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革命的火种
1961-08-16
辛勤的邮递员,不断地送来了大捆大包的邮件,全国各地年青的干部、教师、解放军战士、学生、工人……都来稿谈他们在读了《王若飞同志在狱中》以后的心得,他们都深深地为王若飞同志祟高的革命品质所感动。青年们的体会是多方面的,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学习若飞同志热爱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榜样,做革命的火种。
是虎也是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正可作为对王若飞同志的赞歌。”北京市的读者孟明亮这样写道。既是猛虎,又是驯牛,这就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恨敌人、爱人民的坚定而鲜明的阶级立场。东北工学院读者杨沅彬来稿说:“王若飞同志在对敌斗争中,处处以‘猛虎的雄姿出现。无论在敌人的监狱中或法庭上,他从未忘却对敌人进行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可是,他在人民面前,却宁愿当一头牛。若飞同志说:‘对人民来说,我们就是一头牛,象牛那样驯服地为人民服务,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不讲价钱,不使脾气。这样,你说当头牛有什么不好呢?正因为若飞同志爱人民,所以他恨敌人,他要团结教育广大群众和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
团结最大多数人
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教导我们说:“单是团结全党同志还不能战胜敌人,必须团结全国人民才能战胜敌人。”“我们的同志必须懂得一条真理:共产党员和党外人员相比较,无论何时都是占少数,假定一百个人中有一个共产党员,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中就有四百五十万共产党员。即使达到这样大的数目,共产党员也还是只占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非党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非党人员合作呢?”许多读者在学习《王若飞同志在狱中》以后,更具体认识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性。吉林师大刘强等来稿说:孤花独草微不足道,只有满园的花草才能放出扑鼻的芳香。个人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在革命的斗争中发挥作用。若飞同志,用敌人的话来说,是一种“共产油”,而在我们看来,他就是“革命的火种”,“革命的熔炉”。许参读者来稿都详细分析了若飞同志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特点,首先就是如若飞同志自己所说的:“我们共产党员,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和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他不象我们有的同志那样,要在对个人有利,工作条件好的时候才去团结教育群众,而对个人无利,工作条件困难时,则远离群众。请看,若飞同志一到塞外,就在包头地区、铁路沿线、大青山下,开展了广泛的革命活动,组织群众进行了轰轰强烈烈抗捐抗税的斗争,吹起了革命的号角。在狱中,他批判“等到释放了,再好好工作吧”的逃避现实想法,不管是在归绥,还是在太原狱中,不管敌人想了多少办法把他与群众隔离起来,但铁窗锁不住钢铁的心,为了与敌人作斗争,为了解救群众,他随时随地都和群众团结在一起。读者感受最深的还有一点,就是若飞同志在黑暗监狱里,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争取了最大多数的群众,凡是能争取到的人,他都争取过来了。其中有饱受反动阶级压榨痛苦的刘宝全,有衩褥子弟马福,有桀骜不驯的“抢劫犯”张排长,也有不懂汉文,被敌人视为既粗笨又凶悍、楞头楞脑的蒙族弟兄三毛……;他也鼓舞了对生活已经绝望的被判无期徒刑的难友;也分化了敌人,争取了贫苦出身的看守为我们做工作;若飞同志的影响从狱内到狱外,感动了多少象杨森老人那样善良正直的人民。若飞同志真象熊熊烈火的化跌炉,不管是生铁旧料,只要接触到他这团烈火,都会被冶炼熔铸,以至变成为纯净、光亮的钢。
若飞同志是大家的良师益友,难友们都衷心爱戴他。他患重感冒,当难友们知道他昏迷两天没吃饭,个个都为他很担心。“放风”的时候,人们都用焦灼的神情,注视着小小的铁窗。有的人爬在窗口,向三毛探询若飞同志的病情……一个在监狱里做苦工的难友,擦着泪,把两角钱钞票塞进铁窗,对三毛说:“这是我一个月的工钱,拿给黄先生,买点姜葱,发发汗,要没黄先生,早没我这条命了。看见他害病,比刀子挖肉还疼!”这些激动人心的话,正说明若飞同志与群众真是血肉相连的。
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因为若飞同志能够充分依靠群众、团结群众,
因而就发挥了群众无穷的智慧,狠狠地打击了凶恶的敌人。安徽读者李风木来稿说:“在监狱里,由于若飞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团结了难友,争取了看守,得到了狱内外群众的广泛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他在领导难友向反劫监狱当局开展改善监狱条件等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读者刘强来稿中也指出:“若飞同志永远和群众在一起是他所以能在狱中开展革命工作的基础和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无数读者满怀激情地歌颂若飞同志热爱群众、团结群众的动人事迹,同时也联系个人作了检查。
河北束鹿县张广明说:“过去我觉得自己还不成熟,未定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就不太愿意去接近比自己觉悟低的同学,怕受坏影响。”
咸阳三中团支部委员姜卫国说:“以前我对一些思想落后的同学不愿接近,也不帮助他们,认为他们自己不努力,别人有什么办法呢?”
