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播音爱好者谈“用声”
1983-01-01刘佳
刘佳
声音与气息
气息,在播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用声的原动力。每个人都要呼吸,自然呼吸吸入气量小,且浅,不能适应播音需要。现在播音采用的呼吸方法是胸腹肋下横膈膜操纵的深度呼吸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气”,经过训练的呼吸,吸气深,吸后利用支持点保持住;消耗气息时,用小腹托住均匀平稳呼出。呼与吸得当与否,直接影响音量大小、音色好坏、音域宽窄、吐字清晰或含混。播音中出现句子前半句冲,后半句弱,最后的字“咬不住”的虎头蛇尾现象,或随着声音夹杂气音,使人感觉有气无力、语句不连贯,声带也易于疲劳。这些都是由于吸气不深、保持不住、呼气不匀造成的漏气、撒气的突出不良表现。严重的还会造成发声器官的疾病,如声带小结等。
声音与共鸣位置的关系
共鸣可以加强声音,使之优美而有光彩,如运用不当或对共鸣有曲解,也会出现相反效果。有的播音员为了追求声音浑厚、饱满,就把共鸣位置向后移,压挤喉部或舌根,这样反而使声音闷在口腔内,吐字不清,听来似乎很远,结果喉部压力过大易于疲劳,一般男播音员容易犯这个毛病。
有人不恰当地运用鼻腔共鸣,造成鼻音很重。有人认为鼻音可以使声音柔亮,这是错误的。如同患了感冒时,声带闭合不好一样,声带闭合不好,发音比平时更费力。单纯为了减轻声带的压力,把共鸣往上提,时间长了就不易改正。鼻音重会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
声音与情绪的关系
播音员不是“传声筒”,播音员在话筒前的精神状态与声音有直接关系。如果你对听众抱着极大热情,对所播的稿件有强烈的播讲愿望,播起来就会情绪饱满,声音富于色彩,随着激情的发展,语言也显得有节奏、语调、重音、停顿的变化,形成美的韵律。反之,播音时精神懈怠,对所播内容无动于衷,那声音再好也是象白开水,无色无味。可见声与情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开来。
在话筒前,要避免不必要的紧张,排除与稿件无关的一切杂念。“不能控制自己”这是播音员切忌的。
声音与听觉的关系
播音员用听觉辨别声音好坏,以听觉指挥发音,如同书法家用眼睛辨别字体好坏、用眼睛指挥手一样重要。
通过听觉,向姐妹艺术学习借鉴,也应是我们的必修课,如曲艺演唱,最讲字正腔圆,吐字清晰有力,喷口好。在中国传统说唱法中,认为字正腔圆是“字领腔走,腔随字行,只能以字行腔,不可以腔盖字”。播音员虽不去唱,语言也要有韵律,吐字归音也要“到家”,这些都要靠我们去听,去体会。
其他还有声音与机器设备(话筒的调整与运用)、声音与劳逸的关系等,这里就不细讲了。最后我还要提醒一句,当你喜欢哪一个播音员的音色、音调时,千万不要外在的去模仿,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扬长避短。不然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会把自己的优点丢了。
(摘自《广播电视杂志》1983年第6期)
(题图: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