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下中农称赞的潘老师

1965-08-20李道恒邵险波

中国青年 1965年4期
关键词:贫农弟妹放学

李道恒 邵险波

安徽怀远县藕塘公社卢沟村办起了耕读小学。可是三天过去了,报名的只有十多人,贫农家庭出身的潘绍富老师心里很着急。他想:贫下中农没有文化,就不能彻底地翻身,就不能掌握好印把子。

他便深入到贫下中农中去了解情况,跟他们一起劳动。有一天,潘绍富和社员们一块锄地,大家扯到了送孩子上学的问题,贫农卢兆香说:“解放前咱祖祖辈辈给地主打长工,没有一个识字的,现在翻了身,孩子不能上学,谁不是急得直搓手。可是你算算,俺两口带两个孩子,大的一去念书,他娘就要在家哄小的,耽误了集体生产可不行啊!”绍富听了很受启发。他针对群众的这个顾虑,深入进行宣传,耕读小学就是为了便于贫下中农子女上学开办的,学生可以带孩子来,一面学习,一面哄弟妹。上下午还可以早放学,回去做家务活。这样一来,大家可乐了,都愿意把孩子送来念书,一天当中就有二十四人来报名,其中有十四个是带着弟妹来的,有九个带的还是吃奶的孩子。

一开始上课,教室里乱糟糟的,这个哭,那个闹,课程简直无法进行。怎么办?潘老师就找来一条毯子,把九个吃奶的小孩,放在毯子上睡觉。五个会走路的,为了不使这些小家伙乱吵乱闹,他又做了一些泥狗、泥娃娃,每到上课时交给他们玩。当学生写字、做习题时,哪个小孩哭闹,他就抱着、哄着,使学生安心学习。有个贫农孤儿卢家焕,脚烂了不能来上学,在家里急得直哭。潘老师知道了,就到卢家焕家里,把他背来上学,放学又把他背回家,使孩子在脚病期间,从没缺过课。潘绍富就是这样一个心眼地帮助贫下中农的子女学文化。

潘老师很注意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习惯。三秋时,组织学生给生产队拔荞麦,帮助干一些轻活;还教育学生要帮助家庭烧锅、抱柴、哄弟妹等。他还注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孩子,尽量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参加劳动生产。去年冬天,潘绍富领到了生活补助费,第一笔开支就买了个粪筐,上学、放学都背着。孩子们看见老师天天来回拾粪,也自觉地利用清晨时间拾起粪来。生产大队的队长朱学山对潘绍富说:“绍富,你教育孩子真好!个个爱劳动,他们每天一早就起来拾粪,我们也要向你们学习。”于是,他和其他队干部也买了粪筐,下地、开会都背着。老贫农卢玉盘说:“潘老师是俺贫下中农的好老师,他教出来的孩子又能劳动又有文化。把孩子送到耕读小学去,我们就是一百个放心!”

猜你喜欢

贫农弟妹放学
我的奇葩老妈智慧多
放学
快放学了!
黑岛传治为贫农发声
放学歌
土改中贫农阶层内部的形势判断与行为选择
苏区贫农团的权能演变及其与苏维埃关系考察
面对不愿要弟妹的孩子 家长的责任更大
记住生日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