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依范《美籍华人》

1982-07-15

读书 1982年6期
关键词:猪仔华工反华

叶 容

原我国外文局的专家陈依范(Jack Chen),最近在美国出版了《美籍华人》一书,引起了美国读者的注意,《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誉为“这是一本这类课题的最佳作品”。

陈依范的父亲陈友仁是国民党的左派人物,曾任大革命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陈依范出生在中美洲特林达德多巴哥,长大后成为一个出色的新闻工作者,在我国驻伦敦新华社工作,一九五○年回国任《人民中国》英俄文版《中国建设》的专家,七十年代初赴美。现在在旧金山从事宣传新中国和美中友好工作。他的夫人陈元珍是一位用英文写作的小说家,在美国颇负时誉。

《美籍华人》是一部在美华工的血泪史,当年他们被白人殖民主义者以进行“猪仔”生意,贩卖到新大陆去,正如非洲的黑人被卖到美国南方去当奴隶,是同一命运的。

《美籍华人》中叙述这批名为猪仔的华人的去美旅程中所受的非人待遇,那真是惨极人寰。这些移民搭的是统舱,在那里他们蜷缩成一团,肩并肩,头上顶着别人的足跟,船舱里空气闷热污浊,既缺水又少食。当时行舟靠风力,要以如此缓慢一无把握的航行方式,横渡太平洋,这些搭客的死亡率大得惊人。有的猪仔在船上甚至连铺位都没有,他们买的是“站票”,往往在三个月的旅程中,每天轮流睡觉。这也是身为华人移民所不得不经历的首次考验。到达旧金山后,则又须受到第二次考验。如果这些“猪仔”幸有亲友在那里,则只要答得出美国移民局官吏的各种刁钻古怪的盘问之后,即可登岸,否则即须被囚在旧金山港外的美丽岛(多么讽刺的名称)上等候调查,他们的命运或则最后上岸,或则被遣回国。有的人不堪折磨,便用各种方式了此残生,作了海外的怨魂。

今天即使一个最顽固的白人种族主义者,也不敢不承认华工在开发美国边疆中所立下的功勋。在建造横贯美国中部到太平洋海岸的铁路时,工程中遇到险峻的内华达山脉,极大多数的白种工人知难而离开了工地,但是华工却留下来在每根枕木上打下了血汗凝成的道钉。美国人谈到这条铁路时,没有不为华工的艰苦卓绝的劳动伸出大拇指来的。

可是卑陋的政客,白色种族主义者,工会工作者,过激分子,暴徒等各色人等,却因华工勤劳耐苦的竞争力,煽动无知的群氓,把华工驱出矿区、农场、鱼类罐头工厂等等,造成巨大的死亡。城市凡有商店雇佣华人工作的,都受到威胁破坏。政客们在立法机构中通过了反华的《职业照会法》,横征特别税,和设置种种障碍,迫使小商小贩破产改行。劳工组织更不许华人参加许多职业,把华工推到死地。有一位工会领袖竟以反华起家,从此飞黄腾达。美国国会甚至还通过了排华的立法。

到一九二○年,半数以上的华人只能参加两种行业:洗衣及开饭馆,但是工作辛苦,收入菲薄,仅足糊口。还有一个极不人道的规定,即入口的移民只限于男性,而限制妇女入境。此时华人在美的数目已由一八九○年的十万人,减少到一九二○年约六万人之数,男女的比例降到20比1。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人才逐年增加,眼前约有七十万人之数,而且大部分成为美国的中产阶级。

中国人的美德是刻苦勤劳,严肃认真,生活节俭,远非美国人所能及。美国华人成了美国众多的非白人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历史上备受种族歧视和残酷暴行,仅仅次于非洲黑人,也许比美洲印第安人略好一筹。但是他们的经历代表了人类的伟大动人的故事。

三十年代时反华浪潮逐渐乎息,老华侨开始衰亡,一代为数不多的华裔出现了,男女人数渐趋平衡。这批第二代华人继承了老一辈华人刻苦勤俭的传统,华人子女在学校中争得优良成绩,从而加强了就业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更给华侨开辟了广泛的就业之门。为争取中国作盟国,排华的移民限制法逐年放宽,数以万计的中国妇女也允许到美国家庭团圆,更多的中国少女,则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美国结婚。

到一九五九年华侨中男性的收入开始超过白人的平均数,女性也获得了学习和就业的机会。居住地区的限制也放宽了,不必丛集在每个城市的“唐人街”了。

陈依范认为美籍华人事实上是美国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之一,尽管至今还保持着中国传统,但在政治活动、政府权力方面,美籍华人今后应该争取自己的权利,因为在纳税人的义务权利方面,美籍华人和任何一个国家的移民是平等的。

《书评周刊》的撰稿人尽管对于陈依范此书倍加赞扬,但对书中第二十一章所提出的美籍华人政治平等并参加政治生活的要求,则断然以为不能,从而露出白种人优越地位不容分享的嘴脸来了。

(Jack Chen:The Chinese ofAmerica.Harper and Row.274p.1981)

猜你喜欢

猪仔华工反华
本期导读
Tracks Across TIME
一战华工
华工:不能忽视的一战英雄
九菊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尼警方逮捕9名“藏独”分子
奇怪,睡不着
本 期 导 读
跳跃的“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