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的“家务学校”
1982-08-28邵泉李耐因
邵泉 李耐因
“家务学校”?难道洗衣、做饭、哄孩子……还要进专门的学校?
我们所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
那是去年九月一个细雨霏霏的上午,我们驱车到斯图加特市东部的雷姆斯穆尔县,访问了职业学校中心的家务学校。
校长麦夫人是一位化学博士,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她的学校里共有八百名学生,分成了许多班,学习的职业有:旅馆、饭店的服务员、厨师,餐厅的侍者,理发师,缝纫师,园艺师以及由企业或私人雇用的家务助理等。说着,她领我们来到了缝纫班的教室。
这里,八个二年级的女学生,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做童装。教师拿着一条小小的花裤子,按照黑板上绘的剪裁图样,正在告诉学生们怎样制作。有的学生在认真地剪裁,有的学生在精心地缝制。教室里备有八台缝纫机,供学生们使用。教师告诉我们,这班学生不仅要学习设计、剪裁、制作各类服装的技术,还要学习美术、绘画、纺织品知识和文化基础课等。学习期满后,经国家考试委员会考试,及格者就可以取得正式缝纫师的资格。
在厨师班的实习室,六个一年级的女孩子正在电灶上学做家常午餐,菜已经烧好了,有土豆、胡萝卜、豌豆和烤肉。麦夫人告诉我们,学生不仅学做家常便饭,还要学做宴会饭菜。这顿饭实习用的材料,每个学生交三个马克,学校补助一个马克,由她们自己去采买。
“烧出来的饭菜怎么办呢?”
“正好是她们的午餐呀。”麦夫人把我们带到附近一间屋子里,果然,女学生们已经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每人的面前都放着自己烧制好的饭菜,只等端来点心和茶就可用餐了。
“如果饭菜烧坏了怎么办呢?”
麦夫人和教师们都笑了:“尝尝失败的滋味也好—当然,别人是会分给她一些吃的。”
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这所学校的家务助理班。这是为机关、企业的办公室训练从事收拾房间、烧咖啡等工作的女工的,有点儿类似我们机关、企业里的勤杂工。她们也应聘到私人家去帮助带小孩、做家务。选择这种职业的学生,要接受卫生知识、炊事操作、洗熨衣服、护理花木、布置房间以及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教育。经过这种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企业和家庭是很欢迎她们去工作的。
在西德,从普通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的青年人,如果希望就业,就必须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结业考试时成绩及格,才有可能被企业雇用。而没有受过完备的职业教育、没有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许多企业是不欢迎他们去的。因此,我们所接触到的年轻人,大都受过职业教育,有的甚至接受过两种以上的职业训练。我们曾在一些大小饭馆就餐,每次刚一落座,侍者就把一份刀叉摆到面前,菜牌递到你手上,还轻声细语地向你介绍该店的名菜佳酿。菜单一定,菜很快就上来。一道菜吃完,旧餐具迅速撤下,新餐具紧接着又摆好。侍者并不多,但招手即到,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使店堂秩序井然,平静无哗,确有点本领。看得出,他们是受过“家务学校”的严格训练的。
在西德南部的慕尼黑市,我们应邀到一位玻璃雕花师家去作客。按照西方的风俗,来客进门要奉献给女主人一束鲜花以示敬意。因此,我们到一家小花店买花。店主人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很认真地问我们:“是看老朋友还是新朋友,是初次相识还是再次相见?”然后根据我们的情况搭配了一束有紫、白、黄色花朵的花束,说:这是最适宜的。我们不禁问道:
“你受过专门训练吗?”
“是的,受过园丁职业教育。”
经了解,我们方知一个卖花女郎,不仅要有花卉知识,还要有栽培花卉的经验;不仅要知道各种场合赠送花束的规矩,还要懂得税法及填报税单等手续。
在玻璃雕花师家里,我们遇到另外两件引起深思的事。主人沙勒开有一爿玻璃工场,每年生产几十万件雕花玻璃皿具。住一处带有花园的小楼房。收入看来是很不错的。他的两个小儿子,都继承父业,完成了一种职业的学习,并都在学习第二种手工艺职业——绘玻璃画和玻璃皿具设计。二儿媳,一位年轻活泼的妇女,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她在受理发职业教育——在附近的家务学校理发班学习基础理论课,同时在一家理发店跟师傅学技术操作。她说,等取得理发师资格以后,她还要学别的专业,想当一名舞台化装师。她对这一行非常有兴趣。
一个小康之家的儿女,热心学手艺,而且兴致勃勃地要当“理发匠”,这对国内一些看不起服务行业的青年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在西德却不足为怪。翻译告诉我们,在西德,理发师的收入是比较高的,不少青年人愿意学习这一门技术。
在西德,青年就业前须先受专门的职业教育已成自然,各类职业学校也根据社会的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如家务学校中的侍者班,就要求一个学生须学会几种外语,以便于接待各方顾客。同时还要学习帐目计算和填写业务,学习各种菜肴的烹饪和拼菜方法以及不同宴席的上菜次序,礼貌待客的种种规定等。陪同我们访问的州文化部官员说:我们不是让学生模拟实际来学,而是力求按照实际那样去做。
先学习,后就业,学好了再干,使西德青年一就业就是一名熟练的、称职的工作者。在这方面,西德的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