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善于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的团支部

1965-08-20

中国青年 1965年4期
关键词:剥削阶级包袱团支部

北京市市政工程水泥制品厂厂部团支部,共有团员二十人、青年四十二人。这些青年大部分是一九五九年前后入厂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担负着全厂的勤杂工作、维修工作、生活服务工作等等。这些人年轻、单纯、有文化、也有进取心,但是由于不少人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受了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生活目的不十分明确,认为厂部这些工作是“侍候人”的工作,学不到技术,因此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

由于青年们思想问题较多,有的人管这里叫“包袱库”。起初,团支部对这一情况重视不够,这些青年和团组织也比较疏远。团支委学习毛主席著作时,读到这么一段话:“共产党员对于落后的人们的态度,不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团结他们,说服他们,鼓励他们前进。”他们反复地体会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感到:共青团的任务是团结教育广大青年一代。在自己周围这么多青年,没有很好地把他们团结起来,这就是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们说:“不能把这些青年当成‘包袱,无论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青年或者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共青团都有责任团结教育他们,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团支部就抓紧了对全体青年的团结教育工作。

向雷锋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团支部经过调查研究,知道当前青年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安心工作。不解决这个问题,是无法把青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一九六三年三月,团支部组织青年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这次学习,给青年思想上很大的震动。不少青年对比雷锋,看看自己,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于是有的青年就模仿雷锋的行动,做起好事来。团支部研究了这一情况,感到:雷锋所以能成为一名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因为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了革命人生观的结果。而这些青年不安心工作,恰恰是由于他们缺乏为革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于是,团支部在肯定青年们进步的同时,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毛主席著作。在学习中,围绕“青年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引导青年联系思想进行讨论。这种有理论、有样板,又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学习讨论,对青年很有教育,使青年们逐渐明白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青年们思想开始起了变化。柳光栋是厂子里有名的“调皮鬼”。入厂时,分配他当铸工,他不乐意,调到厂部搞维修,更不安心。学习雷锋后,他开始感到这几年所走的路不对头,在讨论“青年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时,他说:“我入厂时是抱着当工人比念书自在的想法来的,入厂后一心想分配个好工种,满足不了要求就闹。现在我认识到,要都象我这样,还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一个人虚度一生真没价值,我应当做一个革命者,不能再象过去那样了。”从此,他工作认真了,很快地学会了砌砖、抹灰、修茶炉等技术。在冬季安炉子时,他不分昼夜地干,提前完成了任务。

在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少青年批判了自己原来那些不正确的生活目的。他们由不安心工作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地都能服从分配,懂得了“只要是有益于人民的事,就应该好好干”。整个支部出现了不少新气象。

提高阶级觉悟做无产阶级接班人

向雷锋学习的活动,激发了青年们的政治热情。在这一活动中,团支部对青年们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团支部感到:一部分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的青年,解放时,一般都在四、五岁左右,在旧社会没受过多少苦,很多人不懂什么叫压迫、剥削,对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不甚了解,阶级观念比较淡薄,因此,要使这些青年的政治热情得到巩固,必须加强阶级教育。团支部请老工人向青年们讲述了他们在旧社会里受的苦,并组织青年学习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

阶级教育一抓就灵,青年们的进步得到了巩固。贫农家庭出身的青年陈振亚,在看了《雷锋的故事》和听了老工人忆苦之后,几夜睡不好觉,他对团支部书记说:“我爸爸十六岁给地主扛长活,两次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我三、四岁时跟着妈妈要饭,解放后我们家才分了房子,分了地。我入厂后却忘记了这些,不好好生产和学习,这是忘了本。”从此,他变化很大,去年光荣地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团支部也了解到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真正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同剥削阶级连在一起的是极少数。多数人的主要问题是对剥削阶级家庭的本质缺乏认识,和家庭划不清界限,有的人还背上了出身不好的包袱,对前途感到悲观。因此,除组织这些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外,还引导他们从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苦难遭遇中,看到自己家庭的罪恶。青年医士张银霞(富农家庭出身),过去总认为:“我们家是善良的,我的父母不象其他地富分子那样坏,那么凶狠。”团支部教育她用阶级观点去看自己的家庭。她反复学习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去年春节回家时,又把家里过去的剥削行为作了一些了解。回来后她向团支部说:“我过去的想法错了,我们家和别的地富一样,对农民进行过残酷的剥削。我父亲有时给雇工一点小恩小惠,其目的是为了叫雇工多干点活。只有剥削阶级才说这是‘善良的。”从此,她在团支部的帮助下,认真改造自己,积极参加体力劳动,在工作中改变了医疗态度,得到了工人们的好评。她向团支部表示说:“我虽然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但是我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决不做剥削阶级的继承人。”

