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杨贤江

1981-08-20龙文

中国青年 1981年16期
关键词:恽代英同志革命

龙文

今年8月9日,是我国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同志逝世50周年,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纪念大会。教育部长蒋南翔主持大会,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讲了话,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作了报告。韩英同志在讲话中说,

杨贤江同志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青年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革命青年学习的光辉榜样;我们广大团干部、青年工作者要学习他热爱青年、关心青年、热情地教育青年的精神。当年与杨贤江一起工作过的叶圣陶、吴亮平、李一氓、董纯才和胡愈之、夏衍也作了发言或书面发言,回忆了杨贤江同志光辉的一生。

杨贤江同志曾协助恽代英同志编辑过《中国青年》,本刊特发此文以兹纪念。——编者

杨贤江同志又名李浩吾,1895年4月生于浙江余姚县一个贫苦的成衣匠家庭。幼年刻苦好学,17岁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5年里博览了中外古今有关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修习英文,自学日文,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毕业后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1919年,杨贤江同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张闻天、恽代英等参加“少年中国学会”,被推任该会南京分会书记;1920年同李大钊、恽代英等7人被选为领导“少年中国学会”的评议员。从1921年起,杨贤江担任《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近6年,经常在该刊发表短评,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军阀黑暗政治,剖析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答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杨贤江同志富有爱国主义和正义感。建党初期,他参加了革命斗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渐从一个受宋明理学、欧洲人文主义和康德思想影响的知识青年,转变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1923年入党之后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3年,杨贤江同志在上海主编《学生杂志》时,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并在上海大学兼课,在其他几个社会科学刊物发表论文。1924年,他被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兼上海区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同恽代英同志一起分工负责学生方面工作,并曾担任改组后的国民党上海市党部青年部长,亲自参加许多实际革命活动。当时,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残酷压迫和剥削下,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批知识青年失学失业,徬徨苦闷。杨贤江同志在《学生杂志》和《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关心广大知识青年的切身利益,着重宣传学生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意义,动员有志青年参加革命,去打倒列强和军阀,“推翻现存社会制度”,“参加最有革命精神的党派”。许多青年受到他的鼓舞,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杨贤江同志积极投入“五卅”运动,和沈雁冰、侯绍裘等同志组织“教职员救国同志会”,参加讲演团,向学生、工人、店员作专题演讲。1926年,他被选为国民党左派组织的上海特别市党部委员,继续领导学生运动,还积极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亲临斗争现场。“四一二”事变后,他被派到武汉北伐军总政治部,担任《革命军日报》社长。大革命失败后又转回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当时,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有些参加过革命的知识分子失去信心,或愤激焦躁,产生左的思想情绪;或悲观消极,甚至离开革命队伍。而杨贤江同志则始终对革命抱着镇静的乐观的态度,对党无限的信仰和忠贞。他从来不发牢骚也不过激,总是很有节奏地紧张工作和学习。环境险恶、生活贫困,但他始终“勤修苦练”,每天清晨读外语,准时锻炼身体,有计划地读书和写作。有时停下为生活而进行的写作,尽一切力量完成党交的工作。由于迫害加剧,这年年底,他去日本避难。

在日本一年多,他一刻也没有停止革命工作。利用手中的笔,他积极从事研究和翻译,搜集大量资料,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情况,撰写和翻译了许多教育论文、著作。他在这里完成的《教育史ABC》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教育史,根据社会发展形态来叙述教育发展过程的著作。

1929年5月,杨贤江同志回到上海,参加了党的地下文委领导工作,发起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他不幸染上了结核病,病菌侵入了肾脏,加上条件极端困难,工作繁忙,他的病情逐渐恶化。即使这样,他仍然刻苦学习研究“新兴社会科学”,以惊人的毅力完成组织上部署的教育理论的译著工作,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明教育原理、理论紧密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它和《教育史ABC》奠定了杨贤江作为新兴教育理论先驱者光辉的历史地位。

杨贤江同志是我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不仅从事大量的实际活动,还以很大的精力研究青年问题他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短评、译文300多篇,写给青年学生的通讯有200多封,回答青年学生的问题近千则。他认为应该把青年问题摆在整个社会问题中来研究,青年问题是社会问题最集中也是最尖锐的反映;青年运动是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运动又是“我国青年运动的先锋”,“自有它的特殊地位”。因此,他鼓励青年求学的目的,应在于改造社会,使群众获得幸福的生活。

杨贤江同志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对青年进行“全人生的指导”的观点。他认为对青年教育的中心问题,是树立革命的人生观;而这必须是从调查社会环境、了解青年身心特点入手,来研究分析青年问题,才能对青年进行“全人生的指导”。这也就是,凡是青年的求学、择业、交友、恋爱、家庭、健康以及为人处世、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等,都应该热情地给予全面关心和切实指导,帮助青年过“正常生活”。青年的本性是好动的、向上的,青年的“正常生活”也应是具有活动性、奋斗性、多趣性、认真性。他的这些思想理论,是我们青年运动理论中的宝贵财富。

由于工作繁重,生活困苦,他积劳成疾,患肾结核症,到日本就医无效。1931年8月9日,杨贤江同志不幸逝世,终年仅36岁。

杨贤江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社会光明、为人类进步而奋斗的一生。他身负重任,斗志坚韧,又善于把革命和生活、学习与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的夫人姚韵漪同志曾用“精密、睿智、坚韧、沉着、恳挚、切实”这12个字表达他为人治学的品质。杨贤江同志是一代青年的师友和表率。

猜你喜欢

恽代英同志革命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严良堃同志逝世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恽代英的两副对联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