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辞典》读后
1980-07-15周福生
周福生
《政治经济学辞典》是解放后我国经济学者自己编撰的第一本中型辞典。它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学界共同创造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撰稿者众多,定稿者也有九十多位专家和学者。《辞典》共分上、中、下三册(上册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册和下册不久也将问世),由九个部分组成。上册包括政治经济学导论、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三个部分;中册包括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外国经济思想史四个部分;下册包括社会主义,部门与专业经济两个部分。全书收录辞条达一千八百余条,近二百万字。
这本《辞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本《辞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辞典》的开头,就有一组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辞条。这组辞条概括地介绍了革命导师的生平,以及他们主要经济理论著作,他们的经济思想体系。书中的辞条大量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范畴和概念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常见的和流行的范畴和概念。这些辞条,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下过科学定义的,基本上都直接引用,而后适当地加以阐释;对于经典作家没有下过定义,或原来虽已下过定义,但目前已经概括不了新的实践经验的,就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据新的实践经验来下定义和进行解释。
第二,这本《辞典》是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来进行阐述的。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部分自不必说;在前资本主义部分,《辞典》就收进了反映中国古代和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辞条,如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独龙族父系家庭公社、凉山彝族奴隶制、西藏农奴制、蒙古族苏鲁克制度、土司制度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部分,又收进了许多中国特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范畴的辞条;在社会主义部分以及在部门经济与专业经济部分,也收进了有关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普遍注意的范畴和概念。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辞典》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经济学界的新的学术成果以及正在探讨的新的问题,如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市场机制、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企业自主权、中外合资经营、补偿贸易、加工特区,等等。
第三,这本《辞典》比较密切地结合着当代。它对当代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特征的范畴也作了介绍,如南斯拉夫的社会所有制、自治利益共同体,朝鲜的千里马运动、大安工作体系,等等;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些事物以及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新出现的一些范畴、概念也作了介绍,如跨国公司、超级市场、投入——产出分析、经济计量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等。《辞典》还对一些范畴和概念因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特点和涵义也作了适当的解释,如经济危机、无产阶级贫困化等。
第四,这本《辞典》贯彻了百家争鸣的方针。如在生产关系这一辞条中,就把一些同志认为的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另外有些同志认为的斯大林的定义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不一致这两种观点一并加以介绍。
这本《辞典》在编写方法上也有一些特色。它解释辞条比一般的名词解释书要深一些,也更展开一些。作为一本辞典,它还注意到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内容,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作空洞的议论和枝蔓的阐述,并尽可能使体例与释文风格达到统一。辞典的每一部分,都是按照逻辑次序进行排列,并提出参考条目,使读者注意到相近的或有关的范畴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既便于专业研究者查阅,也便于初学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