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享受
1960-08-20萧凯风陈祥清
萧凯风 陈祥清
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肖文等同志是没有分歧的。在工作之余,我们也需要看电影,听收音机;星期天、假日,我们也乐意带孩子逛逛公园……这些都不是不应该的。因此,我们党一再强调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有大集体下面的小自由。但是,幸福、享受应该是以阶级为标准而不是以个人为标准的。
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者的双手去创造,劳动与享受本来是辩证的统一。但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剥削阶级不劳而获,侵吞了劳动者用血汗创造的成果,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劳动者却多劳少获,甚至劳而无获,过着奔波劳碌,饥寒交迫的日子,劳动和享受就这样被分离开来。在我们今天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里,劳动是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六亿五千万人民,劳动人民自己劳动创造的财富由劳动者自己享受。这样,劳动和享受就统一起来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整个国家富强了,自己的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既参加了劳动,也得到了享受,既是为了大家的幸福,自己也得到了幸福。蒋星同志说“何不大家都边建设边享受”;何萍同志提出“要有个人生活的位置”,言下之意,似乎我们今天就是光建设没享受,光有工作没有个人生活的位置了,这不仅在道理上讲不通,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你能够说解放十年来你的生活没有大大提高?你能够说人民购买力的不断增长,学校、剧院、电影院、公共汽车,电车,图书馆,食堂,公共宿舍,居民住宅,手表,收音机,脚踏车……所有这些物资、设备,不断地、大量地增加,不是活生生的事实?你能够说星期日、假日的电影院、剧院场场满座;公园,风景区游人如云,不是劳动人民在享受?不是个人生活的位置?像今天这样对劳动人民衣、食、住、行、文娱、体育各方面的关心备至,是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实很明显,这些叫喊所谓“要有个人生活的位置”“边建设、边享受”的人,其实并非真的没有了个人生活的位置,并非真的没有享受到。他们所要求的是个人生活第一;多逸少劳或只逸不劳;多享受少建设,或光享受不建设。这在我们新社会中当然是应该受到鄙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