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之滨玫瑰香
1982-08-28王希增
王希增
8月的布加勒斯特,从奥托佩尼国际机场到我的住处,马路两旁,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盛开的玫瑰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象好客的罗马尼亚人民一样,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绽开笑脸。我刚刚踏上这片国土,就仿佛置身于友谊的汪洋大海之中,由于人地生疏、习惯迥异所产生的紧张心理顿时都烟消云散了。
从1978年8月起,我在罗马尼亚工作了两年多。两年间,走到哪里都会遇到热情友好、性情豪爽的青年朋友。暑往冬来,我离开罗马尼亚虽已两个春秋,那些青年朋友的音容笑貌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脑际。
从玫瑰花谈起
罗马尼亚有句谚语:“玫瑰花的刺儿从来不刺朋友。”罗马尼亚人民热爱玫瑰花,他们的性格也象玫瑰花一样,不畏强暴。从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到希特勒都未能用武力征服他们。他们对朋友却非常热情,以助人为乐。有一次,我去商店买东西,我不懂罗语,年轻的女售货员不懂汉语和英语,只好我指她拿。这可难为了她!长长的一排货架,摆得琳琅满目,足有几百种小商品,怎么能一下子搞清楚呢?态度和气的姑娘不厌其烦,给我拿了一种又一种,一连拿了十几种,都不是我要买的东西。女售货员和我都很着急。忽然,一位学生模样的小伙子走过来,主动给我们翻译,帮助我买到了所需的东西。我向小伙子和售货员姑娘表示感谢。小伙子笑笑说,“我利用这个机会练习一下学过的英语不是很好嘛!”姑娘不好意思地连声说:“努,努(不,不)……”后面的意思是:她为不懂外语,未能让我顺利地买到东西而抱歉。我作为一名顾客,在异国他乡,遇到这样热情的青年人,怎能不从心底感到满意呢!
从我的住处外出,常常要坐83路无轨电车,久而久之,便和这路车的司机(布加勒斯特市内的电、汽车上没有售票员,只有一位司机)很熟了。他们多数是青年,对乘客讲礼貌,服务热情周到。如果看见我们在车站等车,就跟我们点头微笑,为我们的方便,常常在两个车站之间停下来,让我们在最近的地方上下车。1978年冬,有一天,我带着沉重的东西向车站走,对面开来一辆逆行的83路车,热情的青年司机远远地向我招手示意,让我停下。我并未明白他的意思,继续向前走。他急忙刹住车,跳下来,横跨过马路,跑到我跟前,一把接过我手中的东西,一面比画着,把我拉到他的车上。因为天气冷,他特意让我坐在他旁边的座位上,打开车上的取暖器。坐定之后,小伙子开足马力,飞快地驶向终点。啊!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在这辆车前没有回头车,要不我也得等他这辆车回来才能走。这时,一股暖流立刻暖遍我全身,我不知道这股暖流是来自取暖器,还是来自罗马尼亚青年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用刚学会的一句罗语说了声谢谢!这位小伙子很健谈,后来坐他的车时,有时他一边开车,一边向我学习简单的汉语。我回国前向他告别时,他用汉语依依惜别地说:“中国同志,再见!”然后用手指指贴在车前玻璃上的中国画片,摸摸自己的胸膛,意思是:我们虽然分别了,但中国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有这样一位姑娘
罗马尼亚青年中,有不少人勤奋好学,知识面较广。我认识一位英文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叫梅丽娅。她性格文静而倔强,穿着朴素而大方。第一次见面,她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用汉语说:“您好!”她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学了十来年英语,按水平,继续学英文既省力又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可是,她决心改学中文,并从入大学起就开始自学中文。学校规定:必须各科成绩优秀才能被批准改变专业。她希望我每星期给她辅导一两次。在她强烈求知欲的感动下,我满足了她的要求,此后半年多,辅导从未间断过。
