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看到的新旧中国航空事业的对比一“天上与地下”

1959-01-20

航空知识 1959年8期
关键词:航空事业航空工业空军

王 兆

时光过的真快,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下江南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而转瞬间解放就已满十周年了。在这伟大的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历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建设事业都有了突飞猛晋的发展。在其中,航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其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尤其显得突出。这对我——一个在旧中国学航空工程的人说来,更是感到欢欣鼓舞,异常兴奋!

十年以前,在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无论在空军、民航、航空工业、科学和教育、以及航空体育运动任何一方面,都是孱弱可怜,微不足道,或者是虚有其名,毫无实际。可是十年后的今天,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千万人的勤奋努力,我国航空事业以火箭般的速度向前迈进,面貌已焕然一新,在各方面已取得巨大的成就。当然,我们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今后还须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更进一步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加速建设我们的航空事业,使我国更早地成为一个先进的航空事业极其发达的国家。

但是仅仅就已取得的成就论,那也万万不是旧中国的航空所能比拟于万一的。正如我国一句俗语所说的那样,一个是“在天上”,一个是“在地下”。这只要把新旧中国航空各方面的情况,加以对比,就可看得非常清楚了。

人民的空军英勇无敌

首先我们看军事航空,因为这关系国防,对于保卫我国人民从事和平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在官僚地主国民党卖国集团统治下的旧中国,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搞起来的一支小得可怜的空军,对付外国的侵略,很少起作用;主要被用来屠杀国内英勇斗争求解放的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它销声匿迹,很少露面;但在对付本国人民时却耀武扬威,横暴残虐。

旧中国的空军是官僚地主和帝国主义镇压人民的工具。它的技术装备非常低劣,只有不多几架破旧飞机。这些飞机都是美英德意法等帝国主义不要的破烂货。以这样的武器来抗击外来的侵略者几同儿戏。它的成员,特别是飞行人员,几乎大多数在思想上和技术上,素质都很差,头脑里充满崇帝惧外的思想,技术上不求上进而又缺乏斗志和信心。这样的战斗员无怪要逃避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战斗。

解放后,党以极大的关怀建立了人民自己的空军。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开幕词里曾经说过:“……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还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早在十几年前党中央即从延安派出航空小组往东北建立航空队,接着又创立了人民解放军最早的一批航空学校。这是人民空军各种战斗员诞生和成长的摇篮。以此为起点,人民空军迅速地成倍地壮大和发展起来了。到今天大家都知道,我国已经有了一支世界上头等的年青而强大的空军。我们的空军拥有大量的性能优越的各式作战飞机和其他技术装备;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批英勇顽强的空军战士,他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了自己,具有高度的阶级觉悟,而且掌握了深湛的飞行和其他航空技术。

人民空军在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经受了严酷的考验,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的对手是素来以空军夸耀于世界的美帝国主义,另外还加上十几个国家的帮凶。然而经过三年多反侵略保卫祖国的战斗,根据报刊报道,人民空军协同兄弟兵种,击落和击伤了美帝和其他侵略军的一万二千二百多架飞机!我们年青而英勇的飞行员击毙了美帝许多老练的空中强盗,包括所谓王牌驾驶员戴维斯。无疑这是一个很大的战果。

如今我们的空军还在福建前线坚强地保卫祖国。在歼灭蒋介石匪帮空军的战斗中,也立下了巨大的战功。例如在一次三分钟的空战中,就击落击伤了敌机三架。无疑的,在未来恢复我台湾国土的斗争中,人民空军将要起更大的作用。

人民的民航事业蓬勃发展

现在我们再看民用航空事业。这是一支重要的交通运输力量,并且是农林勘察事业的一个得力助手,因此它能很好地促进国民经济事业的发展。像这样一个重要的航空事业在解放之前又是怎样呢?

