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争正在进行中

1957-08-16雪琴

中国青年 1957年14期
关键词:反革命缺点同志

雪琴

五月下旬,城市建设部万里部长在全体干部大会上,作了整风动员报告,号召群众大鸣大放,于是,这个机关里的一小撮兴风作浪的右派分子就猖狂地行动起来了。该部城市建设出版社干部,右派分子钱辉煜(共青团员)在五月二十三日办公厅召开的座谈会上,首先在“帮助党整风”的借口下,提出了自己的纲领性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九条意见。

九点纲领

她的九点意见中,露骨地暴露了她利用党整风的时机,向党进攻的阴谋。她污蔑党在思想改造运动中,是“狂风暴雨”地整别人,而在这次整风运动中却强调“和风细雨”,这是“厚己薄人”。她号召“大家一起来帮助党纠正歪风”。如何来“帮助”呢?她公然提出要重新“对历次运动作一总结”。她和许多右派分子一样,把提“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免不了的”称作是“庸俗公式”;说提成绩是“甜酒迷人”,讲缺点才是“良药苦口”,以此来达到抹煞成绩,夸大缺点的目的。线辉煜全面否定党的成绩,夸大缺点的矛头,又集中在肃反问题上。她把1955年的肃反运动说成是在斯大林“愈向社会主义前进,阶级斗争愈加尖锐”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她认为1955年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国内的主要矛盾也已经是落后的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矛盾,因而毫无必要进行肃反运动;又认为1955年肃反运动中所采取的方法,是“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的“唯心主义”作法。她毫无根据地说肃反斗对的只有“百分之一”;并公然为胡风反革命集团申冤,认为“百花齐放”为什么胡风的“万言书”就不能放?她污蔑在肃反运动中叫反革命分子或有历史问题的人交待问题是“侮辱人格”,“施以精神极刑”,并提出“公民在未逮捕以前,不得进行斗争”。当时右派分子储安平的“党天下”谬论还没有发表,钱辉煜却和他“所见略同”。她提出从全国范围来看,各个大大小小岗位上都要安插一个共产党员,让他们当领导,真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懂原子时代科学的人当科学规划委员会主任,不懂城市建设业务的人,当城市建设部的部长,不懂俄文的人,当专家工作科科长,这种现象遍天下皆是。”她认为党的干部“大多数”都是“不学无术的人”,而“不学无术的人不能当领导”,应该“让懂业务的人来领导业务”,党委,党支部或党员则应该退出领导岗位,只能从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监督工作的进行,做思想教育工作。”她认为这样“工作效率一定会提高好几倍”。她提出要改变“以党代政或党政合一”的现象。她要求“人事档案公开。”她又抓住个别党员的一些缺点,大肆攻击,认为“共产党员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造成的”等名言,“说得好听点,是没有兑现的教条,说得难听点,那简直就是空话。”“评级时先提党员,房子先给党员住,补助先照顾党员,犯了错误,也保密于群众,为的是照顾党的威信。”

以后,这些意见在机关黑板上公之于众。在六月一日钱辉煜又作了公开讲演,继续宣传她的反共、反人民的所谓“帮助党整风”的纲领。

这些意见的实质是什么呢?突质上就是号召群众狂风暴雨地向党进攻;就是否定一切,打垮党的政治威信;就是歪曲肃反运动,向肃反运动中被审查过的同志点火;就是要求释放胡风,企图为反革命分子撑腰,为今后的反动言行开辟道路;就是要求党下台,取消党的领导,取消社会主义;就是把秘密供手送给敌人;就是挑拨党群关系,把党员在群众中孤立超来。把这些意见联系起来看,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纲领吗?

