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吃野生动物吗
1981-12-28白忠懋
白忠懋
我们的食潜中包括各式各样的动物,然而经常端上餐桌的却只有动物中的极小部分——世界上的动物有120多万种呢!
原始社会的人依靠简单的石器和木棒猎取野兽,他们应该都是饥不择食的;他们不会只吃大角鹿、犀牛和野马,而不吃剑齿虎、河狸和野驴。对食物的挑剔,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事。人们对外形可怕、极少见到或有毒的动物往往不愿杀来作为菜肴。蜥蜴的外形似蛇非蛇,看着也吓人,但敢于问津的人却是有的:哥伦布的部下来到巴拿马群岛,就看到那儿的人吃过蜥蜴。南美有一种鬣蜥,长约两米,从颈到尾长着鬣毛似的肉棘,头部又有不少皮裙,喉部有肉垂,看着叫人恶心,可是它却被人捆着放到市场上去卖。据吃过的人说,昧道并不逊于鸡肉。
蝙蝠的外形同样是丑陋的,谁会想到这样的东西也有人要吃它。热带的果蝠是蝙蝠的一种,可是作家秦牧却跟着猎人吃过,他觉得肉虽粗糙,但比之猫头鹰的肉要好一些。
澳大利亚的袋鼠在我们看来颇为丑怪,这种用后肢弹跳的有袋类动物,在我国许多动物固还没有,要是杀了请你吃,不知读者可敢问津?就说我们并不陌生的乌龟和猫肥,我是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才尝过味道的。这就说明,我们对吃惯的食物是无所谓的,如为第一次吃,就非得有点勇气不可,难怪鲁迅要把第一次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哩。有些美国人对饮食的态度比较保守,对头一次见到的菜不轻易试第一日,例如有个单位为美国客人安排了鱼肚海参烩丸子和蹄筋红烧肉,他们就相对而坐,不敢下咽。
敢吃毒蛇的人似乎不多,但广东人例外。在他们看来,毒蛇的肉比无毒蛇鲜美得多,什么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都在搜罗之列。可是在不少地方,别说吃毒蛇,连无毒蛇也不敢碰,甚至河鳗、黄鳝这样具有蛇形的鱼也畏而远之。
我看过一部《阿拉伯简史》,当我读到阿拉伯人把蝎子看成是美肴后,我不禁毛骨悚然,我想,这么可怕的毒虫,去足去尾之后所剩无几,怎么吃法?后来我见到《随笔》杂志中有一篇《山蝎小传》,它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原来山东沂蒙山区的山农在谷雨前到山里去捉可以傲菜的山蝎,去掉尾爪后洗净,以精盐、鸡蛋拌上生粉,挂上汁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再以笊篱捞起来即可佐洒下菜了。没想到这样的奇食竟然为不同国家的人所喜爱!
法国人有一样名菜,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蜗牛。蜗牛也能吃?在几年肖,我们中国同胞恐怕多数还会表示诧异。可是法国人却习以为常了,他们可以做成滚烧蜗牛、醋腌蜗牛,也可以烧出奶油蜗牛、菠菜蜗牛甚至荷包蛋蜗牛。其实,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我们许多人不是都喜欢吃螺蛳吗?它们跟蜗牛有什么不同呢——不但外形相似,而且同届软体动物。看来,吃与不吃,不过是个习惯问题,而蜗牛的营养却是没有话说的。在1公斤蜗牛肉坐含有180克蛋白质,而1公斤鸡蛋也不过含125克蛋白质。
所以当我们听到墨西哥人喜欢吃龙舌兰蠕虫、蚱蜢和蚂蚁时,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我们之中不电有人敢吃油汆的蚕蛹、或蟑螂似的龙虱吗?目前,蚯蚓开始成为西方国家餐桌上的“新星”了,而且蔓延之势不可遏止。有人别出心裁地用切碎的蚯蚓和苹果汁制成一种糕点,据说美味可口,创作者因而大发其财哩!
目前,我国肉类食物并不充足,野生动物多半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有益健康,因此应该“广开门路”,使一切可食的野生动物均成为大众喜爱的食物。
“君欲健,食莫偏”,这是至理名言。不惯于某些食物不要紧;只要打消不必要的顾虑,吃多了,也就惯了。对食物的过分挑剔,那就会把“营养”这位可爱的“客人”拒于门外,这又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