在解放之前,四大家族的官僚买办资本,结合了帝国主义势力,掌握了旧中国民航的命运。当时两家主要民航公司,成为帝国主义吮吸中国人民膏血的工具。民航飞机为官僚财阀运送货物和奢侈品,甚至猫狗和玩具。在民航公司内部,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从飞行到机务把持了一切部门,中国人不能做正驾驶员,必须由美国人或其他外国人来做,航空器械的修理维护工作也必须由外国人掌管,甚至连行文和说话都要用英文。看来那完全不像是一个在中国领土上飞行、由中国人在劳动的中国航空运输机构,当然像这样的机构完全说不上什么为国民经济事业服务了。

解放后民航事业回到人民的手中,它的面貌完全改变,首先是性质上从根本起了变化:它从剥削人民的工具变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武器。经过十年的辛勤建设,人民的民航事业如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民航飞机航线的长度为例,据报刊的资料刊载,从1950年到目前,已达三万六千多公里,这些航线以北京为中心,和国内外七十几个城市有联系。单单国际航线就有通往苏联、越南、蒙古、朝鲜和缅甸等国的五条。1956年我们英勇顽强的飞行员,还突破帝国主义所谓的“空中禁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开辟了北京-拉萨的航线。这无论在国防上或经济上都有重大的意义。而在解放前,美帝的飞行员就曾试图飞进喜马拉雅山区,但是结果却遭受了可耻的失败。

从1950年人民的民航事业建立之日起,到1958年民航客运量增长了十一倍,货运量增长的更多。飞机不但成为国内外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重要的快速交通工具,而且在贵重器材(如报刊纸型、电影片、农药、鱼苗和设计图纸等)的运输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此外,民航还建立了旧中国从未有过的专业航空队,担任测量、护林、勘察、播种、灭虫、施肥等任务,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国民经济事业的发展。

人民的航空工业、科学和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无论空军和民航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一物质基础就是航空工业,而航空工业又与航空科学和教育息息相关。在这几方面,旧中国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空白。

国民党官僚地主的空军和民航公司都是靠外国飞机活命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建立本国的航空工业,他们也从来没有认真地进行过这种工作。解放前全国只有一些敲敲打打以修补为能事的飞机修理厂。另外4-5家所谓飞机制造厂和发动机制造厂,只挂了一个空牌子装装门面,从来没有生产过飞机和发动机,我记得甚至有的厂把外国飞机拿来换装另一种发动机都缩手缩脚。好容易拼凑成功一架飞机,也没有一个飞行员敢去试飞,因此在旧中国,现代的航空工业是完全不存在的。

至于航空科学研究就更谈不到了。抗战时期在成都有一个航空研究院,几年的研究成果,只获得几篇不联系实际的研究报告。在航空科学教育方面也贫乏的可怜。只有少数几个大学有航空工程系,而且还是在抗战前夕才开始陆续开办的。每个航空系整个系的人数最多的也不过一百刚出头,我们那一班,算是多的,也只不过三十来人,等到毕业时,只剩下二十多了。有的学校,班小的,甚至只有一两人。教育内容是照抄外国——主要是美国的方案。谈理论是空空洞洞,谈实际是念了四年大学还没有摸过几次飞机。我记得我们那个班就没做过风洞实验。当然我们不能期望这样的航空科学教育,能培养出既能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而又精通业务的人来。

解放时,在航空工业、科学和教育方面,人民所接收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然而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的努力,国家已经在这烂摊子上创立了一个颇大的“家业”,而且目前这个“家业”正在蒸蒸日上。

首先我们建立了一个相当规模的航空工业。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厂矿——从飞机、发动机、仪表附件等制造厂到铝矿和炼铝厂。我们年青的航空工业已经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它的传送带里,源源不断地送出了数以百计的各种质量优良的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仪表和各种附件。

据报载1954年7月人民的航空工业,就开始成批生产活塞式发动机的教练机(雅克-18);1956年9月又开始生产喷气式歼击机;1957年底活塞式发动机的多用途飞机(安-2)也开始问世;到1958年,在全国大跃进的有利形势推动下,又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从仿制跨入了独立设计。

根据报刊公开和不完全的报导,1958年我国人民自己设计和制成的飞机不下八、九种之多。其中北京航空学院设计和制造的“北京一号”只经过一百天的日夜奋战就获得成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有“首都一号”、“飞龙一号”、“黑龙江一号”、“延安一号”等等。设计和制造这些飞机的并不一定是什么巨型工厂,而是高等学校、普通工厂,甚至还有中等专业学校,地区也遍及南北各地,这就更为难能可贵了。

