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魔幻现实主义”

1983-07-15陈光孚

读书 1983年2期
关键词:现代派魔幻现实主义拉丁美洲

陈光孚

一九八二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欧美现代派文学三十讲》,是一本解释欧美现代派文学各种流派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的参考书。书的最后一部分中《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一文,我觉得有些问题可以讨论。

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本书在为此流派下定义时写道:“……其中多半描写神魔、鬼怪、巫术、幻景,这种把现实与幻想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评论家把它叫做‘魔幻现实主义。”据我们所看到的拉丁美洲一些评论家的论文,“魔幻现实主义”最根本的特点是以印第安人传统的观念反映拉丁美洲大陆的现实。脱离了印第安的传统观念,即便情节再离奇,鬼怪和幻景的描述再多,也不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换言之,“魔幻现实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遗憾的是这个根本原则却被忽略了,以至给读者一种错觉,觉得“魔幻现实主义”是汲取西方现代派手法所形成的。

正由于从这一不精密的定义出发,书中把凡是拉丁美洲出现的新小说都纳入“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将新小说其它流派的著名作家也都误挂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名下。例如阿根廷的著名老作家路易斯·博尔赫斯受英美文学的影响较深,他以东西方的一些哲学观点来创作小说。象老庄的时空观和柏拉图的哲学观,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反映,但他从来未用过印第安传统观念写过小说,因此,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出现过不少奇特的现象和概念,但不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无论是拉美评论界还是英美评论界都划分得非常清楚,而本书竟将他归入“魔幻现实主义”流派。阿根廷的另一位著名小说家胡利奥·柯达萨尔也受西方文学影响较深,更不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更使人吃惊的是,书中竟将秘鲁著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拉入“魔幻现实主义”行列。略萨的作品是纯现实主义的,只是在结构上不断创新,故有“结构现实主义”大师之称。“结构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的另一种重要流派,绝不能与“魔幻现实主义”混淆。何况略萨的作品根本没有什么神魔、鬼怪和巫术之类的东西。

将拉丁美洲这么多流派的作家都挂在“魔幻现实主义”名下,使人便提出疑问:是否拉丁美洲当代文学就只有“魔幻现实主义”一个流派?其实,拉丁美洲是当代世界上文学流派最庞杂的地区之一,只现实主义的名称列举出来就是一大串:“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电影现实主义”、“恐怖现实主义”、“动物心理现实主义”等等。这些流派的从属关系也比较复杂,互相渗透也比较微妙。举一个例子:本书提及的古巴著名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虽然可以算作“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但严格区分起来,又与这个流派有原则性的区别。因为他不是以印第安传统观念来反映拉美大陆的现实,而是以黑人的“布杜”教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所以他将自己的作品称为“神奇现实主义”。评论界也尊重他本人的意见。所以说,“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当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流派。它的民族性不容忽略,这是它的根基。

由这件事而联想到,如果对西方现代作品了解不多就忙于下什么结论,往往意见片面。例如有的同志想当然地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多是色情作品和侦探小说。其实黄色小说与侦探小说到底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占多大比重?往往自己也搞不清楚,也拿不出论证来。

现在大家看到拉丁美洲这块大陆文学的繁荣昌盛,觉得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介绍工作,一些访华的外国学者也一再告诉我们拉美文学已经攀上了世界当代文学的高峰,这引起一些同志的兴趣,这是好事。但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当多读书,多了解。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学有个准确的系统性概念,我们才有更多的发言权。

猜你喜欢

现代派魔幻现实主义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国家营商环境排名
相信不可能
主持人语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思想艺术特征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现代派绘画教堂尝试
现代派雕塑家明大多.罗索的肖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