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生活和民族传统
1981-01-01凌源
凌 源
近来,在大街、公共汽车、影剧院甚至学校的教室和食堂这样一些公共场所里,有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模仿西方爱情生活中的搂抱接吻,仿佛这样才称得上“浪漫”、“时髦”。
不错,打倒“四人帮”以来,爱情这个“禁区”被打开了,青年男女们可以敞开心扉,自由地谈情说爱了。有爱情便要表露,便要尽情地享受青春的欢乐,这是完全正常的。然而在稠人广众的公共场所里,不顾一切地狂热表现出来,就未免有点荒唐可笑了。
公共场所,是人们从事公共活动的地方。在公共场所活动的人,年龄、经历、思想、感情、志趣、爱好各不相同。为了使大家能正常地开展自己的活动,任何一个到公共场所来的人,都必须遵守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自己的行动不能影响、妨碍别人的活动。热恋中的爱情享受,完全是当事者的私事,非要到公共场所在众目睽睽之下表现得那样淋漓尽致,实在无此必要。
这些青年人大凡是受了外国有些电影中那些恋爱方式的影响,而把我们中华民族在爱情生活中的优良传统作为封建毒素一概否定了。其实,即使是西方各国人民的恋爱,也并不一定象某些电影中所渲染的那样。各民族的恋爱方式各有特色,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华民族大可不必同西方各民族划等号。对于男女之间“授受不亲”的封建遗风,对于道学家看见妇女露胳膊便斥之为“伤风败俗”的伪善言辞,我们当然要摒弃。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伦理观念,也有优良的传统和合理的成分,决不能不加区别地全盘否定和抛弃。应当说,我们民族表达爱情的方式是热烈、含蓄、慎重、羞涩,委婉细腻,内涵隐秀。这是中华民族性格上的一种内在美,这种优良传统的产生和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由长期的经济、文化、环境、心理、素质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尊重、珍惜和继承这种民族传统,同封建遗老们叫嚷“保存国粹”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传统的确也一直为全国人民所珍惜,那些自命“浪漫”、“时髦”的青年男女盲目模仿西方的举动之所以引起非议,原因恐怕也在这里。
一八六六年,当保尔·拉法格同马克思的女儿劳拉恋爱时,马克思曾写信告诫拉法格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多的亲昵。”这段话,值得那些自以为“浪漫”的青年们深长思之。
在爱情生活方式上,不应盲目模仿西方,而应保持和发扬我们民族的好传统,在其它许多问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摘自1980年第2期《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