自己独立设计和制造飞机,是航空科学技术和工业上的一次质的突变,是一次巨大的跃进。从这个良好的开端起,我国自己的设计人才将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创造性的劳动,将会给祖国带来各种最新式性能优越的航空器材,再不会局限于别人图纸的框框内。可以肯定地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设计、创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直升机、火箭以至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航行器。

十年来我们在航空教育和科学方面也获得了旧中国所不能比拟的巨大成就。自1951年起,高等院校开始教学改革,过去旧大学的航空系经过调整,在1952年就成立了两所航空学院,前几年又成立了第三所。而在1958年的大跃进声中又纷纷涌起了另一批。今天的航空学院,其规模之巨大,设备之优良,人数之众多,教学制度之完善,非但过去旧大学的航空系无法相比,而且也远远超过了过去整个一所大学。在党的领导和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各个航空学院都培养出很多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初步掌握先进航空科学技术的人才。他们正在祖国各个航空战线上辛勤地劳动。

在航空学院之外,党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中等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和技工训练班,为祖国培养了许多中等航空技术干部和熟练技工,如今他们已成为人民航空工业中的骨干。

航空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也日益开展。中国科学院有关航空科学的研究所、各航空高等院校、中央机械工业部的有关研究所和航空工厂,是航空科学研究的主力。他们所进行的研究工作是联系实际并且是建立在广泛群众基础上的。这和过去极少数人关在书斋内,从事纸面上的“研究”工作,其成效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至于在空勤和地勤人员——包括驾驶、领航、无线电通讯、地面维护修理等人员——的训练方面,解放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人民空军举办了若于所航空学校培养了大批这方面的人才外,民航机构也专门创立了航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这是过去所没有的。

人民的航空体育运动遍地开花

航空事业需要大量优秀的中华儿女,他(她)们须经过长期的航空科学技术的教育和训练。进行这种教育和训练工作的一个迅速而有效的方法是,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航空体育运动。苏联的先进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航空体育运动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航空模型、跳伞、滑翔和飞行。这是青少年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旧中国的官僚买办统治者对此是毫不重视的。直到抗战开始以后,才在成都搞了个滑翔训练班,在重庆搞了个跳伞塔,另外还搞过几次航空模型比赛。参加这些活动的人数很少,成效也很低。

但是在解放以后情况完全两样。十年来,航空体育运动成为国防体育的一个重要项目,受到党的极大的关怀和重视,也受到全国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在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航空俱乐部和航空模型训练班,举办了多次地方性的和全国性的航空模型比赛。如今我国的航模运动有些项目的成绩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异名次。跳伞运动也是这样,我国的跳伞运动员创造了好几项世界纪录。跳伞塔和飞机跳伞日益普遍,航空模型的制作和比赛,也深入到许多中小城市。此外,滑翔运动也正在大力发展,滑翔学校早已建立培养了不少的滑翔飞行员。滑翔机制造厂也源源不断地送出大批质量优良的滑翔机。这些都为开展滑翔运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今年举行的首届全国运动会中,滑翔、跳伞和航空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竞赛项目,有很多省市的代表参加。经过这次大会

的激励,无疑的,我国的航空体育运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为航空事业的各方面输送更多优秀的后备力量。

× × ×

上面所说的只是把我在旧中国所看到的情况,和目前航空事业的飞跃发展,作了个简单的比较。由这比较可以看出:解放时旧中国虽然留下的是一个残破不堪的局面,但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的努力,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可以概括成下面几句话:

人民的空军英勇无敌;

人民的民航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的航空工业、科学和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人民的航空体育运动遍地开花。

可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已获得的这些成就而骄傲自满。我们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克服右倾保守思想,继续大踏步地勇敢迈进,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创造出大量的、性能优越的最新式飞机、直升机、火箭,以及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航行器。

猜你喜欢

航空事业航空工业空军
沈涵:航空事业我心澎湃 科技突围步伐铿锵
航空工业计量所60年发展史的回望与传承
“从小爱航空”主题区域环境促进幼儿大发展
淬火冷却介质在航空工业的应用
空军行动
法国空军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空军入闽第一战
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刘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