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知识面

1961-08-16周建人

中国青年 1961年10期
关键词:广博博学眼界

周建人

一位青年对我讲,中国还没有脱离一穷二白的状态“必须学习应用知识,来积极发展物质生产,使它很快地改变穷的面貌,这话是对的。但是我也觉得从学习上来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还必须放开眼界,放大胸怀,学习更广泛的知识,锻炼修养。如果用狭窄的实用主义眼光看事情,这是有害的。

以农业为例,过去的农民,何尝不想望作物丰产呢?虽然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不可否认,获得不少有用的经验知识。但是由于眼光被局限在一块土地,一条耕牛,及一些锄头等小农具里,没有学习有系统的科学的机会,思想遂有局限性,知识也受了局限。因此多少年来,生产方法没有很大的改进,生产也难以有很大的提高。这是讲以前的农业的情况。

因此,今日的青年,无论在学校里或在职的学习上必须扩大求知识的范围和加强深度。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第一篇“导言”里,开始讲了一点法国所谓“文艺复兴”时代的情况之后,接下去说:“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许多部放射出光芒。利奥那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人——引者注)不仅是大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各个不同的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阿尔勃莱希特·杜勒(1471—1528年,德意志人——引者注)是画家、铜版雕刻家、塑象家、建筑家,此外还发明了一种筑城学体系,这种筑城学体系包含了很多在很久以后被蒙塔朗拜尔和近代德国筑城学重又采用的观念。……”

恩格斯所讲的虽然是指西洋十五世纪以后一段时期的情况,与我们现在所处的革命时代已完全不相同。今天学术研究已经比以前更广、更深了,大家也在蓄志要锻炼成为一个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上的有用的人,符合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的人。由于学习的条件比以前好了,人的知识容受量,理论理解力,也是会跟时代增进的,所以今日要做到博学多识就更为可能了。只要大家相信人的博学多能是对于社会前进有利的,人就会从多行路、多与人接触、多问、多读里去求得广博的知识。中国古人早巳知道“孤陋寡闻”是妨碍学习进展的,即使要求把画学好,也需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样的广大眼界和学识,如眼光与胸襟狭小,连画也画不好。

人的寿命如以八十五岁计算,与宇宙来比,当然短促得很,但如拿时与日来计算,却不算短促,实在相当的长。只要不浪费,合理地使用时间,肯定可以学会许多东西的。当然,必须做到老学到老,但没有疑义,青年时代的学习更重要些。中国须尽快地从穷与白里解放出来,这与学得广与深是有关系的。何况我们还要把人的品质不断提高,完全离开旧中国社会里遗留下来的狭隘观点和庸俗习气等等脏东西,因此知识更必须广博。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特别是青年的努力,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中国人民一定能以极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上。

猜你喜欢

广博博学眼界
勤奋进取 知识广博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金山小学简介
博学的猫头鹰
读经典,做个博学又多“材”的实力派
大看眼界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广博上海大众专场
眼界
“博学”的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