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天
1980-07-15昊澄
昊 澄
即使在北方久住的人,也每每以春天多风为苦。严冬过去,天气渐暖,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时候来了,而阵风刮来,不免使人大扫其兴。有时甚至刮得尘沙蔽天,连太阳也变成一轮白日,几乎黯淡无光了。碰到这样的天气,人们的心情也就不那么舒畅,仿佛有点透不过气来的样子。
关于天气问题且按下不表。这里要说的是政治气氛,即:在政治生活中的“刮风”现象。在接连不断地搞政治运动的年代,人们似乎已经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经常摸气候,辨风向。为了避免犯错误,做检讨,丢掉乌纱帽甚至遭到更加严重、更加可怕的打击,就得乖觉一些,灵敏一些,不断打听“最近上面有什么新的精神?”有些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为了使自己主管的单位不出或少出纰漏,为了关心自己的部属(有“派性”的人则是照顾自己的派系和亲信,给他们“吃点偏饭”),也往往召集三、五人到自己的办公室,把门关好,然后放低了声音,有点神秘地说:“我给你们透透气,吹吹风!”听的人这时总是聚精会神地洗耳恭听,有些人脸上还反映出充满感激的神情。
在这种情况下,多半会形成“上面吹气,下面刮风”。在上者也许只不过一时心血来潮,随便说说而已,未必有什么深意。然而,往往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有些人便刻意揣摩,以为是什么“信号”,于是刮起风来,而且免不了还要添油加醋一番。这样层层加码,事情便愈说愈大,愈闹愈严重,有时甚至刮成十二级台风。正象宋玉在《风赋》中所说的那样:“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
粉碎“四人帮”已经三年有半,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政治路线已经确定,而且今后一般不再搞任何政治运动了,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就是了。按理说,现在已经根本不必再象过去那样的摸气候、辨风向了,也不必再怕刮什么风了。然而,实际上“心有余悸”、“心有预悸”的人仍然不少。以明哲保身为宗旨的人仍然大有人在。人们所怕者何?无非是怕有朝一日整人之风重起而已。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责怪这些人胆小怕事,恐怕未必是公允的。“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虽然未免过分小心,但是,要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却也不太容易。除非大智大勇的人,一般人是难于达到这一境界的。特别是一、二十年来被整得很惨的知识分子更是犹如惊弓之鸟。他们害怕刮风的程度,简直比晋朝人满奋还厉害。据《世说新语》载:“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有些人被整怕了,精神紧张,弱不禁风,这是很值得同情的。因此,我觉得与其批评被整的人过于胆小,不如采取措施,提高认识,使得这种“风”不再刮起。何况有些人之所以“心有余悸”、“心有预悸”,并非完全是心造的幻影。而且,不少人担忧的还不仅仅是一己之得失,而是我们现在这个得来不易的大好形势之能否保持,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能否不再遭到破坏。要知道,这是关系我国四化建设的大业能否顺利实现的天字第一号大事啊!
这里还有一个如何正确接受过去的教训的问题。“生活才好过了一些,就又要折腾了。”——这已是人们的经验之谈了。“生活好转→折腾→生活下降→安定→生活好转”——这样一种循环,不是造成我们多年来停滞不前,几乎一直在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吗?我们希望大家都注意接受过去的教训,切勿“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任意刮风,再来折腾,损害安定团结的大局。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冲破了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和束缚,真正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我们的文学、艺术、出版等部门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是建国三十年来所少见的。当然,在前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批评、讨论的方法解决。很多同志在这方面提出意见和批评是必要的。然而,绝不应该把整个形势看成是一团糟,甚至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仿佛又有刮风的必要了。例如,有的出版社重新出版了《飘》,可能印数大了一些,有些人便说什么由于出版了《飘》,连我们的社会主义也岌岌可危了。这也许是一种诗意的想象吧。但是,在这里,我看需要的并不是这种违背实际情况的诗意的想象,需要的倒是为了真正有利于四化、有利于安定团结而坚持原则,不怕风吹浪打的高尚精神。我们要象一位诗人在他自己写的《礁石》中说的那样: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又如:文艺界一个时期展开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讨论,这本来是十分必要,非常有益的,但却有人认为是“制造混乱”,“把人的脑袋瓜,嚷嚷成了‘浆糊桶了”。我觉得首先成为问题的,并不在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讨论本身,而是这种言论对待“百家争鸣”所持的态度。有人认为“文艺与政治是什么关系”乃是“最起码的常识”,似乎是不容讨论的,现在竟然加以讨论,以致“众说纷纭”起来,未免使之感到愤愤然。于是挺身而出,对参加讨论的同志挖苦一番。这种态度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背道而驰的。要是照这种论调发展下去,会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发扬民主,贯彻“双百”方针的良好气氛一古脑儿吹掉。
最近一个时期发生的一些小风波,使我想到王蒙同志不久前提出的关于“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的建议是多么重要,多么适时。事实证明,“在林彪、‘四人帮肆虐十年,大搞‘左的专横,大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因而留下了许多‘后遗症,留下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宿怨、隔膜、怀疑、余毒以及余悸的今天,提倡‘费厄泼赖更是对症的良药。”(见《读书》一九八○年第一期刊载的王蒙《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一文)
写完此文的时候,北方多风的春天已经过去,初夏悄然来临。报载,林学家们建议今后多栽绿树,以免风沙之厄。不然,若干年后,北京将陷没在风沙之中。我深信,今后北方的春天将一年比一年更加美好,而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将绿树遍栽,名作成林,有害的风沙终将不再为害于人们的心灵!
一九八○年六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