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排

1962-08-16钟开发

中国青年 1962年5期
关键词:竹篙吃力茅山

钟开发

我原是江西师范学院政治课的助教。1957年冬,党号召开发山区。我响应了党的号召,抱着在劳动中锻炼改造自己的决心,报了名上了大茅山,而且到了比较艰苦的金山林场。

一到金山,就和同志们一起投入了砍伐和运输毛竹的战斗。我以前见过毛竹,也看过人家砍运毛竹,可就没想到由于自己缺乏劳动锻炼,干起这活来会这么不容易。毛竹既粗又硬,用茅刀砍不了几下,就震得我虎口迸裂,手掌磨出了血泡。可是,尽管胳膊酸痛得难受,两眼冒出了金星,我们还是成天坚持着砍下去。扛毛竹下山更不容易。有些毛竹长在深山高岭,离住地有几里以至十几里路。而路又是那样陡峭难走:狭得只能走一个人,两旁高高的茅草、荆棘常常拉住你的衣裳,抓破你的皮肤。碰到下雨,一片泥泞,不小心就会摔跤。这样的路,我空手走也够吃力的了,扛着毛竹更是寸步难行。一根毛竹有好几丈长,四、五十斤重。毛竹压在肩上,好象一直压进肉里,压进了骨头去似的,压得我伸不直腰,走几步就想歇一歇。上到半坡时,多么想把毛竹扔掉,坐下来长长地吁口气啊!可是,看到别的许多同志扛着几根毛竹也一样走,十四五岁的农家小孩还扛得比我重,我就渐愧得脸发烧了。咬一咬牙,我就喘着粗气继续往上走。一步,又一步,一步,又一步……迈出一步多么吃力啊!我不禁想起:我们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不就是这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一步一步向前边进的吗!这样一想,我就觉得浑身是劲了。毕竟,我和同志们一起,把毛竹一根又一根地扛下了山。

毛竹扛下来以后,还得运到山外的马路边去。山口离住地有七、八里路,是小路,不通车。把毛竹扛出去,每人一天扛不了几根。趁山沟涨水时把毛竹扎成排顺水撑出去,效率就高得多了。但是排很不容易放,要技术高超,还要体力好。最初,同志们见我既不懂技术,又矮小瘦弱,不让我放。可是我想,条件越艰苦,就越能锻炼人。我就极力争取放,终于争到了放排的机会。

我又兴奋又紧张地参加了第一次放排。春寒料峭,天下着雨,山洪把小河沟灌得满满的,浑浊的水打着漩涡急速汹涌地奔流着。我冒着雨,打着寒噤,踏上了一付排。我刚一卷起裤腿,成群的蚊虻就把我的腿叮得痛痒难耐。可是我双手紧紧攥着重重的竹篙,腾不出手来赶,只好让它们把我的腿叮出了血。排晃动了几下,我就站不稳而蹲下来了。排离岸后,随着急流直往下冲。我觉得自己变得头重脚轻了,一个倒栽葱,“扑通”一声就栽下了水。冰冷的水猛地呛了我几口。我担心排漂远了,赶忙伸手抓住了排尾又翻身爬上排去。可是我刚刚牙齿打着颤抄起了篙,排就冲到一个险弯前面。我拿着丈来长的竹篙不知道该怎么撑,转眼间,排一下子冲上了岸,在岸边的荆棘丛里搁住了。我又摔到了水里。

同志们见我这样狼狈,就好心地劝我说:“算了吧,你放不来就别放了,不缺你一个人。”我也感到,放排真太难了!可是又一想:扛毛竹也不容易啊,可我不是终于学会了吗!不能碰到一个困难就退却。我就说:“不要紧,我能学会放排的。”

我请同志们帮我把排拖回水中,就重新踏上了排。排又左右摇摆着漂到了一个两丈来高的拦水坝前,立即加快了速度往坝下冲下去。我只觉得象是腾元驾雾似的,还没来得及想出应付的办法,“硼”的一下巨响,巳经连排带人撞在一块黑色的大礁石上。排“哗啦”一声散开了。

我带着许多伤口和肿包,湿淋淋地爬上了岸。浑身又酸又痛。眼看着同志们一个个驾着排飞驰而过,说不出有多么羡慕。可是,要学会这样熟练、灵巧地撑排,可不是一、两天工夫就行的!要前进,就得经受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材,就要不怕困准,在困难面前能成为一个有毅力、有办法的人。于是,我对自己说: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二次不行就三次,非得学会放排不可!

我再虚心向同志们请教,又认真总结了自己放排的经验教训,继续坚持放排。又经过几次落水和碰伤之后,我终于成了个合格的放排人。每当我站在排上,在湍急的流水中驾着排轻巧地绕过险弯和礁石,越过拦水坝,顺流而下,直奔向山外宽阔的大河时,我就觉得自己比来大茅山以前坚强些了,也比过去踏实有力了。

猜你喜欢

竹篙吃力茅山
茅山乾元观里的抗战故事
在蟠龙湖上撑篙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神 医
吃力
清平乐·青梅竹马
是否需要帮忙
你就是全世界
高度重视、有效推进茅山老区扶贫开发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