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在交流“心中的秘密”

1982-08-28王燕生

中国青年 1982年4期
关键词:女同学秘密中学生

王燕生

《我心中的秘密》在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后,北京法律职业中学的同学热烈地议论开了:

——敏华的日记怎么能说是“思想复杂”“灵魂肮脏”呢?

——我父母在中学时就是同学,他们还不是中学谈的恋爱?

——说穿了,这就是公开的秘密,可为什么不能进行公开的谈论和指导呢?……

2月20日和22日两个下午,我们和法律职业中学的老师组织部分同学开了个《我心中的秘密》主题座谈会。起初我们曾担心男女同学在一起谈这种“心中的秘密”会冷场,其实同学们谈吐自若,落落大方。应邀来参加的北京七中校长刘凤梧、北京七十四中校长陈可贞、北京师范学院教师李燕杰等几位教育工作者,也高兴地和同学们亲切交谈。气氛非常活跃。

我第一次看到“维纳斯”的时候张海滨同学说:

《中国青年》上发表的那几篇文章很有意思。中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而无知又往往给我们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把美好、正常的东西扭曲了。

我上初中时,非常喜欢画画儿。听人说,学画要从素描开始,要画石膏像。一次我到一位同学家,他从床底下拿出一个用布裹着的石膏像,说这是“维纳斯”。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半裸体的女人塑像。我看了又害怕、又心慌,就象看淫书和淫画一样。我赶快请他又用布包起来。还有一次,我去书店买《徐悲鸿画册》,翻开画册一看,前面是一些山水、人物,但看到后面的人体素描时,心里又是一阵紧张,赶紧把书合上,就象做了贼一样,生怕别人看见。我想,徐悲鸿是位有名的画家,他怎么也画这个……

后来我看了一些文章,才懂得“维纳斯”的艺术价值,也懂得了人体素描在绘画中的意义。从这里我联想到,有很多我们应该了解和知道的东西,但是由于旧的习惯势力和传统意识的束缚,现在还对中学生封闭着。

《青年心理学》让我冷静下来

北京清河中学姬虹同学说:

我的确遇到了象小说(即指姬虹同学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的《清如玉壶冰》)中描写的那种事。我开始接到男同学的信时,很反感,如临大敌。但联想自己读过的一些文艺作品,我心里平静些了,我想即使自己不同意,也不应该做出过激的事。后来,读了一本《青年心理学》,更使我冷静下来。我想,给我写信的男同学尽管做法不好,但不能说是道德问题,这里有心理、生理的原因。我不再用敌视的眼光看他。

我们的确都长大了。一种新奇、神秘的东西闯进了我们的生活,它既是美好的、正常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考验。

我们应该更理智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我和A同学的一段接触

李强同学说:我也接触过一些女同学,有一些想法,曾希望得到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但又觉得社会上很多人对我们中学生遇到的这个问题都是采取回避态度。今天,开这样个会来交谈这方面的问题,很高兴。

我上初中时,班里总议论一个女生(就称她为A同学吧),说她小学时和一个男生要好。同学们都不愿和她多接近。我不愿人云亦云,就找她小学的同学一了解,原来只为两桩事,一次是看电影,A同学是文娱委员,她把好票都发给同学了,最后只剩下她和班长(男同学)最靠边的两张。同学们看见他俩坐在一起,话就传开了。另一次是放学后,她和班长讨论一道题,别人都走了,他俩还在琢磨,于是又有人瞎议论。极平常的两件事,从小学传到中学,又添枝加叶传到老师耳朵里。以后,她更加少言寡语;有时悄悄把牛黄清心丸送到嘴里。我很同情她。当时我是班长,又是学生会干部,我觉得有义务帮助她。一方面我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告诉同学们,不能再伤她的心;另一方面,我主动和她交谈,让她感到有人理解她。我发现A同学能拉琴,会唱歌,我就请她在文艺演出时为大家伴奏,还请她报幕,后又推荐她当学校广播员。没过多久,闲话消声匿迹了,她在同学间也有说有笑了。

