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处都有我们的朋友(三)

1957-08-16杜槐

中国青年 1957年8期
关键词:锡兰尼泊尔阿富汗

杜槐

(五)阿富汗王国

(1月19日——1月24日)

我们到达阿富汗的时候,首都喀布尔的气候像北京的初冬。郊外一片黄色。山腰里,黄土砌的房屋,很高很狭,窗户很少,也很小;外面围着一道很高的墙;乍看来,像是一座碉堡。城里的房屋宽阔些,多半是大石建筑的平房院子。每条街道都有清真寺,这里绝大多数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城市里的妇女都蒙着面纱,仅仅在两眼的前面留下一块长方形的缕空的小格子。女孩子到十二岁就得蒙上面纱了。在大街上,妇女一般并不过避男子,只是她们透过那些小格口,可以看见旁人,旁人看不见她们的容貌。

阿富汗是又一个和我国有悠久历史关系的邻国;张骞出使西域,上书汉武帝时提到“臣在大夏”,大夏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北部。从那时起,阿富汗曾长时期是亚欧交通要道;佛教、伊斯兰教都是经过这条著名的“丝路”(当时中国商品在欧洲以丝最为畅销)传入我国的。直到中世纪,在阿富汗的文学记载里,还能找到对我国绘画、刺绣和美人的赞颂。

在喀布尔历史博物馆里,我们参观了一间专门陈列阿富汗人民在历史上用以抵抗侵略者的各种武器的陈列室。那里有英、阿战争时期的阿富汗旗帜,和抗敌用的枪支和马刀。阿富汗朋友说:“我们曾经丧失过一些主权;但是,尽管我们的武器不如他们,帝国主义者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国家变成他们的殖民她。现在我们独立了,我们的国旗是黑红绿。黑是帝国主义的黑暗;红代表争取独立的流血牺牲;绿象征着独立后的新生!帝国主义者一去不复返了!”阿富汗人民在这长期抵抗侵略、保卫国土的斗争中,锻炼成了一个性格强悍,民族自尊心极强,反帝国主义情绪很高的民族。

远在一九一九年阿曼努拉国王宣布阿富汗独立的时候,他就曾经写信给列宁,请求苏联援助阿富汗争取独立的斗争;并且对于应该如何进行改革才能使阿富汗变成一个先进的国家的问题征求过列宁的意见。可惜,阿曼努拉国王在位不久,他的革新愿望没有能够实现。现在阿富汗终于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它正在努力进行建设工作。在外交上它坚持和平、中立和睦邻的政策,并且在我国成立后不久,就承认了我们。

我们和阿富汗人接触的时候,谈话时常是环绕着各种建设和改革的主题。阿富汗朋友告诉我们,他们知道解放前的中国是如何落后、愚昧,但是经过七、八年的光景,“在历史上,只是一刹那的时间,你们却变了样,简直像奇迹一样!是什么使你们能够有这样巨大 的成绩的呢!”一位高极官员说,他是“人民中国”“中国建设”的经常读者,他要参考中国的经验。他觉得中国的经验最可贵了,因为中阿两国旧的底了都很落后,有不少共同的地方。

我们在访问中,参观了阿富汗两处新建中的水利工程——西德投资的沙罗比水电站;和美国投资的赫尔曼河谷水利工程。听说赫尔曼水利工程在一九四六年,由美国贷款,交给一家美国公司承担修建,规定三年完工。到了一九五五年,工程才完成了一半;钱却用了不少。阿富汗政府挪动了其它部门的款用在它上面,造成财政上的困难。这时候再向美国贷款,美国政府便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

兴修水利是阿富汗进行近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因为阿富汗是一个山多、水少的国家,像这一带的其他国家一样,大部分的土地,有水就是良田,无水就是沙漠,我们访问过的坎大哈,就是因为有了水,就呈现出一幅和喀布尔不同的画面,到处都有绿色;土地生产增加了。

在建设新国家方面,阿富汗是有很多的困难的;因为它是一个内陆的国家;没有一个出海的海口。加之它的邻国巴基斯坦和伊朗同它的关系由于帝国主义制造的边界纠纷,又不很正常。但是阿富汗同它的北邻苏联保持了很好的关系,并且得到它的援助;而且,阿富汗又执行着和一切国家友好的和平中立政策,这些又是它有利的条件。只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争取各方面的援助,阿富汗在国家建设上,是能够取得新的成就的一这是我们在访问中的深刻印象。

(六)尼泊尔

(1月25日——28日)

我们从阿富汗经过印度德里到尼泊尔进行访问。

尼泊尔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山国。北部是丛山

峻岭,南部是平原。尼泊尔虽然是个山国,但却不缺水,喜马拉雅山上的积雪融化成水,顺山面下,形成许多河流,纵横在尼泊尔的土地上,使尼泊尔成为一个土地肥沃的国家。

我们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时侯,正是尼泊尔冷、雨、热三季中的冷季。但是我们一下飞机,就看到四周的挑花已经盛开,无数的人群前来欢迎我们。

