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1982-08-28祖振声

中国青年 1982年12期
关键词:英台祝英台梁祝

祖振声

你相信吗?一部音乐作品能向你“讲述”一个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古时候,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上遇到另一求学者梁山伯。两人结识后,非常谈得来,于是在草桥亭拜为兄弟。此后,他们同窗三载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时,祝父催女归家。英台迫不得已,只好在行前向师母讲出真情并托其为媒,愿嫁山伯。不知真情的山伯来为英台送行。英台多方借喻,设法向山伯表明自己的身世和对山伯的爱恋之情。无奈山伯不解,英台只好托言为妹做媒,让山伯早日去迎娶。当山伯从师母那里得知英台一片深情,便高兴地前往祝府。哪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马家,身着女装的英台只能与山伯互诉衷情。山伯在这一打击下,离别英台不久便郁悒而死。在马家迎娶英台的日子,花轿路经山伯坟前,英台悲愤下轿祭奠。此时电闪雷鸣,坟墓突然开裂,她毅然投身墓中。随后天空晴朗,梁祝二人化做一对蝴蝶,向远方飞去。“讲述”这一故事的音乐作品,就是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

用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述一个带有戏剧情节的故事,而且那么绘声绘色,那样生动,这确实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创造。曲作者是抓住民间故事中的“相爱”“抗婚”和“化蝶”这三个重要情节,以越剧部分曲腔为素材,去进行音乐构思的。在这里,我们不妨随着曲作者的乐思,进入到他所“讲述”给我们的音乐意境之中。

你听,乐曲开始了。长笛那秀丽的引子,双簧管那优美的乐句,在以弦乐声部为背景的衬托下,给我们描绘出春光明媚、乌语花香的音画世界。独奏小提琴进入了,它那纯朴而又美妙的爱情主题,使人如痴如醉。接着,在长笛一小节间奏后出现的大提琴与独奏小提琴的对答乐句,象征着梁祝二人结拜于草桥亭时的情景。在独奏小提琴那自由的华彩乐段后,音乐转入活泼的回旋曲形式,流畅的旋律、跳跃的节奏,描写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娱的愉快生活。随后,音乐转入慢板,那是梁祝在长亭惜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流露。这是乐曲的第一部分“相爱”,是奏鸣曲式中的呈示部。

第二部分(展开部)是“抗婚”:低音乐器奏出的阴沉音调和大锣那不祥征兆的轰鸣,引出铜管乐器奏出的凶暴主题,这是祝员外的音调,是封建势力的威逼。独奏小提琴先用散板形式奏出祝英台的痛苦心情,随后又以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的音调,这个音调与凶暴的主题交替出现,展现了乐曲中矛盾冲突的高潮,是英台抗婚的激烈场面的描绘。当音乐平静下来时,小提琴与大提琴对话式的乐句,则把我们带到梁祝楼台相会时互诉衷情的意境。紧接着,音乐急转直下,用戏曲中的闪板和快板来表现英台在山伯坟前向苍天的控诉。在这里,作曲者巧妙地运用了戏曲的又一个高潮。当独奏小提琴奏出一个悲愤的绝句后,乐队管弦齐鸣,讴歌了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反抗精神,这是全曲中最为壮丽的部分。

第三部分(再现部)《化蝶》,是全曲具有神奇色彩的终曲:长笛在全曲开始时奏出的引子又出现了,竖琴的刮奏,又引出了加弱音器独奏小提琴奏出的爱情主题,这是梁祝二人化做蝴蝶后的翩翩起舞。真可谓:“生前不能共罗帐,死后天上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于五十年代末。曲作者何占豪和陈钢当时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使交响音乐这种外来的音乐形式,能与民族音乐语言和审美习惯相结合,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创造。1959年5月,《梁祝》第一次在上海音乐舞蹈会演的舞台上公开演出,便获得极大成功。人们欣喜自豪地称它是“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从此,《梁祝》不胫而走,并且很快传到国外。苏联与蒙古两国乐队首先把它录成立体音响进行传播;香港交响乐团演奏的《梁祝》,在英伦三岛极受欢迎;新加坡举办了《梁祝》协奏曲盛会;加拿大交响乐团、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竞相演奏《梁祝》;在世界上不少地方,都出现过一曲《梁祝》惊四座的盛况。

猜你喜欢

英台祝英台梁祝
梁祝年
有趣的汉字:比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梁 祝
谈《梁祝》中祝英台的人物塑造
素车白马,问君辛夷花
油气储层多裂缝形成机理研究——以腰英台油田为例
岩浆侵入体热作用对烃源岩生烃影响的定量表征——以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