青年学生喻萼泽说:“当我想到自己是个共青团员时,就觉得不为党作点工作,算什么团员呢!可是我又缺乏为同学办事的热情,我常以为学生学习好就行了,班上叫我好好帮助同学,我就把它当作副业,认为可搞可不搞,搞不好也没什么关系。”
通过学习王若飞同志联系群众的光辉榜样,他们都认识到有以上种种错误态度,主要就是不了解依靠群众的重大意义。江苏江阴周庄农业中学华思南说:“革命是集体的事业,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广大群众。光靠一两个先进分子,是不可能搞好的。”西安庆安机器厂邹润华等也说:“六亿人民的事业不是少数党团员积极分子所能包办的,必须象若飞同志那样,尽可能地为革命壮大力量,孤立敌人。”反之,“如果能团结争取的人而不争取,就是在削弱自己,加强敌人。”在此,读者们感到“帮助团结教育青年群众,是每个革命青年应尽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什么王若飞同志能够团结最大多数的群众呢?不少读者在三遍五遍地阅读了“王若飞同志在狱中”以后,也找到了答案。
关心群众,以身作则
陕西师范大学邓波等在来稿中说:“王若飞同志所以能团结群众,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够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耍求自己。真正做到了无限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一个漠不关心群众疾苦,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尽管张口马克思列宁主义,闭口经典理论,也决不能得到群众的信赖与拥护的。”“共产党人从不讲空话,都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群众的。”从这篇回忆录中,读者也清楚地看到若飞同志给人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为了捍卫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在监狱里、在法庭上,所表现出大义凛然的崇高革命气节。面对着枪口,他宁死不屈,面对着凶狠狡黠的的敌人,无情地揭露他们的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而平时,若飞同志对同志,对难友,又洋溢着多么真挚的爱。他首先想到的总是别人。在牢狱的艰苦生活中,他身体本来很虚弱,但他把舅父送来的仅有的一点东西,分给最困难的难友们吃,他卖掉了自己唯一的一件皮袄,给大家买药买菜,使很多难友恢复了健康,人们都称若飞同志是“及时雨”。若飞同志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对敌斗争坚决,真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尽管有高官厚绿在引诱他,他也丝毫不为所动。杨州医专附院吉济华来稿说:“若飞同志这颗赤诚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的人,个个不是怕被他‘赤化,而都愿意接近他,从心底里尊敬他。原来受尽生活折磨,对革命不了解的难友,因此也就由衷地对若飞同志说:‘从你说的话、做的事来看,我完全相信共产党是真心为国为民的。‘黄先生一定能给穷人办大事,共产党一定能成功。若飞同志的崇高形象,也使得那个桀敖不驯目空一切的张排长五体投地说:‘黄先生,闻名不如见面,我算真心服你了。我一定要拜你为师、给穷人做点好事。”
相信群众、平等待人
读者们也说:“这个人不行!”“那个人太落后!”“他太令人讨厌!”象这样一类的说法是很难在若飞同志的言词里找到的。若飞同志有着浓厚的阶级感情和强烈的群众观点,他懂得革命的事业本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群众终归是会团结起来为自己的解放而奋斗的。你看,在监狱里,当时有些学生出身的同志眼里,只看到那些难友们身上的弱点,还不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真正认识他们,对群众工作表现出畏难情绪,怀疑狱里的人是不是争取的对象,若飞同志就深刻指出,“旧社会本身就是人类的监狱,监狱正是这个社会的缩影。”“这里被囚的人,绝大部分是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当中,有的是交不起地租、粮食被捉的,有的是因为饥寒交迫,挺而走险被捉的……这些人里,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弱点,但都不是本质的东西,他们是被害者。……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使他们认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应该怎样地去斗争”北京外语学院丁安心说:“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王若飞同志在太原狱中时,对那个经不住拷打,在敌人面前屈膝求饶的狱犯李某的态度,当大家都鄙视他,不让他参加学习小组,而李某自己也觉得没脸见人时,若飞同志却认为‘只要教育工作做得好,他可能跟我们走。如果我们一味鄙视他,就可能使他更
坏,不利于革命。事实确实那样,当大家改变了态度,积极帮助李某,让他参加学习后,他有了进步,在一次绝食斗争中,也能和大家一起坚持到胜利。”
