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气节、坚持斗争的故事
1963-08-16张习孔
张习孔
虞卿阻止割地求和
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将白起,在打败了韩国之后,又乘胜向赵国的长平地方进攻。由于赵将廉颇坚守阵地,秦军一直没能取胜。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起用空谈家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冒失地大举进攻,被敌军围困,在突围战中赵括战死,四十万大军投降后被坑杀。在这次战争中,赵国固然损失惨重,可是秦国也已打得精疲力尽。
战后,秦国虽然撤兵回国;但它依仗自己国大兵强,竟以战胜国的姿态,派出使者到赵国,威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作为媾和的条件。赵王正在犹豫不决,有一个在秦国做过官的魏国人楼缓从秦国来到邯郸,劝赵王同意秦国提出的割地要求,以免再动干戈。
这件事情被赵国的大臣虞卿闻知,他立刻进宫去见赵王。虞卿向赵王分析秦国所以撤兵,是由于已经打得精疲力尽,并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肠。他认为不能把赵国的城池拱手送给对方。
赵王这时仍然拿不定主意,就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进一步对赵王说:“秦国所以放开韩、魏不去进攻,而单只攻打赵国,是由于赵王侍候秦国不力。”他请求赵王把赵国的关口都敞开,拿礼物去结秦国的欢心。虞卿识破楼缓是在帮助秦国打赵国的主意,便又二次进宫去见赵王,向赵王指出,相信楼缓的话,无异自寻死路。他说:“秦国虽说善于进攻,它却拿不下这六座城池;赵国虽然损失巨大,也还不至失去这六座城池。……古语说:‘不怕强者善于进攻,只怕弱者不会防守。……况且,秦国一点道义也不讲,它的贪心永远无法满足,可是赵国的土地却是早晚有送得完的一天。用有限的土地,去填充那贪心的无底洞,结果赵国就会不存在了。”
由于虞卿的主张说得入情入理,终于坚定了赵王抗秦的决心。赵王决定派遣虞卿出使齐国,和齐王商谈联合对付秦国的办法。秦国见赵国坚强不屈,便赶紧改变主意。还没等虞卿从齐国回来,它的求和使者已经来到了赵国的都城。
苏武牧羊
汉朝时候,北方的匈奴常常侵扰边境。到了天汉元年,匈奴且di侯单于(匈奴的国王称为单于)初立,看到在汉武帝治理下的汉朝日益强盛,派使臣到汉朝修好。为了答礼,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为人廉直,有胆量,有骨气。他偕同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一同到匈奴。当苏武办完使事准备启程回国时,被匈奴拘留起来了。
单于派汉降将卫律去劝说苏武投降匈奴,卫律对苏武说:“我本来也是汉朝的大臣,投降匈奴以后,蒙单于大恩,封我做丁灵王。现在我部下有几万人,牛羊满山谷。单于对你十分敬重,你今天要是投降了,明天就会和我一样。”苏武对卫律的话根本不理睬。卫律还是无耻地劝苏武说:“如果你肯听我的话,投降匈奴,我们可以立刻结为兄弟。不然,将来你再想来见我就办不到了!”苏武听到这里,再也忍受不住,大骂卫律:“像你这样不顾恩义、卖国求荣的降虏,我还见你作什么?”