她为什么决心学中文呢?原来,在她很小的时候,亲友们说她长得象东方人,性格也象东方人,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播下了一粒“东方人”的种子。她听故事,看童话书,都喜欢东方的。一上学,这位有心的姑娘就专门找有关东方的书读,从书中知道,中国是东方的大国。她想:要了解东方就应当首先了解中国。于是,她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在上中小学时就读了译成外文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以及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名家的作品,使她对中国的兴趣更浓了。中国的音乐、美术、舞蹈,她无所不爱,甚至连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都想学习模仿。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象磁石一般吸引着这位倔强的姑娘。
她聪颖、伶俐,但更重要的是勤奋、刻苦,对每个细小的问题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搞通搞透绝不轻易放过,每次都把我讲的录下来,带回去反复听,反复练,直到自己能流利地说出为止,学过的每一个汉字都工工整整地写上几十遍。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她梦寐以求的夙愿实现了:第二年一开学,以各科全优成绩转到中文专业二年级学习。这一年,她并未因业余学习中文耽误其他课程,相反,她为了开阔眼界,全面了解东方,还坚持自学日文,有时指着日文书中的汉字问我,在汉语中怎样发音,是什么意思。
从她的谈话中,我渐渐知道:她家住外地,家里经济条件很不错,可她的穿着打扮一点也不特殊,生活很简朴。为了安静地学习,她不住学校集体宿舍,自己在校外租了一间斗室,家里给的生活费,大部分用于买书和房租。冬天屋子很冷,如果不另付取暖费,房东是不供暖的,她宁可冷些也不肯把买书的钱用于取暖。她说:“冷一点好,不困,可以多学习一会儿。实在困了,和衣躺下,用毯子紧紧裹住,睡得更香,哪里还会感到冷呢!”有时因为买书用钱较多,连吃饭也有困难,她便再挤时间教人英文,挣点儿钱,就是不轻易向父母多要钱。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会给自己更大的力量。”
我常想:一位年仅十八岁的普通姑娘,为什么会有那么充沛的精力?为什么会进步那么快?她自己的言行给我作了回答:就是强烈的进取心和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
在学生疗养站
罗马尼亚在海滨和风景秀丽的山区设立一些学生疗养站,每到寒暑假,学生中心都要组织大学生分批分期去疗养。其中有本国的大学生,也有外国留学生。他们一律凭学生中心发的票免费乘火车、住宿、吃饭。每期十天左右。每个疗养站都有食堂、阅览室、游艺室、露天剧场、跳舞场,还根据具体环境设有不同的运动场地。我有幸在布什蒂尼学生疗养站和青年朋友们度过了几个日日夜夜。
布什蒂尼是中部山区的一个小镇。这里东西两面高山耸立,中间有一条自北向南的小河。从河谷到半山腰,房屋鳞次栉比,再往上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山下水声潺潺。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夏天可以在河谷、山坡进行日光浴,冬天可以滑雪,一年四季可以登山。为了方便游客,从山脚到山顶有缆车。这里确实是一个疗养身体、锤炼意志的好地方。
在这里疗养的大约有一千人,领导班子不过十来个人,都是由各地临时抽调来的大学生。这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密切合作,凭着自己的才干,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开始时,先举行欢迎会,详细地向大家介绍活动计划;结束时,开欢送会,总结汇报这一期的活动情况。为了让大家过得愉快,他们常常走访征求意见,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安排活动,既可以参加有组织的参观游览,又可以自由活动。晚上有电影、舞会和文艺演出。吹、拉、弹、唱,此起彼伏,给这个幽静的小山城增添了不少青春的活力。
疗养站也是传播友谊的好场所。来自五大洲的大学生欢聚一堂,尽管他们的国籍、肤色、语言、习惯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罗马尼亚同学和各国留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相处得和和睦睦,亲密无间。谁外出回来晚了,过了开饭时间,同学们就把饭给他带回宿舍;谁不舒服,大家就争着去请大夫,把自己随身带的药品拿出来。晚上,他们有时一起散步,欣赏节目;有时自动围坐在一起,介绍一天的所见所闻,讲述各自国家的风物人情,共叙友谊。他们风趣地把这称为“圆桌旁的世界游”。临别时互赠纪念品,合影留念,后走的同学总是为先走的朋友提包送行,给朋友献上一束心中的玫瑰花,目送着火车飞驶而去。随着火车的远去,这友谊之花开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