许多读者还说:“若飞同志在群众面前没有个人优越感,他谦逊、和气,平等待人。尽管他已经为党作了许多工作,尽管他有着很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渊博的学识,尽管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位如何“有身份”有学问的“大共产党”,但是,若飞同志自己,却从来不以此来炫耀,骄傲自大。他一再向难友们说明了这个道理:“不管你学问多大,本领多高、只能给社会上多做些有益的工作,绝不能凭借学问、本事骑在人民的头上。如果有人胆敢那样做,他马上就会被人民所抛弃!”“关于我个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多说的。我只是我们党内的一个普通党员,我作了我应作的事。……我们党有我这个人,就会增加党的一份力量,没有我,党的事业照样前进……”这是多么谦虚朴实的态度。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容。”在此,许多读者还进一步谈到,若飞同志之所以能够把最大多数群众团结了起来,也在于他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江西读者龙石等认为:若飞同志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他对同志和难友们提出的每一个疑难问题,都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讲解,三番五次,不厌其烦。由于他能有的放矢,真正能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所以群众都愿意向他讲出心里的话,向他求教。又如当他初次接触刘宝全时,若飞同志便了解他的身世,结合他生活上的种种苦难和遭遇,来逐步启发提高他的阶级觉悟,使这个身受过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的农民,对革命道理很容易听进去,以至入了迷。对于那个闯荡江湖的张排长,若飞同志则是抓住了这个人自高自大等特点,以谦虚的态度,用做“猛虎”和当“驯牛”的比喻,巧妙自然地给对方指出:个人英雄主义的渺小,为人类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伟大。对于杨植霖等革命同志,若飞同志不但热情关怀,而且有更严格的要求,因而把他们的思想觉悟提到更新的高度。而若飞同志对出身蒙古族牧民的三毛,更集中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对于群众的无限关怀,这样就使三毛由一个憨厚的劳动者,很快地成长为坚强机智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
今天仍需要增养这种优良作风
好多读者在来稿中都这样写道:“我读到这些感人至深的地方,激动得一个夜晚都睡不着觉……”“若飞同志在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中给我们树立了杰出的典范。”东北工学院杨治彬说:“学了《王若飞同志在狱中》以后,使我更加体会到毛主席说的‘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深刻意义。有个人主义思想的人,既不可能具有一点‘牛的精神,也是不会很好地去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浙江水电学校黄国云来稿说:“我是个教师,又是一个团的干部。在我的工作和教学中,时而碰到类似三毛那般‘楞头楞脑,那般‘傻的学生。尽管在自己思想上有时也意识到:他们当中,有的是解放前没有机会念书,现在才来补课的;有的是生长在解放后,没有经受过革命的艰苦锻炼,所以碰到点困难就害怕。但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就忘了党的教导:要进行活的思想教育,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耐心教育他们,而是认为:‘这个同志真落后,不行!‘这个学生基础太差,太笨!看了若飞同志的事迹,又一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在我们的社会里,没有落后的地区,没有落后的部门,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如果我们也有若飞同志那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那样顽强的诲人不倦的精神,还有哪个同志不能团结呢?”
很多读者来稿表示要学习若飞同志,做思想工作要调查研究,耐心细致。陆丰华侨农场张新沅在来稿中谈到了他个人的一段切身经历:在他们农场里有个姓丘的青年,整天暮气沉沉,工作不起劲。起初,他不好好了解情况,就主观主义地乱猜,一味地批评这个青年不安心农业。结果费力虽大,但效果不好。后来,改变作风,好好找对方谈心,才了解到这个青年是不顾父母的阻拦来到农场参加劳动的。由于父母经常来信责备他“没出息”,才使他感到苦恼。根据这种情况,他就把邢燕子的事迹介绍给这个青年,结果这个青年提高了觉悟,认识到自己的远大前途,心里亮堂了,情绪也变得愉快了,干劲更十足了。
辽宁工农师专王振宇同志等在来稿中说:“团结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一贯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更需要团结最大多数的群众。”“我们在通往共产主义的长远道路上,还将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也正如党和毛主席所教导我们的:广泛地团结发动群众,就会战胜一切困难,就会使革命不断胜利。因此,学匀革命先辈联系群众的优良品质,就更加重要了。”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史银堂、北京外语学院曾而祥等还说:“今天我们党在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信,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也大大提高了,王若飞同志在那样艰苦复杂的环境里,在地狱般的牢房里,也还争取团结了广大群众,而我们今天条件这样好,就更应该和群众交知心朋友,团结群众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