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的预报与预防

1981-12-28袁经国

祝您健康 1981年1期
关键词:阿斯匹林先兆中风

袁经国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突然发生,病势凶猛,出现半身不遂、失语、神志模糊,以至意识丧失,有时可有高热、呕吐、抽痉,甚至危及生命,即使痊愈也有不少人或多或少留下一些后遗症。在世界上,“中风”是引起人类死亡的重大原因之一。“中风”一般分两大类,一类叫“出血性中风”,常见为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另一类叫“缺血性中风”,常见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要对“中风”作好预报,必须了解哪些人易发生“中风”,哪些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什么因素可以诱发“中风”,“中风”发生之前有哪些先兆迹象。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对易患对象给予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危险信号就发出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发生。

哪些人易发生中风?

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动脉硬化是“中风”的病理基础。由于动脉硬化,再加上长期高血压,可以在脑小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血管瘤破裂,就产生了“出血性中风”。由于动脉硬化,脑动脉血管腔狭窄,血液供应不足,再加上血流缓慢,就会产生血栓,造成“缺血性中风”。

高血压是引起“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可以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血压的明显波动易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有人报道,即使是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中风”的机会也要比正常血压者高4倍。收缩压超过190毫米汞柱时,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增加6倍;舒张压超过110毫米汞柱时,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增加5倍,而且死亡率也增加1倍。所以对于高血压病人,不论其血压增加程度如何,不管有无不适症状,都应该经常检查血压,长期坚持有效治疗,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当工作紧张,血压较高时应适当增加剂量。在使用降压药时还要注意不要使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不然会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易引起“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的治疗贵在坚持,这样可以减少“中风”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有些人因工作较忙,或因没有不适症状,常没有定期检查血压、坚持长期治疗,一旦发生“中风”那就悔之莫及了。

除了高血压以外,还有另外一些“中风”的易患因素:糖尿病、冠心瘸、高脂血症、肥胖、缺少运动等,与遗传也有一定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要比同年龄的非糖尿病者严重,“中风”病人中约有30~40%有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相同,两者常同时存在,所以冠心病人易发生“中风”。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易发生动脉硬化;肥胖与缺少运动的人,常有高脂血症;脑力劳动者高血压要比体力劳动者多,所以这些都成为“中风”的易患因素。对于40岁以上,具备以上一项易患因素的人,都应作为“中风”预报的对象,有“中风”家族史的人尤要注意。及时治疗那些易患因素对预防“中风”有重要意义。

中风的诱发因素

最常见的诱因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剧烈运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使劲排便、饮食不节、生活无常以及气候变化等。经常有因为突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过度兴奋或过度忧伤而发生“中风”。此外,也可因工作紧张,经常熬夜,过度劳累而使血压升高;剧烈运动,背负重物,摒气用力而使血压突然升高;这些都可以诱发“中风”。更有甚者,由于大便干燥,用力排便而发生“中风”。饮食与“中风”发生也很有关系。饱食油腻可使血脂升高,血流缓慢而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产生“缺血性中风”。大量吸烟、饮酒都可使血压升高。国外有人作过研究,不吸烟的人吸烟后,收缩压可上升10~20毫米汞柱;血压不稳定而非高血压病患者吸烟后,血压竟可上升30毫米汞柱。有人发现,饮一两威士忌酒可使血压上升10~20毫米汞柱。吃盐过多醢王可以引起高血压,日本北部农民吃得很咸,高血压发病率达20%,“中风”在日本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在星期天与节日发生“中风”的人特别多,这与过度兴奋及大量酗酒有关。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寒冷季节“中风”的发病率特别高,往往在“冷锋”过境时有不少人发病,据认为与寒冷多变气候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关。

怎样消除诱发因素?

“中风”易患对象,尤其是老年人,要学会自我控制,保持乐观开朗,避免精神紧张与情绪激动;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做体力感到勉强的事,特别是摒气用力的动作;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不宜过饱,以少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多吃富有维生素的瓜果与蛋白质多的豆制品,既要保证营养,又要控制体重;要戒绝烟酒;在气候变化时要特别注意血压,可适当增加降血压药的剂量。对“中风”易患对象提倡多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保健操、散步,体力好者可以进行慢跑。体育运动可避免肥胖,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太极拳、保健操本身也可调节神经功能,治疗高血压。

中风的危险信号

由于“中风”发生急骤,所以有些人几乎没有先兆症状,但也有不少人在“中风”前有种种先兆迹象,它们可发生在“中风”前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常见征兆有头痛、头晕、眩晕、短暂的意识模糊、手麻、手足动作不便、说话含糊不清、视力模糊、明显的乏力嗜睡,有污人出现鼻出血、眼结膜出血、视网膜出血等。

当发现这些“中风”的危险信号时,应立即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首先要镇静,必要时可服一些镇静药如安定等;要严格掌握避免过度劳累;禁食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饮食要清淡。应立即去医院检查,血压高者给予降压药,眩晕呕吐者可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必要时可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在先兆症状时及时采取措施常可避免“中风”的发生,即使发生“中风”也可以减轻病情。

“中风”病人多数有“血淤”。近代的研究发现,“中风”病人的微循环有障碍,血流速度有改变。对“中风”病人痊愈后及“中风”的易患对象,长期服用一些活血化淤药,可防止“中风”的发生与复发。国外有用口服阿斯匹林来防治“中风”。阿斯匹林可以抗血小板凝集,阻止血栓的形成。不少报道证明,长期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对于曾有“中风”先兆的人可防止“中风”的发生。每天只要服0.3克阿斯匹林就可以达到预防的效果。

中风的预防措施

为了及时作出“中风”预报,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身体,测量血压,作心电图、血糖、血脂等检查,以及早发现易患对象。对于易患对象更应密切随访观察,治疗有关疾病,消除诱发原因。上海第一医学院以及上海中风预防协作组各医院,近两年来对600名中风易患对象进行预防与随访,结果无一例发生“中风”。

事实证明,“中风”是完全可以预报与预防的。注意无病防病,有病防变,预防为主,我们就能取得主动权。

猜你喜欢

阿斯匹林先兆中风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别害怕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斯匹林或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
为什么不能滥用阿斯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