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试飞
1959-01-20刘风
刘 风
1946年6月某天的上午,碧空万里,风和日暖,是个飞行的好天气。就在这一天,在牡丹江机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航空学校,开始了建军史上的第一次试飞。
执行这次试飞任务的,是我和教育长蔡云祥同志。早晨,天一放亮,我们就乘汽车来到海浪机场,而校长常乾坤、政委王弼等同志,却早已来到了。
我站在跑道边上,看着机务人员在准备飞机,心里涌起一股十分敬佩的感情。为了迎接首次试飞,他们几夜不眠,把破旧的飞机准备得周周到到,没有半点误差,真是够辛苦了。一个小机械员正向飞机跟前滚着油桶,他愉快地大声吆喝:“喂!让开点,再加点油,灌饱了好上天!”人群里,有人七手八脚地帮着去拿胶皮管、漏斗和手提油桶。这时,又听到有人说:“今天的风速最大不超过四米,天上没有一点云丝,老天爷真帮忙啊!”
试车了。我再次地整理飞行装具。说来也好笑,一顶只能起拢发作用的草布帽,一双来之不易的翻毛皮鞋;再用两条细绳子把军裤一扎,这就是全部所谓“飞行装具”了。
这时我的心跳的很厉害,十年前,我第一次单飞时曾尝过这种滋味。说实在的,我怎能不激动呢?党把我这个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家孩子,送到苏联学习,培养成了飞行员。可是1939年回国后到了新疆,军阀盛世才却不让我们飞行,我们只好回到延安。在残酷的战争年月,蒋介石想饿死我们,对边区进行封锁,但是就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和毛主席是那么关心我们的身体,上级还让我们吃“小灶”。我们几个人不能飞行,就主动地取消了“小灶”,参加劳动生产。1942年11、12月间,我到运输合作社当主任,赶了半年大车。1943年3、4月间,我又到农场当主任,种起地来。而今天我又要驾起飞机飞上天空,开始人民空军建军史上的第一次试飞了!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昨天,校长交给我试飞任务后,心情一直没有平静下来,翻来复去地睡不着,直到夜半12点,才昏昏睡去。但天不亮又醒了。……
这时已经试车完了,两眼布满红丝的机务队长田杰同志,向我们报告了飞机准备情况,随后,我和蔡云祥检查了飞机各个部分。灵巧的方头初级教练机驯服地爬在我们面前,神气活现地伸展着翅膀,好像在说:“上来吧,我马上背你们上天!”机身到处是补绽,可以看出,是经过七拼八凑的,那上面的日本国徽虽被油漆涂过,仍隐约可辨。蔡云祥打趣地说:“这小东西怪可怜的,长过疮、贴过膏药呢!”他还拍打着座舱风挡诙谐地说:“过去它尽坐大车,让我们在后边赶着它,今天也该背我们到天上转几个圈了。”
有人插嘴说:“教育长,可别麻痹呀!野马不服拢,谁知什么秉性?要特别注意安全啊!”他笑着点点头:“放心吧,保险错不了!”随后又扭头对我说:“老刘,你这个大车驾驶员,上飞机吧!”逗得大家都笑了。
我跳上了飞机前座舱,又做了一次起飞前的准备。座舱里很简单,没有无线电讯设备和保险伞。我坐在椅子上,身体用绳子往靠背上一捆,就准备起飞了。
“仪表正常,一切良好!现在可以起飞!”我把情况向蔡云祥讲过之后,把左手伸出座舱,请示起飞。这时,我看到校长、政委和机务人员都注视着我们。校长含笑看了政委一眼,随后朝起飞的方向摆了摆手,示意让信号员打白旗。
起飞了,小东西很吃力地向空中爬去。刹时,高度表的指针转向1200米上,于是开始了空中动作。先是在机场上空做了几个大、小坡度的盘旋。我在前座舱生硬地抱着杆,蔡云祥在后座舱随时纠正我的粗猛动作。这时,我没有闲心去欣赏蜿蜒曲折的牡丹江水和辽阔无边的田野风光了,只是想:一定要飞好。开始做特技飞行了,当俯冲拉起到顶点时,飞机突然抖动起来,好像前面挡住了一垛软墙,飞机过不去,拴在那里只嗡嗡叫,速度表的指针向后旋转起来,这说明飞机由于马力不足而失速了。蔡云祥这时喊了句:“小东西没劲了,不行哟,还是重来吧!”一会儿我们又来了一次,仍是翻不过去,他大声喊道:“不行啊!回去吧!”
飞机不能做特技飞行,当然不够理想,但可供起落教练之用,总算试飞成功了。
当我们走下飞机时,校长和政委迎了过来,和我们热烈地握手,常校长喜欢地说:“你们试飞的成功,使我们马上可以进行正常的飞行训练了!”王政委说:“对!我们回去召开党委会讨论下一步的训练工作吧!”
从此,揭开了人民空军训练史上的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