从欢迎者的脸形和身材看去,可以判断,尼泊尔各族人民大部分是属于蒙古人种的,其中一部分和我们的西藏人完全一样。原来尼泊尔虽是接近印度,但由于地势的隔绝,远在古代就侵入了印度北方的亚利安人,对这个国家却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宗教上也是如此。和印度相反,回教在尼泊尔始终没有占据过统治地位。人们在加德满都看不到一所回教寺院。目前尼泊尔人民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也有些印度教。这两个教派在尼泊尔和平共处得很好,两个教派的信仰者,共同供奉一个神庙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无论是在加德满都,或是在拉利特普尔,或是在巴克塔普尔,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那些宏伟精巧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寺院建筑,以及和这样建国连接在一起的佛教故事和神话。尼泊尔人民是有建筑天才的。在我们中尼两国关系史上,尼泊尔人就是以擅长建筑而著名的。据说拉萨的布达拉富就是尼泊尔的工匠设计的。

尼泊尔有着光辉的过去。但是和其他的亚非国家一样,它的现在却是落后的。在英帝国主义侵入了印度以后,尼泊尔也跟着受到了殖民主义者的灾害。印度的独立为尼泊尔的独立发展展供了有利的条件。就尼泊尔说,拉那家族在一九五0年的垮台,则又是尼泊尔新生的一个关键。陪同我们参观访问的尼泊尔朋友告诉我们,在那些反对拉那家族斗争的日子里,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他们带来了多么大的鼓舞。这位朋友说,那时他正被关在监狱里。他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他想,如果自由已经到了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喜马拉雅山的这一边是不可能永远没有自由的。他激动地说,中尼两国的友谊终于建立起来了,喜马拉雅山已经不再是我们两个国家之间的障碍了。

所有同我们接触的尼泊尔朋友都强调尼泊尔人民要求和平、友好和建设的愿望。事实上这也是尼泊尔现政府的基本方针。尼泊尔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个从一九五六年起的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首先是放在发展运输和交通以及发电和灌溉工程上。在进行近代化的建设方面,尼泊尔比之于其他亚非国家有着特殊的困难,尼泊尔是个内陆国家,国内没有一条铁路,对外没有出海的海口。任何一项进口的物资都必须经过从印度起的辽远路程,而另一方面,同中国的西藏地方,则又隔着一座喜马拉雅山。因此,为了建设一个近代化的国家,尼泊尔必须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必须执行一个同一切国家友好、特别是同印度和中国友好的方针,而作为建设的起点,交通运输无疑占着重要的地位。

尼泊尔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有着密切的文化和宗教的来往。到过尼泊尔的法显和玄奖不但是中国人民所津津乐道的,对于尼泊尔人民也是家喻户晓的,尼泊尔的民间传说说,加德满都河谷原来是一个大湖,只是由于一位中国高僧的指点,这个大湖才变成现在的平原。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但是人们可以从这个传说中看出尼泊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中国人民的古老传说说,修行的人死了以后要上西天,西天有一个极乐世界。所谓西天是泛指的印度,严格地说应该就是释加牟尼诞生的地方尼泊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对于尼泊尔人民也是一直怀着仰慕之情的。当然,这些历史感情只有到了我们这一代才具备了实际的意义。中国人民同情尼泊尔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支持尼泊尔人民的独立愿望。我们对于尼泊尔的经济援助表现了我们这种心意。

我们对于尼泊尔的经济援助在数量上说是微小的。但是我们的援助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这就表现了我们的诚意。尼泊尔的朋友告诉我们说,美国曾经向他们表示过,中国对尼泊尔的援助仅仅是为了宣传,但是尼泊尔的朋友反问他们:如中国的无条件援助是宣传,那么美国为什么也不来进行同样的宣传呢?

(七)锡兰

(1月31日——2月5日)

飞机在波光闪烁的海面上掠过;顷刻间,就在和海几乎连成一片的陆地上降落了。我们到了印度详上,离赤道只有几度的“东方的珍珠”——锡兰。

成千成万的人,汗流夹背,涌在街上,欢迎周总理。许多老年和中年人,也和青年人一样激动地向我们欢呼“贾依威哇!”(百事顺利)。汽事的行列,几乎是进一步,停一步地,在人海中缓慢地推进。

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是一个高瘦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白色棉布的民族服装;他和周总理是初次见面。代表锡兰出席万隆会议,曾和我国代表认识的是他的前任,科特瓦拉瓦——在锡兰人们称呼他为“约翰爵士”,在万隆会议中,他曾以叫嚣反共赢得了帝国主义的赞赏。但是回国后立即受到各界人士的纷纷责难。一年以后,全国大选,他的政党虽然从成立以来一直是执政党,却从在议会中的五十四个代表席位锐减为八席;他也就当不成总理了。而以班特拉奈克为首的,主张在国际关系中执行和平中立,不参加军事集团政策的锡兰自由党一跃为第一大党。班达拉奈克当总理后,便积极执行和平中立政策。现在锡兰的国防预算只占整个预算的百分之三。锡兰朋友说:锡兰是一个八百多万人口的小小岛国,真

