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生产责任制 改进农村团的工作
1981-08-20
当前,随着农村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实行,给农村团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面对生产管理方式的改革,一些团干部感到团的工作不顺劲了,团组织被架空了;青年都在尽力劳动,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插不上手了。总之,团的工作似乎不必要了。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从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不是新的管理方式阻碍了农村团的工作的开展,而是团的工作没有适应生产管理方式的改革;不是团的工作不必要了,而是团的工作要改进。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团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大轰大嗡、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的习惯作法,切切实实地为落实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服务;为改良社会风气,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服务;为青年的成长和切身利益服务。
首先,分析青年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实事求是、有的放失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针对青年对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糊涂认识,进行政策教育。在推行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部分青年产生了一些糊涂认识。认为搞生产责任制是复辟倒退,搞专业承包不是社会主义。针对这些认识,我们配合党组织大力宣传党的现行政策,利用团课组织团员学习党的有关文件,对团员、青年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团员青年逐步认识了,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只是劳动组合形式和计酬方法的改变,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不仅不是复辟倒退,而正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我们还引导团员、青年从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目的、要求看巩固集体经济的必要性,使大家认识到: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把农村搞富。团员、青年有了正确的认识,就积极带头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执行党的政策。邓集公社西李庄大队第七队实行专业承包后,有的社员提出要把牲畜、农具、机器等固定资产分掉。团支部委员、青年队长程玉华认为,这样不符合党的政策精神,就召开青年和社员会,积极做工作。并且固定了饲养员、使役员、农机具保管员,财产统一管理,牲畜统一使用,维护了集体财产,纠正了错误倾向,队里牲畜膘肥体壮,农机具完整无损,青年和社员都很满意。
针对青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各顾各的苗头,进行道德风尚教育。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部分青年一度产生了各扫门前雪的倾向,甚至有的青年说:“有本事的吃饭,没本事的干看。”我们针对这种苗头,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对青年普遍进行了道德风尚教育,并带领团员、青年在实际行动中培养共产主义新风尚。去年夏季,气象部门预报,可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邓集公社团委发动团员青年有组织地对军属、烈属、五保户和困难户,逐户进行了房屋安全检查,对经不起雨淋的房屋及时进行了义务维修,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团县委在全县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号召全县青年向他们学习,在青年中逐渐克服了各顾各的思想,形成了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风气。
针对青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自由散漫倾向,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有部分团员青年感到,干活自己当家,休息自己作主,往后是“二大爷赶集——来去自由”,谁也管不着了。有的不愿参加团的活动,有的不愿接受团组织分配的任务。有的青年不服从生产队的调动,不愿外出挖河修坝,不愿参加农业基本建设等等。针对这种倾向,我们要求基层团组织除了积极改善团的活动外,还对团员进行了组织纪律性的教育。79年5月,团县委作出了《加强团的组织纪律性的决定》,79年底,我们又把加强团的组织纪律性作为整顿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近,我们又根据团省委指示精神,把“查一查是否认真执行了团的组织纪律和决议”作为做个合格团员教育的内容之一,这都对增强团员的组织纪律性起到积极作用。南王店公社万庄大队有个团员曾有一段时间觉得参加不参加团的生活无所谓,甚至连团费也不主动交纳。团支部书记多次登门走访,耐心做工作,使她认识到,实行生产责任制,是生产队统一领导下的劳动分工,虽然个人在劳动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但遵守团的纪律,参加组织生活,仍然是对团员的起码要求。从此,她按时参加团的组织生活,责任田和家庭副业也都搞得很好,去年上半年初评时,还被评为公社新长征突击手。
其次,要关心和解决青年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特殊要求和实际问题。过去,我们对团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性质理解不够全面,没有立足于为青年服务,有时甚至要求青年奉行苦行主义和禁欲主义,似乎青年越艰苦越吃亏,越能体现先进性。青年想干的,我们却要禁止,似乎把青年管得越死越好,致使一些青年感到:生产队讲按劳分配,团支部讲义务贡献,跟着团支部吃亏。生产管理方式改变后,这个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发现青年在要求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迫切要求学习和掌握农业技术知识;要求党的政策保持稳定,生产责任制不要变;要求团组织帮助他们开辟一些致富的生产门路;要求改善和丰富文化生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注意克服过去团的工作唱高调,不关心和不解决青年实际问题的毛病,在青年的特殊要求上多作文章,扎扎实实地为青年办好事,办实事:
应青年所求,弥补青年技术之缺。过去,青年们觉得:活有队长派,心由队长操,对农业技术普遍存在着既不懂又不肯学的现象。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青年学习农业技术的要求非常强烈。为满足青年的要求,我们强调各级团组织,把青年的技术学习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两年多来,全县举办种棉、植保、培育良种、嫁接修剪、植桑养蚕、养兔、编织等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830期,参加学习的达二万一千多人次,并且举办技术报告会,让责任项目搞得好的青年传授技术;组织同类项目的青年参观互访,取长补短;召开青年技术骨干座谈会,进行技术交流等,都有效地促进了青年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保宁公社曹庙五队青年王秋生,是去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回乡青年。开始他连棉蛉虫都不认识,非常着急。团支部组织了棉花技术培训,使他掌握了技术。他所包的五亩棉花,亩产皮棉220斤。他感动地说:“我种的棉花丰收,多亏团支部帮助我学习掌握了技术。”
争青年所应得,维护青年正当利益。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由于团员、青年承包生产项目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有些生产队看到超产太多,想变卦,影响了青年的积极性。我们要求各级团组织主动向生产单位提出意见,要求他们信守合同。马集公社许庄二队,去年棉花每亩定产45斤,八名女青年承包了26亩。由于她们精心管理,棉花每亩超产100斤。队长怕超产奖多了其他社员有意见,想变卦。青年们既生气又为难,要求团支部帮助解决。团支部积极向党支部反映,据理力争,使生产队按照合同兑现了超产奖。
帮青年所需,为青年广开生产门路。由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劳动效率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劳力过剩现象。一些青年迫切要求团组织帮助他们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增加收入。为给青年寻求新的生产门路,我们动员全县青年大力开展以工副业和“三养”为主的多种经营活动,并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及时解决资金、原料、技术、销路等实际问题。现在全县参加工副业生产的青年达一万多人,占农村青年的1/7,参加养牛、养兔、编织、木工等家庭副业的青年占农村青年总数的99%以上。去年仅绣花一项,就增加青年绣花工6160人,创造产值140万元,青年收入70万元。力本屯公社牛杨大队团支部书记杨广琴,帮助七十多名青年发展家庭养兔,当年见利二千多元。青年们说:“家养三只兔,不缺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缺米和布,养兔是个路,多亏团支部。”
随青年所愿,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们对业余文化生活要求更迫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基层团支部办“青年之家”,开展文体活动,丰富青年的精神生活,照顾青年的特殊要求。同时,发动全县青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办法筹措活动经费。实行定人员、定项目、定提成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县共提取活动经费八万多元。全县农村团支部办起了“青年之家”三百二十多处,购置或自制文化体育器材三千五百余件,购买图书三万余册,丰富了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