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用过空城计吗?
1983-01-01章映阁
章映阁
诸葛亮智谋过人,在《三国演义》上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尤其是他在西城使用“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抚琴一曲,竟惊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用没用过“空城计”呢?
《三国演义》上说,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眼看大事已去,立即传令退军。当他把帐下大将都分拨出去后,亲自引兵五千至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搬运粮草。忽然得到司马懿统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的报告。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而所带的五千军,又分出一半运粮去了。诸葛亮登上城楼,果见尘土冲天,魏兵正向西城杀来。他急中生智,叫把所有旗帜藏起,军士各守岗位,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和高声喧哗。然后令大开四门,每一城门用二十个军士扮成百姓,洒扫街道。诸葛亮携带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司马懿见状大惊,疑有伏兵,又素知诸葛亮谨慎,遂引兵而退。
据此情节,显然说的是公元128年诸葛亮首次伐魏遭挫之后,退兵时发生的事。但问题是,这次战争,诸葛亮的对手并不是司马懿,而是魏国大将军曹真。当诸葛亮顺利进入祁山,陇西三郡(天水、南安、安定)相继“叛魏应亮”时,关中为之震动,魏明帝亲自赶到长安坐镇,急调右将军张郃勒兵“拒亮”。正是张郃一举击败蜀军先锋马谡,夺占了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要地,曹真又在箕谷打败了赵云、邓芝,使诸葛亮陷于被动局面,才收兵回汉中的。这次战争,自始至终,没有司马懿的活动。
耐人寻味的是,王隐《蜀记》上说,诸葛亮屯兵阳平时,遣魏延等合兵东下,诸葛亮留万人守城。司马懿率二十万众迎拒,而和魏延等军“错道”,径直到达距阳平六十里处,诸葛亮得知司马懿猝然而至,欲前赴魏延军,相去已远;欲弃城别走,又众寡悬殊;因此,他从容镇定,命令军中“皆偃旗息鼓”,打开四面城门,派人洒水扫地。说司马懿平素“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趋)山”。很明显。罗贯中笔下的“空城计”,就是据此加工而成的。只不过把地点由阳平改在西城,时间提前了一年。
但是,《蜀记》上这个记载,连注《三国志》的裴松之也提出怀疑。按阳平即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史书上明明是说,在首次伐魏的前一年,诸葛亮给刘禅上《出师表》后,统大军进驻汉中,“屯于沔北阳平、石马”,积极准备北伐。然而,这一年,司马懿是魏国的荆州都督,镇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根本没有到西边来过。史实记载司马懿是在公元231年,西屯长安,才开始与诸葛亮“于关中相抗御耳”。此之前后,司马和诸葛未在阳平交兵打过仗。可见诸葛亮在阳平设计弄险,也靠不住。
(摘自《四川青年》1982年第8期)
(题图:曹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