是防不胜防。它只有坚持和平中立才能保持独立;才有可能提出要求撤走英国在亭可马利的海军基地,才能有力量和资金从事它所急需的国内建设。我们对锡兰的第一个印象正是:和平而富有生气。锡兰人说这是那位英国册封的爵士下台以后的新气象。

首都哥伦坡是一个国际著名的海港;欧、亚来往的轮船,经常在这里停舶。这里的人,随着他们和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过路客人的接触,见闻颇广。街上走着的随便那个老百姓都能告诉你,锡兰卖橡胶给中国,中国卖大米给锡兰。对中国很有好感。和我们接接触的知识分子中有许多人表示,亚洲有中国这样伟大的国家,使他们感到自豪。

从哥伦坡,我们乘汽车去访问在锡兰中部的古都康提和名胜波降纳鲁瓦。一路上蔚蓝的天空衬着一排一排的椰子树;有时在苍翠的树林中忽然冒出一片像火焰似的红花;大象在公路上缓缓地走着。漫无边际,长得密密层层的棕栏、可可、芒果、橡胶树,还有许多我们从来未见过和锡兰人也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和花草,连绵不断地在我们眼前掠过。陪同我们的锡兰朋友告诉我们,这就是丛林地带了。到了晚上,谁也不敢不带武器来这些地方;野兽会把人吃掉的。锡兰这样的丛林地带是很多。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还未开发。这些地方原来都是有人烟的农村;殖民者来了,集中开发沿海地带;人口也随着稀少了。

我们在路上还看见成片的稻田。我们问,这里土壤如此肥沃,稻谷长得如此茁壮,为什么还要大量进口大米?回答是:种稻不如种茶、橡胶、椰子来得赚钱。“我们没有自己的工业,什么都要从外国输入;我们主要就是用橡胶、茶、椰子去换我们需要的东西,甚至大米。这是我们从殖民者手里接受过来的畸形的经济结构。”茶和橡胶的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它们一涨一跌都和锡兰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一九五一年五月,联合国通过了美国禁运战略物资——包括橡胶在内—去中国和朝鲜的决议;六月,美国政府就向锡兰提出要购买大量的橡胶,但是价格必须低于国际市场。这样一面煞价,一面禁运,对锡面来说,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打击。锡兰再三交涉,甚至派了代表团去华盛顿请求根据“第四点计划”给予锡兰五千万美元的援助;和用公平的价格买锡兰的橡胶和出售大米给锡兰;但是美国不肯。“到了一九五二年,我们财政经济真是到了山空水尽的地步了。这时候,我们派人夫北京,在十月我们两国就达成大米一橡胶的协定了。今天,就我个人看来,应该感谢美国政府,它当年的煞价竟成为今天我们两国新的友谊的纽带。”

我们游览了锡兰的名胜:四千英尺高的锡吉里亚大石山顶上,五世纪时锡兰帝王建造的宫殿遗址。我们很惊奇,听到就在这座石上周围出土的古代器物中,竟然有中国的古钱。锡兰朋友得意地问我们:“你们知道吗?公元四三四年,我们有一小队僧迦罗女尼到过中国呢,你们的法显在公元四一二一三年在锡兰住了两年。可惜你们在锡兰不能多住,不然可以带你们去看看相傅法显当年住过的岩洞。”

我们在波隆纳鲁瓦,参观了四世纪修建的方圆达二十英里的湖泊,和十二世纪一个僧迦罗国王修建的灌溉体系。七百年来,附近的土壤就靠它得到水的滋润。这里的人说,殖民者从来没有为农民修建过什么;“我们靠祖先吃饭。”

回到哥伦坡的第二天,我们参加了在露天广场上举行的群众大会。忽然大雨滂沱,淋得台上和台下十几万人全身都湿透了。但是人们站着听周总理和班特拉奈克总理讲话,一点也没有动。掌声和欢呼声还不时地打断演讲。散会的时候,汽车的行列几乎被群众包围起来,无数只手从汽事窗子伸进来和我们握别。

我们离开锡兰已经两个月了,但一谈到锡兰,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耍想起那些美丽动人的场面。(完)

猜你喜欢

锡兰尼泊尔阿富汗
美国正在窃取阿富汗的钱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LNG动力拖船将采用瓦锡兰主机
中船瓦锡兰发动机(上海)有限公司新厂开业
瓦锡兰将为集装箱船提供BWMS
尼泊尔系列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
瓦锡兰为中国政府公务船提供推进设备解决方案
阿自杀袭击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