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友谊并行不悖
1982-08-28刘中元
刘中元
竞争与友谊,并不是事物中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不存在两者不能共存的情况。
可能有人持异议,并且还能举出几个竞争影响友谊的事例,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事例”是不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不是反映共性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友谊。有一种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志同道合基础上的,这种友谊决不会因竞争而遭破坏。古代齐国的管仲和鲍叔,自幼“贫贱结交”,后因各为其主,两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获胜的鲍叔和失败的管仲之间的友谊并未破裂,相反,鲍叔推荐管仲为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终于使齐国大治,齐桓公成了霸主。这种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同样存在。去年我们班上几个报考外语的男同学,在外语学习上你追我赶,各不相让,结果不仅使他们的外语成绩有了提高,而且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在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加深。现在他们都上了大学,至今对高中时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助、感情上情同手足的纯洁友谊还深深地怀念着。
而另一种“友谊”则是建立在互相利用或志趣不同的基础上,或者是建立在金钱酒肉等基础上的。这种“友谊”即使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也好景不长。《世说新语》记载: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但由于两人志趣迥异,最后管宁不得不与华歆“割席分坐”了。
另外,对竞争的目的认识不同,往往也会影响相互的关系和友谊,但这种影响不是竞争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思想认识的差距造成的。有的认为竞争是为了通过比较,互相取长补短,以期共同提高。在竞争中,后进者能找出自己与先进者的差距,虚心求教,迎头赶上,而不妄自菲薄或怨天尤人,更不是不择手段,打击先进。试问,后进者取这种态度,能影响与竞争对手的友谊吗?作为竞争中暂时的先进者,如果诚恳、耐心、热情地给后进者查原因、想办法、谈教训、传经验,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试问,先进者这样做了,会影响与竞争对手的友谊吗?
而有的人却错误地把竞争理解为出风头、争名利、捞资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不惜在竞争中搞封锁、设陷阱、徇私舞弊,甚至发展到互相攻击、造谣中伤。那就不仅影响友谊,甚至会使一些人犯罪。但这种后果,不是竞争带来的,而是对竞争目的的错误理解造成的。
竞争与友谊并行不悖是无疑的。我们在讨论竞争与友谊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对友谊的基础和竞争之目的作客观、具体的分析,克服思想上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