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力恢复训练法

1982-12-30刘培贤

祝您健康 1982年3期
关键词:拇趾视线视神经

刘培贤

近视是由于眼肌(也就是睫状肌)不能自如地运动所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运动的方法来促进视力的恢复。下面介绍一种日本刊物登载的恢复视力的训练方法,读者可以一试。

准备运动

1,瞬间眨眼法:持放松状态,有节奏而用力地眨眼7~8次。然后,闭上眼睛。每隔一分钟做一次。这样的动作,反复做10次。闭眼是为了使眼睛得到休息。用力地合眼皮,是给眼球以刺激,可有消除眼睛疲劳的作用。

2,远近视点移动法:到光线明亮的户外去,尽力看远处的文字,例如楼顶上的广告等。然后再尽可能看较近处的文字如宣传画或街道门牌等。看大字,字和眼睛的距离保持在l米左右;小字可保持30厘米左右。交替并对比着观看上述远近不同的两种文字。注意交替看得不能太快,须等视线的焦点确实在被观察物上稳住后,再转移视线。起初,视线的焦点可每10秒钟稳定一次,以后再渐渐地缩短这个时间。练熟之后,可逐渐加大两个被观察物之间的距离。

3,鼻写法:用鼻子比划写字的办法,让头部和视线移动,从而使眼睛的功能得以恢复。方法是:持放松状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凝视远方,用鼻子比划写字,使头部尽量大幅度的活动。可以写字母,如果写自己喜欢的歌词,则会更有意思。这时,眼睛的视线也要随着头的运动而移动。共做20分钟左右。

做的时候,注意动作要慢,幅度要大,同时要有节奏。如能低声放着音乐做,使情绪轻松则更好。

上述三种准备动作,也可在课间休息等时间里单独练习。

视力恢复训练法

1,转身法;一般认为,转身法通过对不正确姿势的矫正,特别是通过活动肩胛骨,对散光等眼疾是有疗效的。

(1)坐在床上,盘起右腿,将右脚压在左边屁股下面。

(2)屈起左脚,脚跟贴着右膝盖的外侧。并让脚心紧贴着床面。

(8)在右臂贴紧左膝盖的同时,用右手去摸左脚的脚心或大拇趾。注意右肘不要弯曲。把左手背到身子后面,让手背贴着脊背别动。然后,一边呼气,一边慢慢地让整个身子往左边转动。脸也跟着一起转动,直到能看到正后方为止。

待气全部呼净后,则吸气、反方向转动身体和脸,回到(2)的姿势,将两手放到左膝盖上休息。

此法的要点;思想要从肩头开始,依次集中在视线移动的方向上。眼光要凝视。初学者可伸着一只脚做。

2,狮子势法:狮子姿势,是一种古印度教徒在修身时就采用过的,典型的姿势。做的时候,要对着镜子,睁大眼睛。通过刺激视神经,将血液充分输送给视网膜等器官,从而使睫状体、晶体功能恢复正常。同时,采取这种姿势,可以给脊椎以较强的刺激,而抬头的动作能够消除脑后部的充血。

(1)膝盖和两手着地,取爬的样子,手指摹仿狮子爪的姿势。

(2)一边深深地吸气,一边低头,使头部在两臂的空隙之中。同时,还要使脚后跟抬起,向屁股靠近。

(3)睁大眼睛,注视前方的某一点。下巴突出,嘴张大,尽量吐舌。然后,再按照(3)—(2)—(1)的动作顺序往回做,休息。

此法的要点是:精神要集中在两只眼睛上,二目要睁大些,舌头要用力往外伸。

3,左手法:根据脑生理学,右手与大脑的左半球有关,左手与大脑的右半球有关。加强左手的锻炼,特别是加强左手食指的锻炼,对视神经的发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准备一支蓝的或黑的圆珠笔,用左手(左撇子则用右手)紧紧地握住,在纸上连续不断地画圆圈,可画5~6分钟。每次的练习量,以手指感到疲劳为好。

(2)然后用同一只手写字。可按照顺序写阿拉伯数字或拼音字母等。

(3)写熟了后,可练习用左手和右手同时写一个符号或文字。习惯后,不仅丝毫没有不自然的感觉,而且还会写出左右对称的文字来,这能够增强视神经的功能。

4,穴位刺激法:

(1)按压眼睛周围:闭眼,让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并拢贴着眼窝,按压眼睑的周围部分。按压力量的大小,以有轻度的疼痛感为好。

(2)推压“客主人”穴:靠近眼镜腿挂耳处附近的骨骼凹陷部位,称之为“客主人穴”。做的时候,一边稍稍用力呼气,一边用手掌用力往上推压“客主人”穴。推压一次,约几秒钟时间。这样反复推压10次。

(3)按压“行间”穴:此穴位于大拇趾和二拇趾间,脚掌和脚面交界处。按压时也同时呼气,连续按压两、三次为止。用力大小以有痛感为好。

刺激这三个穴位,对近视或消除眼睛疲劳有疗效。特别是在睡觉前或者洗澡时,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行穴位按摩则效果会更好。

以上介绍的方法,每天只要锻炼几分钟时间就行。关键在于每天坚持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则难以奏效。

猜你喜欢

拇趾视线视神经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
邻指翻转组织瓣及拇趾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
部分拇趾末节甲瓣移植再造拇指甲床缺损
当代视线
106例军人足拇趾甲沟炎患者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