开始和她交谈时,我心里也有顾虑,后来我干脆不想了。越是躲躲闪闪,越要招来非议;大大方方工作,那些人反倒佩服你了。

北京七中刘凤梧校长很注意研究中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他在学校专门组织了青春萌动期教育小组。会上,他针对同学们在这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讲了四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不能听风就是雨

一位校长曾向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女同学,功课好,天真活泼,她是地学小组的积极分子。小组里还有一个男生,功课也好,但斯文、腼腆。这位女同学曾笑话他说:“你真象个大姑娘。”一次小组外出爬山采集矿石标本,跑累了,这个女同学主动把背着的水壶递给他,一下子弄得他涨红了脸,这个女生看着他好笑。中秋晚会,同学们互赠礼物,这个女生把一块月饼送到这个小伙伴面前,又弄得他满脸通红。就这么个事,不知怎的风言风语传开了,班主任还找来了家长。家长听了老师的汇报,把女儿关在屋里问了又问,训了又训。女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了两句话:“难道女同学就不能和男同学好吗?”“男女同学一接触,你们就说是爱。可我一点也没想到这里!”这件事发生后,这位校长想了又想,又找这个女孩子谈心,最后决定给她的母亲写封信,告诉她:孩子回答的是真话。童心无忌啊!千万不要给他们纯真的感情蒙上灰尘。

不要贸然赴约

我邻居一个女孩子,去年高中毕业考大学,正在紧张复习考试的时候,她忽然收到一封信:“××同学:这里有两张参观券。星期天上午一起去好吗?”她看到信后,情绪很不好。星期六晚饭后,她把信拿给她爸爸和妈妈看。女儿碰到这样的事,连父母也没有料到。父亲问她认识写信的同学吗?她摇摇头;又问她这是不是化名?她还是摇头;最后问她打算怎么办?她说:“烦死了!”她父亲和她母亲商量,这件事还是由她自己处理。第二天她门也没出,复习了一天功课。晚上她父亲又和她谈起这件事,说:“你做得对,根本不认识的人,怎能冒冒失失地赴约呢!”事情就这样平息了。看来,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告诉自己的父母、老师,他们会帮你参谋;另一方面,自己要冷静考虑,不能草率从事。

“头发不剪,是会长长的”

说到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使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两位朋友(就称他们是甲和乙吧)。那还是解放初期,他俩一起投考南京大学,甲被录取了,随后在南京结了婚。乙没有考上,准备复习一年再考,但住处成问题。甲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食宿都没有问题。就这样,他们一起开伙,一起学习,相处得很好。家务事乙都抢着干,乙换下的衣服,甲的妻子也悄悄帮他洗好。住了一段时间,乙突然在一天早上不辞而别了。甲和妻子非常纳闷,是照顾不周,还是住在一起不方便?正在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发现了乙留下的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几个字:“头发不剪,是会长长的。”这话很含蓄。当一种微妙的感情(也许就是你们所说的心中的秘密)开始萌动的时候,他意识到,若不当机立断,就会……于是他毅然离去了。

友谊和爱情不是一回事,但它们之间又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友谊的长河中,往往会不知不觉流进爱情的泉水。这不是肮脏的感情,更不能说是一种罪过,就象敏华的日记一样无可非议。这是一种美好的、健康的东西。但当各种因素要求我们抑制自己的感情时,的确要有勇气拿起你手中理智的剑。

还没有完结的故事

天津的一位同事向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们学校有两个毕业生,男的考上天津大学,女的考上了南开大学。他们中学阶段是同班同学,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团支部书记,学习、工作都很好。从初三起,这两位同学坚持三年在业余时间听一位物理老师的辅导课,努力自学高年级的课程,互相启发,总结学习的规律。1980年考上大学后,他们还经常通信,交流在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星期天有时一起回母校看望老师。曾经辅导过他们的老师都悄悄地说:多好的一对年轻人啊!我想,这样的年轻人比较成熟了,一粒种子,有了合适的土壤,再加上一定的温度、湿度,让它萌发,又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是个没有完结的故事。

