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中的“和声”

1982-08-28邓莘莘

中国青年 1982年8期
关键词:和声生活节奏基础课

邓莘莘

当我还戴着红领巾的时候,就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我们几百名少先队员在人民大会堂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不错,老师说我有数学头脑。父亲是搞工程技术的,希望我以后上大学,学理工。一切都似乎按部就班地安排好了。没想到十年动乱,我个人也未能幸免。我虽然上了两年初中,实际上什么也没学到,后来几经周折,才当上了一名工人。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家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大批有用人才,而我却无能为力。埋怨、懊丧都无济于事,“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知道,掌握一门知识,就增长一分才干;学会一门外语,就多生了一双眼睛。从此我走上了漫长而艰苦的自学道路。我主要是学英语,也学了语文、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基础课。

自学是艰苦的。为了学英语,我常常不顾劳动一天的疲劳,五点钟刚下班,连饭也顾不上吃,再骑五十分钟的自行车,去听六点钟的业余补习班的课,往往要到九点钟才能回家吃晚饭,不论严寒酷暑,我照样坚持。为了学习,我经常在晚上十二点钟才能睡觉,还放弃了很多文娱和体育活动。

我知道,我的基础差,自学的道路是漫长的。正因为这样,我才注意调节我的自学生活节奏。

在十年动乱期间,我无事可做,学过提琴,又学过作曲,想从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每当我学习疲倦了,或者学习遇到障碍,灰心了,我就听一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他对命运的勇敢抗争精神,他火山爆发般的热情和对理想的强烈追求,每次都深深地打动我,不仅使我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并且能鼓起我继续学习的勇气。去年我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临去考场之前,也听了一段,然后精神饱满地去参加考试。

在去年准备自学考试最紧张的日子里,正赶上中国女排争夺世界冠军,为了松弛一下自己的神经,我也忙里偷闲,和大家一样守在电视机旁,观看了她们的比赛。女排姑娘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自学不是也正需要这种奋争的精神吗!

自学的生活尽管紧张,也同样需要劳逸结合,否则就无法持久。有时厂休,我也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使自己在自然景色中得到熏陶。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曾把在森林里看树,在路上看云一类的事情看作是在学习雕塑,我也可以想想怎样用英语来描绘这番美景。这尽管要占去一点时间,却换来了更浓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有了新鲜感。我常看书报杂志,了解国内外大事,有时也看小说。在不很经心的浏览之中,在偶尔的文娱活动中,在放下书本干别的事情的时候,我有时会发现一些对学习有用的资料,或者得到一些对学习有益的启示。以前,我听说海明威写过一篇小说叫《钟为谁鸣》,可是没看过。一天我在别的书中看到了这本书的英文标题,其中的toll(鸣)是个生词,一查字典,发现它有因为人死了而敲钟的含义,这个生词也就一下子记住了。

自学的过程就象长跑,不仅要有坚持到底的愿望,还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作保证。为此,我坚持早上跑步锻炼,身体过分疲劳时,干脆休息。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自学同样如此。在自学中,我要求自己一切从长远考虑,事事讲究实效,既抓紧时间,也注意调节生活节奏,让它发出“和声”。

在去年北京市的自学考试中,我虽然得到了英语、语文、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四门基础课的单科合格证书,但对我来说,前面仍然是雄关重重,路途遥遥,需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猜你喜欢

和声生活节奏基础课
透气感
可爱的黏土小蜗牛
改善失眠,从“吃”开始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生活节奏自驾驭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