部赠了匾,并让教师代笔,自己口述,给团员青年写了感谢信。信上说:“我虽没生养过儿女,但你们比亲儿女还亲。你们是党培养出的好儿女,团支部教育出的好青年。”
二是包农具修配,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各家各户的农具坏了,只好跑十多里路,到县城去修,有时等上半天,还不能修好。既花了钱,又耽误生产。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在团员、青年中挑选了八名有技术的青年,组织起了青年服务组,大队给服务组买了配件,他们义务为群众修理大小农具五百多件,既有利于生产,又为社员节省了开支。
三是包街道卫生,美化村容村貌。自去年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来,我们把全村四条大街、十一条小巷,划成小段,根据团员、青年的居住情况,划成了十个小组,每组包一段,三至五天打扫一次。各小组不但清除了积存多年的垃圾,把雨后易积水的路面垫平,还植树三千多棵,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是包后进青年,做好转化工作。为了帮助后进青年进步,我们组织了八个帮助小组,分别包做八名后进青年的转化工作。经过思想工作,大多数后进青年有了明显好转,有四名巳加入了团组织。如青年小马会做木工活,团支部组织活动,他从不参加。团支部派人去叫他,他说:“我做木工出去一天就拿五六块钱,你们耽误了我工夫,给多少钱?”团支部找上平时和他要好的团员,组成帮助小组,经常和他接近。他喜欢下象棋,团支部组织象棋比赛时,团支书亲自出面邀请他。他很高兴地参加了。我们就及时跟上去做思想工作。从这以后他开始转变了,对团的活动也感兴趣了。他听说“青年之家”要做橱柜,修理桌椅,就向团支部请求,承担了这项任务。做了七天活儿,团支部给他送钱时,他说:“‘青年之家是咱自己的,给自己‘家干活,还要钱吗?”结果一分钱没要。他还用自己的钱买来木工书,帮助青年学习木工技术。去年下半年他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经团员选举,还担任了团支部文体委员。
通过开展“一校、两队、四包”活动,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种田水平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人们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大大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2年,俺大队人均收入达到了六百三十五元,比1981年增长了三百一十五元。从中,我们团支部也认定一条:只有改革,才能真正改变团的工作落后于现实生活的状况,开创团的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