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抄集群书疏证一书

1983-01-01胡道静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1期
关键词:抄书伯父藏书

胡道静

抄集群书,疏证一书,这是从单纯的抄录书史的发展。抄书的作业,是读书学习的奇妙绝伦的方法。幼承庭训:手抄一遍,胜读十遍(这句话是从唐朝国子司业张参所说“读书不如写书”而来)。并且耳濡目染看见我父亲手自抄书,也跃跃欲试。他青年时期抄存的书册在一九一三年癸丑之役遭袁系军阀郑汝成的强盗部队焚掠时尽丧,但以后又抄积了不少。我十多岁时,父亲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馆中的涵芬楼藏书丰富,他经常借书回家,夜间或假日,或摘抄,或全录。待我写字稍微象样,读古书也稍能辨句时,命我也帮着抄。先是承命作业,后来抄读得有了兴趣,有些想看的书而又家里缺藏的,就央求父亲从涵芬楼借回,手自传录。我伯父家去我家甘里遥,他家的藏书比我家多倍许。还有我老师、版本目录学家陈乃乾先生富藏书,与我伯父比邻而居。我每往谒伯父,也必叩见老师,总是借来些未见之书,不舍昼夜,写副存储。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借阅不能久,乃手写一本自备的乐趣,我在二十岁前就亲自体会到。

抄书既久,自然有了发展,学习着做抄、著之间的工作。从来这种编织活动有几项方式:

一是选定了一本书,为之疏证。凡见其他书史中有涉及本书之文,无论是解释也好,引申也好,驳议也好,一一抄录,附在每章每篇之后,以便观览。久而久之,就给这本作为目标的书做成一个注本。

二是积年抄录的书文有意识地分类排比,以便查检。这样就形成了个人编辑的“类书”,也就是今天所称的“资料性的百科全书”。唐弘文馆学士虞世南在隋朝任秘书郎时,抄辑群书中可为作文之用的资料,类列为八十部、八百零一门,就是传世的著名类书之一的《北堂书钞》。

三是把已佚之书,从群书中引用的零篇断句,汇钞起来,成为“钩沉”、“辑佚”之作。明朝孙瑴所著《古微书》,实际上是把群书中所引述的已亡之汉世谶纬辑录出来,自成一书。到清代就有大规模的网罗佚书的辑佚家出现,如历城马国翰搞《玉函山房辑佚书》、甘泉黄奭辑《逸书考》,动辄辑佚数百种,实际上也只是抄书之功。可是把已亡之书条贯遗珠,存亡续绝,也成了一家著作。

四是似不费编织之力的“摘录”型的书抄,因其抄集的原书品种广泛,摘录的内容精萃,也能独立名世。如梁朝庾仲容取周、秦以来诸家杂记一百七种摘其要语而成的《子钞》便是。《子钞》已亡,但唐代马总循此而作的《意林》尚在,成为这一体裁的圭臬。元末陶宗仪的《说郭》,更是“摘录”型的巨擘。

五是“合钞”型的,如清代沈炳震的《新旧唐书合钞》,便于比勘。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学人谈治学》)

猜你喜欢

抄书伯父藏书
一幅油画
蒲草抄书
小毛驴藏书
伯父的黄昏恋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永远的愧疚
借给伯父一百元
藏书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