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操·信念·人的价值
1981-08-20梁晓声
梁晓声
《天云山传奇》是一部难得的有骨落地的好影片。影片严肃的现实主义的勃勃生气,使一九八0年的国内银幕熠熠生辉。影片自始至终把刻划、表现和塑造“人”视为艺术创造的最高目的,尤其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和挖掘,在强烈鲜明的对比中,把美好的情操、信念、理想传达给观众,使人们体验和感受到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从而激动和思索不已。 《天云山传奇》究竟给予观众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感受和生活启示呢?似乎难以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影片给予观众的是那么多,那么丰富。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获得不同的教益。但是,却有一点感受超越了观众的年龄和经历的界限,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那就是:对高尚情操的讴歌,对坚毅信念的赞颂,对人的价值的探讨。这些方面,甚至感动了许多少年儿童观众,足见影片巨大的艺术力量,无愧种种称誉。
情操,是衡量人们心灵的公正的砝码。它支配着人们的言语举止,决定着人们做什么和怎样做。外貌绝不是衡量一个人美丑的唯一标准,正如权力不会使卑劣的人变得高尚。影片中的冯晴岚,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中国女性的典型形象。她以爱情为力量,全力援助了一个某种历史错误的受害者。她不仅仅付出了纯真的爱情,同时为自己所爱的人承担起至少一半的厄运的重压。当她开始出现在银幕上时,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外貌平常,少言寡语,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而平凡的女性,一个按照通常的习惯,会被称为“好人”的女性。她显然也对罗群很有好感,但面对女友宋薇的感情,她默默地把自己的爱情封闭在内心深处,真挚而热心地去促成宋薇与罗群的爱情。只是在宋薇收回了对罗群的爱情,罗群面前的生活道路只剩下一片荒漠的时候,她才毫不犹豫地去掉了心灵上的封条,把自己的命运同罗群紧紧联在一起。她不是那种人们在前程似锦时常常会遇到的情人,她是那种人们只有在时乖运舛时才有幸相逢的知音。随着剧情的发展,人们从那个在棚屋倾诉衷情的身影上、从那雪地拖车的脚印里、从那用胶布粘起来的眼镜和穿了二十年的瓦片般的棉衣上、从那无法再简陋的屋子里到处堆放的书籍中,强烈地感受到冯晴岚的崇高而美好的心灵,以至于颤栗而潸然泪下。
伟大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曾说过:“要衡量一个女人的美点,可以拿她所爱的男人做度。”是的,自己心灵的天平倘若是偏斜的,就难以在生活中寻觅到真善美的跫音。即使有幸遇上了,也会因为认识不到它的价值而失之交臂。如果一个人希望别人称赞他美,每面对镜子一分钟,同时便应该面对心灵十分钟。正象我们不能把宋薇的怯懦简单地完全地归咎于社会的责任,我们也不能把冯晴岚的情操单单理解为爱情上的自我牺牲。整部《天云山传奇》所表现的,固然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悲剧,但是每一个剧中人的道路,却带有各自的必然。编导者们通过爱情线索,反映的则是革命理想和信念的胜利。如果说,冯晴岚的高尚美好的情操构成了影片诗一般的氛围,那么,她的坚定不渝的信念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就是影片嘹亮而激越的主旋律。冯晴岚看起来是丢弃了许多本来可以得到的东西,但她追求到了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她从罗群的遭遇中看到了对人、对真理的不公正的对待,看到了某种历史性的错误,于是,她就以自己的行为,对那个时代被歪曲了的伦理道德、爱情观念、真理标准表现了勇敢的叛逆。这种由正确的理想指引,由坚定的信念支持的叛逆,使她摆脱了受人愚弄的命运。因此,她所感到的,丝毫不是什么“牺牲”的“痛苦”,而是十分充实和幸福。对冯晴岚(当然还有罗群)来说,在物质上极其匮乏和贫穷,在精神上却无比富有和高昂,这和物质生活相当优越舒适,精神上却时常处于苦恼和压抑中的宋薇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影片满怀激情地表现了冯晴岚巨大的满足、宽慰和幸福感,从她同罗群结合的第一天,她是那么兴致勃勃地领着孩子们去跳集体舞起,到她弥留之际,她脸上流露出来的安详、恬静的动人表情为止,无一不在宣告:“我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我是幸福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应该说,冯晴岚、罗群等人就是这样的“中国的脊梁”,正是他们,支撑着我们古老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也正是他们,代表了历史前进的真正潮流。对于每一个有志于探讨人的价值的青年朋友来说,相信都可以从《天云山传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情操、信念、人的价值,是《天云山传奇》向观众也向社会提出的严肃的课题。正确地回答这些课题,是摆在社会和每一个人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悲剧少一点,再少一点,前进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是编导者的愿望,也是观众们的愿望。这个愿望是极其美好的,是应该并且一定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