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究点仪表美

1981-08-20占珂

中国青年 1981年1期
关键词:风度肤色青年人

占珂

从“第一印象”说起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形:几个才到工厂的学徒工刚到车间上了半天班,人们就会有议论:“这小伙很精神,一举一动都有板有眼的,也许是块好材料。”“这个姑娘落落大方,端庄持重,看上去是见过世面的。”“那个小伙子邋邋遢遢,也许连自己都管不好。”于是,仅仅半天,人们就靠这“第一印象”产生了或喜爱、或讨厌、或敬佩的情感。

这种“第一印象”,不一定很准,却往往有“几分象”。这“几分象”的认识是怎么得来的呢?是人们通过观察那几个徒工的“仪表”后得出的印象。

仪表,就是人的外表。一般说来,它包括人的仪容、姿态、举止和风度。如果说,我们把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作为内在美的因素的话,那么仪容、姿态、举止和风度就可以称为外在的仪表美的因素。青年朋友,请不要小看“仪表美”,它不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的青春更美好。

当你在镜子跟前打量着自己经过修饰的仪容及称心合体的新式服装时,你是不是感到精神上的一种欣慰?当周围的人们对你潇洒、文雅的举止投来敬佩的目光时,你是否觉察到这也是一种美?是的,人们都有美的爱好和对美的追求。仪表美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说,讲究仪表美是“虚伪”的一套,“只有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虚伪,是不真实、不实在,做假。一个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教师,应当有端庄持重的仪表,一个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售货员,应当在举止上对顾客彬彬有礼、热情耐心……这种“讲究”怎么是虚伪呢?那种接待客人或访友时穿着污秽、衣服揉皱,见了长者也不请坐、也不让茶的人,其内心难道会是对他人很尊重吗?美是形象的。美的生命在于它外形的显现,抽象的内在本质只有借助外在的美的形象才能表现出来。正如青松的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内在品格必然要表现在那枝干挺拔、绿郁葱葱的外在形象一样,个人的仪表也好似一面镜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心灵之光映照出来。仪表美不仅是物质躯体的外壳,也反映人们的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反映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内心美和仪表美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隔的,只有它们互为里表、相得益彰,才是完善的美。

自然美与修饰美

仪表美有自然的美和修饰的美之分。

四肢匀称、五官端正、色泽鲜明是构成人体自然美的三个基本因素。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健康在人的心目中永远不会失去它的价值”,“红润的脸色和饱满的精神”,对任何人都“是有魅力的。”相反,肌肉松弛,面色苍白,佝偻驼背,弱不禁风,或者肥胖臃肿,或者枯瘦如柴,都是不美的。青年人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浑身奔放着的青春的活力会增进肤色的红润,健壮的肌肉能赋予你线条的优美。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就曾歌颂过:“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应当说,青春活力的美,健壮的美乃是青年人所“得天独厚”的自然的美。这种自然美有先天的因素,也有靠后天锻炼发展而得到的。如坚持体育锻炼,特别是坚持做健美体操,哑铃操等,经过训练使青年具有挺胸、收腹、梗颈、两臂自然下垂的形体,不仅可以促进心肺器官发育,也能发展脊柱的曲线美。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裳。又说人的漂亮“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可见一个人的修饰(主要指打扮、服装、发型等)能丰富形象美或弥补某些缺陷。穿衣戴帽,除了保暖、护肤、遮羞外,还要美观。一身整齐、合体、漂亮的服装,一种大方、美丽的发型,不仅能使自己产生美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对象,还是为反映生活和美化社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我们所说的修饰美,并不是为打扮而打扮,只有掌握了修饰美的“修饰即人”的指导思想及“和谐统一”的美学原则,才能使美的修饰映照出青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映照出我们社会、我们时代和民族的精神风貌。

“修饰即人”,是说修饰美能反映一个人的追求及情趣。人们可记得《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吧,她醉心于“老来俏”。可遗憾的是:“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上了霜。”这样的打扮如果说是跟她的年龄、身分不符的话,那么这和她这个人物的那种虚荣、轻浮和愚昧的人格倒是挺相称的。美的修饰要考虑被修饰者的年龄、身分、职业等,教师、医生就不宜打扮得冶艳,学生应当讲究整洁。

“和谐统一”,是说修饰不能片面追求某一局部的奇特变化或面面俱到,而应注意统一协调,统一装饰方法,否则会失去比例平衡,以至俗不可耐,弄美为丑。穿著色调就是一例。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如服装的颜色对比,就要讲究“和谐统一”的美学原理:肤色黑的人穿色泽较暗的衣裳会使肤色显得白些,反之肤色较白的人穿白衣裳,会使肤色显得黑。根据美学原理,一个人身上的颜色不宜过多,而要突出重点,如果好看的颜色配合得不和谐,也会有混浊繁杂的感觉。如有的女青年夏季头戴黄色草帽,身穿蓝色格子衬衫,下配黑色长筒裙,脚着红色凉鞋,让人看上去头部象农妇,上身象少妇,下身象老妇,脚部象女童,多样而不统一,破坏了统一的美。

姿态举止的行为美

如果说,修饰美是覆盖在心灵上的一件漂亮的外衣,那么姿态举止的行为美便是透过心灵辉映在外衣上的一集光束。一个人即使有了出众的姿色,漂亮的衣着,但如果没有与其相适应的行为美的表现方式,也不能算是完善的美,甚至还会破坏自己原有的美。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动作、毫无表情的人跟一具漂亮的尸体会有多大的区别,也不能想象一个动作拙劣、表情呆板的人的内心会蕴藏多少勃勃四溢的生机。难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中国人的气质素来较内向、含蓄。因此我们指的姿态、举止应是“秀雅合适”的行为美。

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情都是表现给人看的,因此姿态、举止的表现方式首先应考虑到第三者,即是否有礼貌、是否对他人尊重。如有的人衣冠楚楚却出言不逊,听别人讲话时漫不经心,或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不够尊重他人、缺少文化教养的表现。

一个人的姿态、举止又和他的风度联系着。“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一种豁然达是的政治家风度;苏东坡咏叹的“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是孔明、周瑜一类善施妙计的谋士风度;同样,一个青年人在公共场合敞胸露怀、歪戴帽子、嘴吹口哨,则给人“流里流气”的印象,那种不修边幅、穿着邋遢则可称为意志消沉者的“风度”了。

一个人的姿态举止不是单纯为了某种场合硬装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训练的结果。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的青年人在公共场所(如公共汽车、剧院里)翘着二郎腿、东倒西歪的就很不雅观。革命老人徐特立同志就要求自己“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坐时如钟鼎一般端正,站立时象松柏一般挺拔,行走要如疾风一般抖擞、快捷。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微末节”也应注意,如有人冲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与人谈话时挖鼻孔、抠耳朵,不分对方年纪大小,见面就拍肩膀等等,都属于应克服之列。

一个人的姿态举止应当大方、得体、自然。过分了就显得做作、虚假。要率直而不鲁莽,活泼而不轻佻,在工作时紧张而不失措,休息时轻松而不懒散,交谈时谦虚而不迂腐,和外宾接触时有礼而不自卑等等。这都属于日常生活修养的范围,要予以注意。

猜你喜欢

风度肤色青年人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人的肤色为什么不同
趙孟頫:一笔一划尽风度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风度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风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