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赤字”析

1981-08-20雨时

中国青年 1981年23期
关键词:赤字革命理论

雨时

正当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集中精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时候,却听到这样一种议论:“十年浩劫把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这几年把精神推到崩溃的边缘。财政上的赤字一两年可以补回,精神上的赤字不是几年时间补得回来的。”言外之意,是党的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的口号,造成了所谓“精神赤字”问题。

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这反映了一些同志对于批判“两个凡是”、破除现代迷信,有一种失落感,好象丢了什么没有找回来似的;有的人甚至有一种精神支柱崩溃的危机感。长时期以来,人们把搞“两个凡是”、搞“现代迷信”当做理想境界的最高表现,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两个凡是”、“现代迷信”是极左思想的产物。提倡迷信,鼓吹盲从,扼杀正常的民主生活和实事求是精神,颠倒个人与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把国家前途、民族生存、社会主义事业交给一个人主宰,已经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了灾难,延缓了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在这种错误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理想、信仰,也是脆弱的,经不起波折的。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应当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成,在自己独立思考中获得。列宁说,“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要确立一个坚定的信念是困难的。党的三中全会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破了长期束缚人们的极左的精神枷锁,使我们有可能学习和掌握真正的革命理论;有可能施展才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失落感,是由于对旧东西认识不清而产生的留恋;是极左影响继续在起作用的表现。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克服这种情绪,就不利于我们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就会使我们却步不前。

其次,是由于一些同志习惯于极左路线下的一套做法,“最高统帅发号令”,一呼百应,追求形式上的表面一致和虚假的“舆论一律”,喜欢千人一口。稍有不同意见,不问是非曲直,不问根由原委,就视为异端,轻则横加指责,重则批判斗争,造成了青年思想的极度紧张,弄得人们谨小慎微,人云亦云,唯恐言语上有所闪失。在过去那种高压政治下,当时所谓的“雄心壮志”、“奋斗目标”、“理想情操”、“精神境界”,有很多虚假成分。正是在党的三中全会确立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发扬民主、活跃思想,才真正调动了人们的内在积极性,振奋了人们的创造精神,从而结束了那种高喊豪言壮语来掩饰精神空虚的历史。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显然,要克服目前存在的某些问题,决不是要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而只能是使自己的思想从旧的桎梏下彻底解脱出来,跟上新的形势,下决心挺起腰杆来走路,把社会主义事业交给人民来主宰。

此外,持“精神赤字”说的同志,还有一个认识方法上的原因,它颠倒了事情的因和果。目前有少数青年失去了对政治和理论的兴趣,其中大部分正是出于对极左观念的幻灭,他们感到自己忠于领袖的热诚被愚弄了,所以才转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个事实本身恰恰证明了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和行政命令的无能和无效。一些问题虽然暴露在当前,根子却仍然在极左横行的昨天。

这种说法的错误,还在于它把某些具体工作上出现的漏洞,同党的正确路线相提并 论,混淆了事物的界限。三中全会后,全党在思想方面的主要工作是端正思想路线,打破万马齐喑的僵局,兴起百家争鸣的新貌。这个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远没有完成,还须花大的力气。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加强领导,统一大家的认识,如何更好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如何克服思想工作中存在的软弱涣散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有待解决的新问题。现在需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前进,而不是把思想解放的好形势一股脑翻过来,重蹈过去的覆辙。党中央已适时地指出了这一点,思想战线的各项工作也都逐步跟了上来。

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路线和大量工作,特别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澄清了思想上理论上长期存在的混乱,纯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从根本上坚定了全体人民的信仰,填补了多年的空白。可以说,这个时期才真的是精神财富的丰收季节!

猜你喜欢

赤字革命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互信赤字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