李燕杰老师农发言中讲道,这位青年教育了我

去年,我在一个单位作《爱情美学》的报告,谈了“爱与美的序曲”“爱与美的哲理”“爱与美的范例”“爱与美的凯歌”。青年们听得很专心。散会后,一个女青年一直站在大门口,等别人都走了,她走过来对我说:“李老师,要是早有人给我们谈谈这些问题,我就不会犯错误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这件事对我是个很大的刺激。她的话不正是对我们这些过来人的批评吗?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这是人情中的至真至纯。”象敏华这样的烦恼是可以理解的,怎么能说这是“思想复杂”“灵魂肮脏”呢?我们的青年,特别是一些中学生,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有的将“秘密”藏在心里,弄得心神不定;有的背着老师、父母,过早恋爱,影响了学习和进步;个别青年陷得很深,不能自拔。应该说,我们都是有责任的。对这些问题不能一味指责。现在往往是这样:教育的一方没有吸引力,没有磁性;而另一方却有一种弹性,弄不好把你顶回来。我想还是要疏导。疏导,是以两代人真挚的感情为基础的。

爱情之舟向前划动一步,学习往往是倒退两步

一个中学毕业生很坦率地向我谈了他早恋的教训。原来,他在班里名列前茅,上高一后和班里一个女同学开始恋爱,从那以后,哪还有心思学习,成绩眼看着下降。中学毕业后,大学没有考上,连自学的基础也没有打好。现在又陷进了失恋的痛苦。他说:“我这两年的教训是什么呢?爱情之舟向前划一步,学习往往是倒退两步!别人把爱情比做鲜花,我只能当做苦酒。有人说,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也有人说,没有一种痛苦可与失掉爱情相比了。如今我既失掉了时间,又失掉了爱情,两个不幸全落在我的身上。”这个青年人的教训是深刻的。爱情和事业、爱情和学习并不都是矛盾的,但中学阶段是你们的黄金时代,你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努力追求高尚的事业。青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享受爱情的权利,但却没有权利过早恋爱,更没有权利不顾学业滥用自己的感情。

退休前,我要补上这一课

北京七十四中陈可贞校长说:

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对我是个很好的教育。回想自己,初中、高中都是在女校,和男生没有接触;上大学后,一心想做学问,也没有谈情说爱;参加革命后,一心想着工作,也顾不上谈恋爱;快到30岁了,经人介绍才和我现在的老伴结婚。因为自己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对现在中学生这种“心中的秘密”就很不理解。我常对老师们说:“你们就叫学生读书,读书专心了,就没这种事!”我想,自己的老经验还有错吗?现在看来,我的方法并不灵。刘校长说:“不了解学生心中的秘密,就做不好灵魂的工程师。”是这样。对于教学我可以说是内行,但对青春萌动期的教育,我还差得很远。我今年59岁,就要退休了,但我觉得,在退休前,我还应该补上这一课!

请为我们写一部《十万个怎么办?》吧

李津菲同学说:

姬虹同学在《清如玉壶冰》这篇小说中写道:为了学习知识,专家们编了《十万个为什么?》,现在,我们多么需要有人为生活编一部《十万个怎么办?》啊!开会之前,许多同学写条子提问题,托我在会上提出来:

——当你敬佩一个人的学识和为人时,能否和他多接触?

——有的同学性格开朗活泼,可为什么有的人说她“太疯”?

——当我不想接受对方的感情时,怎样回绝而又不致伤害心?他的自尊

…………

希望成年人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想一想,你们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又何尝没遇到这些问题呢?如果长辈们都象刘校长、李老师这样循循善诱地启发,谁还能滑下去呢?

猜你喜欢

女同学秘密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你好,我是你老公的女同学
不说同学的坏话
不说同学的坏话
愿望树的秘密(二)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积极发言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