单于见劝说无效,就下命令,把苏武关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想用寒冷饥饿来迫使他投降。苏武被囚禁在阴沉沉的地窖里,既冻且饿,没有法子,只好拿着雪团和裹在身上的毡毛一起吞下去。可是苏武仍然坚决不投降。
单于见利诱威胁都不成,便把苏武和他的随员常惠等分开,送他到白雪皑皑、人迹罕至的北海去牧羊,并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什么时候放你回汉朝。”
苏武到了北海边,他一面牧羊,一面抚摸着他的汉“节”(古代使者出使外国时国家交给的凭证);时光一年一年地过去,汉“节”上的毛羽,经过长期抚弄和风、霜、雨、雪吹打都快脱落光了,但是苏武还是念念不忘祖国。就这样,他在这荒凉苦寒的地方,艰苦地熬过了十九个年头。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去,儿子昭帝即位,匈奴又与汉朝议和。汉朝要求匈奴把苏武放还,匈奴起初诈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第二次
到匈奴时,常惠设法夜见汉使,教他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拴有帛书,说苏武现在某泽中。”单于知道不能再隐瞒,这才允许苏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左右,回来的时候,头发髭须都变白了。
“强项令”董宣
董宣,字少平,河南陈留人,是东汉时一个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地方官。他在开始做北海太守时,就敢于伸张正义,惩办不法。后被调任江夏太守,因得罪权贵,被陷害免官。过了不久,又被朝廷特任为洛阳县令。
洛阳是东汉的首都,豪强权贵横行不法,地方官根本不敢过问。董宣刚刚到任,就遇上一个棘手的案件:光武皇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仗势杀人,逍遥法外。为了严肃国法,平息民愤,董宣决心依法处理这个案子。
一日,湖阳公主乘车外出,杀人的那个家奴作为陪乘随行。董宣得报,亲率役卒,●候道旁。公主车驾到时,董宣历数公主窝藏罪犯之非,并且叫凶手下车,当场处死。公主进宫去向光武帝告状。刘秀大发雷霆,要处董宣以死刑。董宣对光武帝说:“天下都知道您是个圣明的皇帝,现在竟然不顾朝廷大法,听任公主家奴杀人,这又怎能把国家治理好呢!您不必发怒,我自己死就是。”说罢,脑袋就往柱子上撞去。刘秀叫太监拉住他,让他向公主磕头陪罪了事。董宣不从。刘秀命令左右的人强迫董宣跪下,董宣挺着腰杆,死也不肯低头。弄得光武帝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吩咐左右把这个“强项”(因他强着脖子,不肯低头,故称强项)的县令送出宫去。
董宣作了五年洛阳县令,死在任上。当光武帝派人到他家里去吊唁时,只见“布被复尸,妻子对哭”、家中除了“大麦数斛,敝车一乘”以外,别无长物。光武帝听说后,感伤地说:“没想到董宣竟廉洁到这种地步啊!”
文天祥作《正气歌》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这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狱中时所作《正气歌》中的几句。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庐陵人。他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积极向南宋发动进攻的时代。
公元1276年,元将伯颜率领大军攻至临安(南宋都城)城郊,文天祥奉命出使敌营,坚强不屈,被拘留了起来。元兵攻陷临安,掳了恭帝。文天祥被骗北行,中途脱逃,到了温州。此后,他率领义军转战福建、江西和广东一带。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面的五坡岭地方兵败被俘。南宋降将张弘范要他写信招降仍在坚持抵抗的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拿起笔来,把自己作的一首《过零丁洋诗》写了出来。诗的最末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大义,斥责投降的将领。
第二年十月,元兵把文天祥押送到大都(北京),关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土牢里。这里,一年到头都见不到阳光。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大雨过后,外面的积水都流进监中。就在这样的一个监牢里,文天祥被囚了三年多,但他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文天祥引用《孟于》“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话,说浩然之气是天地间的正气,有了这股正气,就可以战胜一切邪气。在狱中,他以悲愤壮烈的情怀,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那首照耀千古的《正气歌》,就是这个时期写的。在这篇洋溢着爱国激情的诗歌中,他追述了历史上那些不畏强暴、不惜牺牲的人物。文天祥就以这些古代烈士作为自己的榜样,决不降心易志。
在文天祥被囚禁期间,元朝丞相博罗、阿合马等曾千方百计地要他投降,但文天祥像铁石一样坚贞,毫不动摇。在他就义的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了他。天祥见忽必烈时,只行常礼,坚决不肯跪拜。左右的人用铁器打伤了他的膝盖,他仍然坚立不动。忽必烈用高官厚爵来诱惑他说:“你如果能够像对待宋朝皇帝那样来对待我,我就让你做中书宰相。”文天祥回答说:“我身为宋朝状元宰相,宋亡,我只可死,不可以活。”忽必烈进一步劝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掌管军事的长官)吧!”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表示:“我除一死而外,别的都不干我的事。”元统治者终于杀害了文天祥。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伟大精神是永远也不会死的。他的凛然正气和民族大节,几百年来一直在鼓舞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