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肺结核预防的新看法
1982-12-29谈光新
谈光新
肺结核在西方一度被称为“白色瘟疫”,在旧中国也有“十痨九死”之说。按世界卫生组织1971年的资料,全世界(不包括中国与苏联等)约有排菌的结核病患者1500万人,每年死亡58万人,新发病352万人,其中亚洲占四分之三。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又遭受十年动乱,结核病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据去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资料初步估算:全国约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6.3万人,其中1/4是排菌的。每年约死亡30万人,新发病150万人。这一简单的疫情说明肺结核仍是危害世界和我国人民的重大疾病,不可掉以轻心。
应该怎样预防肺结核呢?与其它传染病一样,构成结核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三个,即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者。预防肺结核要针对这三个基本环节采取有效措施。
凡是痰涂片检查阳性,有咳嗽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即是传染源。平均每个传染源可以感染10~20人。受感染后,由于各人的环境、身体抵抗力及其它因素不司,平均约有10%的感染者发病,其中又有半数可成为新的传染源。过去没有药物能杀灭结核菌,就强调在郊区建立结核病院或疗养院,把病人“隔离”。自五十年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合理应用高效的化学药物治疗以后,结核菌的传染性显著下降,其原因主要有四:1,痰的含菌量大大减少。据测定病人在用药物治疗二周后,痰的含菌量即减少到原来的5%,四周后更降为原来的O.25%。2,治疗后病人咳嗽症状好转。据调查病人的咳嗽频率,治疗二周后减少到原来的35%,四周后减少到原来的22%。减少咳嗽频率就是减少结核菌的传播。3,治疗后结核菌的毒力与生活力均减低,即使痰内仍查到菌,它的传染力也已大大减弱。4,病人咳出的飞沫内含有化学药物,其浓度可比血内高100倍。
关于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吐痰与咳嗽经呼吸道传染。前者是病人把带有结核菌的痰吐在地上,干燥后随尘埃飞扬侵入人体,称为尘埃传染。后者是病人咳嗽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喷出来,浮悬在空气里,被健康人吸入肺内,故亦称飞沫传染。通这实验现已证明,在自然条件下,尘埃传染较为少见,飞沫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据专家们研究,咳嗽出的飞沫直径一般为2微米,只有直径为1~10微米的飞沫才能较长时间的浮悬于空气中,并携带结核菌进入肺泡。每次咳嗽出的飞沫大约有500个,相当于五分钟谈话时排出的飞沫数。由此可见,咳嗽在传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病人痰内含菌量的多少以及咳嗽的频度,是决定结核菌传播的两个主要条件。不要随地吐痰,更不要对人咳嗽,当病人咳嗽或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减少空气中带菌飞沫与尘埃的量,是预防肺结核,同时也是预防其它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样是简易可行的办法。这里要特别强调说明,结核菌传播的危害性,主要是在病人未被发现或化学药物治疗以前,一旦进行有效的化学药物治疗,传染即可迅速被控制,所以,病人最有效的消毒隔离方法是立即进行有效的化学药物治疗。由于对传染理论有了新的看法,国外近年来已不再设结核专门病房,只要有合适的通风条件,普通医院的病房亦可收治肺结核病人。同时,只要有合理的化学药物治疗,即可使95~100%的肺结核病人治愈。一般无合并症的病人不需要住院治疗,这一事实已为世界各国公认。
当人们感染了结核菌以后,不一定都发病。这主要决定于结核菌的毒力、数量以及人体抵抗力的强弱。感染结核菌以后,人群中因身体抵抗力弱而有可能发生结核病的人,称为结核病易感者。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抵抗力,一种是只对某种疾病有作用的特异性抵抗力。从结核的发病原因来说,除了所感染的结核菌的数量多少与毒性大小以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非特异性抵抗力。这与身体的素质以及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解放后,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状况改善,人群对结核病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普遍增强,从而减少了结核病易感者的数量。但是,一些疾病亦能减弱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如儿童麻疹后,糖尿病与矽肺病人均容易发生结核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等,亦可使结核病复发或恶化,这都必须注意。对没有受过结核菌感染的人(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接种卡介苗——一种无毒的牛型结核活苗,可以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特异性抵抗力。世界各国(不包括我国)迄今已接种人数估计在5亿以上。我国自1950年即推广卡介苗接种,对象是15岁以下少年儿童,重点是婴幼儿,显著地降低了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开会,计划:“到1990年时全世界要预防接种的儿童都能接种四种疫苗,以预防六种传染病的发生”。其中一种疫苗即卡介茁,用以预防结核病。
最后,再简单谈一下肺结核早期发病的特征。常见的有不明原因的疲乏、咳嗽、持续二周以上的“感冒”经治疗无效、低热、消化机能紊乱、咯血、胸痛、胸闷等,如出现这些症状中的多数情况,即应及早进行胸部透视与痰菌的检验,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