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特色的作家论

1983-07-15

读书 1983年2期
关键词:格律斗士朱自清

华 然

时萌的《闻一多朱自清论》是一本有特色的作家论

我说这本书有特色者,是指作者不大重复别人研究评论闻、朱诗歌、散文的观点,能从闻、朱的思想发展的整体这一角度去论述,力避人云亦云、重复雷同之弊。

《论语·子路》里说:“狂者进取,猖者有所不为也”。有的朋友戏称闻为狂者、朱为狷者。据包咸注“猖者守节无为。”朱自清的挚友都称他是“积极的猖者”。这是因为朱自清从旧垒中来,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的阴影与自幼从私塾中蒙受的封建传统教养,这些旧观念形态的积垢自不能不给他深刻的影响,孕育了他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性格。然而,时代的暴风雨猛烈冲刷着他身上的积垢,五四运动的大潮又冲开了他心灵的门扉,大学四年攻读哲学更让他养成了剖析现实社会的锐敏的观察力,这一切又孕育了他健康的人生观和进步的文学观。作者探究朱自清所以能从“猖者”终于变为“斗士”的生活道路和文学道路,就是从这个立足点出发的。他从朱自清早期呼唤光明的诗歌创作,到描绘生活“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各面”的散文艺术,一直到摈弃故纸堆,执笔写议论政治、批评人生的杂文、政论。我们脉络清晰地看到了在时代的大风雨中,这位清高耿介的“狷者”,变成了不畏斧钺的“斗士”的全过程。

过去一提起闻一多的诗歌诗论,人们便会联想起“新月派”、“豆腐干诗”之类的概念,论者或责其流于形式论,或说他专从西洋诗中去追求格律,或只敢肯定其诗歌富于爱国主义而讳言其创拓诗歌理论之功。时萌同志指出,这是不公正的。他认为近三十年来在是否建立现代格律诗这一课题上,有过两次众说纷纭的争论,但似乎并未理会闻一多在建树格律的苦心孤诣,这实在是诗歌发展史中的一大损失。作者旁征博引了大量材料论证:闻一多这位中国现代诗史上的“功臣”,我们不能也不应漠然置之。对于他创建新诗格律时所持的又严格又宽博的态度和他诠释格律的原质的理论,不应当被目为形式主义,今天必须重作探讨,给予公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时萌同志是一位刚过五十、知识丰富、写作潜力很大的中学教师。他青年时代就热爱文学,写过诗歌、散文,还会刻图章、也爱书画,曾热烈地读过闻一多的《红烛》《死水》和朱自清的《背影》等名篇,对闻朱的道德文章极为敬佩。一九五七年虽然被“错划”,但逆境也可以激励人的志气,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点学问,读了点书。“十年动乱”时他在打扫尘封的学校图书馆时,又利用这个机会贪婪地读了闻朱的全集和文集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在“牛棚”里也偷偷写,他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许多文章,包括他研究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的《曾朴研究》就是六十年代初写好,“文革”中藏在柴草篓子里被保存下来的。时萌谦虚地告诉我们,他很喜欢蒋和森、李泽厚的文风,如果这本《闻一多朱自清论》在语言文字上有点可读性的话,那是受蒋、李文笔的影响。现在,时萌是常熟县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作协江苏分会的会员。继“闻朱论”之后,他又写了《田汉论》,还准备写《夏衍论》和《冯雪峰评传》等。我想,把作者的近况略作介绍,对于读者阅读和理解这本书也许不无益处吧!.

(《闻一多朱自清论》,时萌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六月第一版,0.53元)

猜你喜欢

格律斗士朱自清
一只呼唤“自由”的鹦鹉
朱自清的较真
悬剑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
诗词“申遗”,进退两难的选择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一只呼唤“自由”的鹦鹉
鹦鹉
一只呼唤“自由”的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