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尔弥坚、生生不已

1982-12-29

祝您健康 1982年2期
关键词:张老教授老年人

萨 沄 周 寰

当历史大钟的指针又转过一个甲子时,时代公正地推出了又一批优秀的代表人物。首都医院著名内科教授张孝骞在从事I临床医学工作六十年之际,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热烈祝贺。

一只盛开着五彩缤纷鲜花的花篮,呈放在张教授的面前。这是邓颖超同志送给他的礼物。来参加庆祝会的除邓大姐外,还有康克清、王首道、陈慕华、钱信忠等同志,他们都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一位老人,84岁的年纪了,又德高望重,为什么至今仍要坚持做临床工作,认真地参加每周四次查房、两次门诊和许许多多的教学、科研工作呢?是什么促使他保持这样饱满的工作精力呢?

当我们几次和张孝骞教授接触以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张老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他精神矍铄,雄风犹存。中等的身材,微胖而不臃肿,动作稳健而不迟滞。虽然头顶已全部秃光,与人交谈要用耳机,但是思路清晰,声音凝重有力,人很健谈。他虽曾几度出国,声名显赫,却对人态度和蔼、耐心,似一位慈祥的老公公。

当我们就健康状况向张老探问时,结果是令人惊异的。

原来他也象许多老年人一样,患有高血压、隐性糖尿病、气管炎、关节炎这类病,还有心律不齐,有一次心房纤颤发作,长达五小时。冬天是他最难过的季节,他还患有严重的食管裂孔疝、前列腺肥大,还有颈椎骨质增生,耳朵、眼睛也都有毛病。数一数,病症不下十种。可是我们面前正在侃侃而谈的张老,哪象病魔缠身呢?

周围的同志介绍说,张老的记忆力好,脑子清楚,并会举例子告诉你,哪一次他让一位青年医生到图书馆某书架上某书中的某部分去查,年轻人就是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哪次他在诊断某病例时,指出文化革命前某年某月某地来的一位患者,曾有过类似症状,这样的病症在世界医学文献中才有几例等等。他甚至连那个病历号码都记得。这样七传八传,越传越“神”了。

张老听了这些摆摆手说:“那都是错觉。过去,我是靠专注、靠聚精会神来加强我的记忆力。现在有了年纪,我是用专注、用聚精会神来弥补我的记忆力。临床医生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只有日积月累。每一个新病人就是一个新课题,就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就要重新研究。我没有什么窍门。”张老顺便又讲起他的苦恼:“现在一写东西常感到组织能力、记忆力、工作耐受力都差了,记忆这个东西越不用越糟。我每天一定要看一段时间的新资料。不看,就跟不上啊。”这位具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科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等等一大堆头衔的名人,十分认真地说着这番话,为自己时感力不从心而遗憾。他的认真使人更生敬意:勤奋,持之终身的勤奋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啊!

“您有那么多种病,还参加这样多的临床工作,身体吃得消吗?”

“病是不少啊,那都是些老年病。”张老说着挥了挥手,好像把病一下赶走了似的,“我的原则是:不做疾病的奴隶,要做它的主人。我们已‘和平共处了十几年了。”他呵呵地笑起来,湖南音的普通话显得格外响亮有力。

“我觉得,一个人的体力还能做一点工作时,不论贡献大小,还是尽可能地干一点。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啊。工作,可以使人充实,脑子有所寄托,同时对心理和生理都有好处。”他指指自己,“比如我是医生,每治好一个病人,心里就感到一种愉快。”停顿了一下他又说:“要知道,我也有自卑感、恐惧感呢。有很多时候,病人的问题解决不了,就吸引我去想,去翻阅资料,去找解决的办法。有的问题想了十几年,到现在我还在想呢。”说到这里,张老的语调缓慢下来,流露出一种沉思和感叹。“临床医学变幻无穷,永无止境,它强烈地吸引着我,甚至使我忘记了病痛,许多不舒畅常常在工作中就克服了。”

张孝骞教授素以善于解决复杂罕见的疑难杂症而著称于医学界。可是他却说:“我对于某种疾病的认识,仅仅只是对于这种疾病的某一阶段的初步认识而已。在病人面前,我永远只能做一个谦恭勤学的小学生。”

听着张老这段感情深沉的话,我们不禁想起随同他大查房时,看到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绿色小本本记录数据,那种认真的神色,仿佛是个初步医坛的实习医生。我们还亲眼见到他在门诊时,对一位普通的外地患者,按照诊断常规仔细地逐项询问。那种关切,仿佛病者是自己的亲人……。

正是以这种认真的治学态度、对患者的深切同情心,加上六十年持之以恒的实践,张孝骞教授才成为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临床医学科学家。

张孝骞教授就是这样走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的!

“当然”,张老接着说:“人到老年身体是一定要注意的。我在自己能够控制的时间范围内,尽量保持生活有规律。”张老的活动太多了。他是中华内科杂志主编,要指导研究生,要参加院外会诊,又时常要会见外宾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有一点空闲也要到图书馆去翻阅最新的资料。

他的作息时间是:早上六点前起床,做早操,按时听新闻广播,定时排便。七点左右早餐,休息一下。上午如有医疗活动,则八点半钟准时到医院;不上班,就开始看书改稿,工作时间中从不躺下。中午饭后休息半小时到三刻钟,有时虽睡不着,也可获得一定休息。下午两点上班或看书、上图书馆等。晚间他与家人一起在饭后看一会儿电视新闻,无重要节目,他就独自回书房再看个把小时的书。每晚睡前,用温热水洗脸或洗澡,十点半钟一定就寝。

“养生最重要的是有规律,运动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剧烈。”张老说。他舍不得更多的时间多散步。他也认为自己每天的活动量是少了一些,又拿不出很多时间去参加些文娱活动。

他的饮食很普通,与家人共餐,从不挑剔。每天主食最多五两,固定吃一只鸡蛋,不喝牛奶,因气多易胀肚。除肉、禽、蛋、菜外,有时还吃些玉米粥一类的粗粮。“我们家吃得不是最好,算中等吧。”

张老是我国消化系专科的创始人,首都医院内科各专业病组也是他一手组建的。以胃肠病专家的眼光看,他认为蔬菜不光有营养,还能起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他认为中国食谱纤维多,脂肪少,比西方食谱好,对老年人也可以,但对儿童来说蛋白质偏少了些。他说:“豆制品是最好的东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儿童发育期应多吃豆浆、豆腐以及牛奶、动物肉类,老年人也要注意增加蛋白类食物。”

听人说张老也是个爱激动的人,对有些不负责任的人和事,他会愤怒得脑门红涨、青筋暴露起来。张老笑笑说:“现在老了,看事平和些,也达观多了。情绪对人的影响相当大,从医学上讲,消化系统对神经的反应最敏感,情绪好坏往往直接影响消化道的功能。”

谈到目前退休老人的生活和精神状况,他说:“有些年纪大的老朋友来看我,常有某种情绪,暮年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退休后难免感到寂寞,就容易情绪低落。老年人就是怕闲着没事做,我还是主张找点事干,做些自己最有兴趣而有益的事。注意力集中了,烦恼自然就少了。心宽才能体胖嘛。”

像那夺目的鲜花,张孝骞教授身上焕发出的光彩,至今吸引着许多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像那常青的绿枝,他的精神,仍使人感到青春的力量。

正如邓颖超同志给他的亲笔贺信中所称赞的,张孝骞教授是“老尔弥坚”,他的品格和事业,多么值得人仰慕和学习啊!

猜你喜欢

张老教授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骂鸭记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张耀光:不老的百岁翁
心怀春天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