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华”的由来
1982-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3期
类别:历史编号:____
1963年的一件出土文物上的铭文云:“余其宅兹中或”,这里的“中或”即中国。此器是西周初年的文物,以金文和典籍互相印证,“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是可以肯定的。
古代的中国亦称华夏,又称中夏。“中”指中土。西周初年周公营建洛邑,以为天下中心,故称为“中土”。夏者,大也。华者,美也。“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由“华夏”、“中夏”二辞又衍生出“中华”一辞。此辞始见于《三国志·蜀志》“游步中华”一语。
“中国”二字在古代典籍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言之,“中国”又有都城、京师的释义。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例如《诗经·民劳》篇中的“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中国”指京师。至于广义,则古义即有涵括全中华之义。
(摘自于省吾《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