团支部还组织青年学习了如何正确对待思想改造问题的文章。经过一系列教育,一些工农子弟进一步提高了阶级觉悟,他们表示决不忘本,努力提高自己,做无产阶级的可靠接班人。一些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也认识到:过去所以对家庭认识不清,对自己的前途悲观,主要是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和不了解党的政策,现在他们表示:“要坚决和家庭划清界限,走社会主义道路。”

团结绝大多数青年一道前进

团支部为了把所有要求进步的青年团结起来,一道前进,还进行了不少具体工作:

一、“卸包袱”:团支部的同志说:我们不能把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思想落后的青年看成“包袱”,但是,这些青年身上却有不同的“包袱”,不帮助他们“卸”下来,就影响他们的进步。于是帮助青年卸“包袱”,就成了团支部的一项任务。

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工人赵伯阳,由于背上了家庭出身不好的包袱,思想上总是不大开展,和组织也有距离。有一次团小组长董梅君问他:“你平时想不想进步?”他说:“我怎么不想呢!可是我出身不好,组织不会信任我。”董梅君发现这个问题后,向团支部作了汇报,团支委王廷岚几次同他谈心,向他指出,对自己的出身虽然不能选择,但是对自己的前途是可以选择的,并举了一些实例向他说明,只要听党的话,加强思想改造,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组织上会信任的,自己也会进步的。在王廷岚和董梅君同志的帮助下,赵伯阳的上进心强了,和团组织也靠近了。经过毛主席著作学习,他对自己家庭的剥削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觉悟有了提高,在生产上能发挥骨干作用,并能热心帮助其他青年进步,他终于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二、解疙瘩:有些年轻人比较幼稚,心眼窄,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情绪低落。比如谁说话态度不好啦,批评的不太准啦,没评上积极分子啦,互相之间顶牛抬杠下不了台啦……都会记在心里,如果不注意,芝麻大点的小事,也能结上疙瘩,甚至影响工作、学习和思想进步。因此,团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就比较注意青年的情绪,发现有些不对头,立即帮助解决。

三、谈心交心,和青年们交朋友。有些青年思想比较落后,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先进起来的,必须耐心地做工作。青年工人赵伯明,生活散漫,特别贪玩,调到管理部门摇煤球以后更是散漫,高兴了就说笑唱闹,有时候情绪又特别低落。团支部书记马奎振为了帮助他,经常地主动接近他,同他拉家常。开始,他什么也不谈。马奎振同志看他喜欢唱歌,就同他一起学歌。小赵看到支书对他那么诚恳、亲热,也就愿意谈心里话了。在一次谈心中,小赵说:“我不愿干我这行,我回家,人家问我干什么,我说修理机器,说摇煤球多难看啊!”马奎振同志就给他讲做什么工作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理,还帮助他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文章。他逐渐认识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了,别人再问他干什么时,他就自豪地说:“摇煤球,这也是干革命。”从此,他在工作中严肃认真,不仅作好本职工作,还热心帮助别人,作了很多好事,各方面表现很突出,现在已加入了共青团。

四、表扬鼓励。团支部感到表扬是调动青年积极因素的一个有效方法。一表扬青年就“挂劲”。团支部就经常用:立标兵、评学习积极分子,出“闪电报”、黑板报,进行口头表扬等方法推动青年前进。支部抓表扬,群众也搞表扬,“闪电报”就是群众办的。通过表扬鼓励,把要提倡的好思想、好风气大大发扬了,也激发了青年向先进学习的热情。

除此,团支部还根据青年特点,从关心青年生活、经常开展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对青年进行团结教育工作。在假日,团支部常组织青年参观、游园、看电影,既丰富了青年的生活,也团结了更多的人。

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这个团支部的团员、青年的精神面貌起了显著的变化。“包袱库”的帽子甩掉了,青年们思想非常活跃,一些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和过去有些错误思想的人,现在都能积极靠近团的组织,经常找团干部和团员谈心。他们说:“心里有什么事,不跟组织上说,就憋得慌。”他们中不少人成了生产上的骨干。目前,全支部百分之九十的青年都参加了“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有三十多名青年提出了入团的要求。

经过两年多来的工作,团支部有一条重要的体会: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每个支委的作用,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他们说:“团的工作好比人的手,一只手有五个指头,如果只有一个指头能动,这支手是没有用的,只有五个指头都能动,手才有了作用。共青团只有把最大多数青年团结起来,带领他们一道前进,才能成为党的有力助手。”

猜你喜欢

剥削阶级包袱团支部
空包袱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同学,请卸下你的偶像包袱
200年前的一个小“包袱”
去掉权力“包袱” 方能“轻装上阵”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