这样说,是不是扣得太厉害了呢?为什么总是从最坏的地方去设想别人呢?为什么不多从好的方面去考虑考虑呢?难道这些意见中就没有可取的地方吗?这是当初在批驳钱辉煜的九条意见时,该部有些同志所想不通的。而当时钱辉煜也的确取得了一都分同志的支持。出版社团的支部书记就成了钱辉煜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由于团支部书记的叛变,有一部分团员在一时也曾迷失了方向。他们认为团支书干的事大概不会错吧,于是也就跟着钱辉煜跑了几步。当钱辉煜张贴了自己的九点意见以后,立即有人(其中包括共青团员)贴出大字报,表示同意她的意见。特别是她在肃反问题和党的领导问题上的意见,曾经迷感了一部分同志。有些在肃反运动中被斗,对党有意见的人,很同意他的看法;有些工程技术人员也同意她的“不懂业务,不能领导”的一些观点。因此当她公开讲演时,有人给她端水,还有不少人为她鼓掌。有些人还赞扬她敢于向领导提意见的“胆量”。

煽动群众,赶走领导

当钱辉煜看到她的“九点意见”已经俘虏了一部分立场不稳的群众以后,她就积极组织力量,形成一个以钱辉煜为首的向党进攻的核心。他们主要目的是在政治上向党进政,但为了争取群众,他们就首先抓住群众有意见的一些具体问题,和个别党员在生活作风上的一些缺点,来煽动群众对党的不满。

房子问题,福利补助问题。是在整风初期,同志们意见提得比较多的问题都中绝大部分都是善意的批评,该部在这方面的工作上的确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钱辉煜等右派分子就紧紧抓住这些问题,来煽动群众。他们到处搜集材料,到处找岔,看谁住房多,谁多领了补助,只要是党员,是老干部,就设法加以夸大、渲染、丑化。比如该部有一个处长,家属都在上海,原来预备接到北京来,因而向行政处要了三间住房和一些家俱,但是家属一直没有接来,在当前房子紧张情况下,最好是先让出几间,等家属接来后,再设法解决,但是那个处长没有及时让出房子。这样做,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是有缺点的,可以提出意见,然而右派分子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当他们发现这个事例以后,兴高采烈,他们立即写了一篇题为“涂了漆的共产党员”的大字报,张贴在机关大院内。文章一开头,就煽动性她说:“同志们,住房为什么不够,主要是特权阶级(司局长一级)多占了住房”。看,她们攻击党的手法是多么卑鄙,把一个处长多占了两间房子,就夸大为整个司局长一级干部都多占了房子,而且马上给他们扣上了一顶帽子:“特权阶级”;并且认为住房紧张的根源:就是因为这批“特权阶级”多占了住房。

又如该部在分配福利补助金方面有些缺点,对个别老干部照顾过多。右派分子便利用章回小说的形式,写了一篇“新官场现形记”,恶毒地谩骂了主管这一工作的人事处某处长,说他是“马庇精”,拿“人民币”当作“法宝”,去向那些负责干部“拍马”。这样写还不够,钱辉煜还作了这样一个批语:“这决不是城市建设部中的偶然事件,行政处实际上就是首长们的公务班,这些忠实的仆人,哈腰磕头,忠心耿耿,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他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就是策划赶走城市建设出版社的党的领导力量。这个出版社是去年新建的,领导干部还没有配备全,全社只有三个党员负责干部:副社长、办公室主任和出版部主任。这些右派分子根本看不起这三个领导干部。他们认为“领导”只要“业务领导”,这些党员领导干部都是“不懂”“不学”又“管不了”的人,是不能领导他们的。只有他们这批人,懂得业务,可以来担任各种领导工作。他们吹捧和他们合污的那个“团支书”,认为他有才能,懂业务,可当编辑室主任。在整风会上,他们瞪眼拍桌要副社长滚出出版社。会上只准发表和他们一致的意见,有不同的意见,他们就立即起哄。在一个短时间内,他们几乎控制了他们所在的那个组。有的同志在回溯当时的情景时说:如果社会上不起来反击右派,我们这个出版社就很难反起来。

三次论战

为了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六月十二日下午,在城市设计院礼堂,召开了有两千多干部参加的大辩论会。报名要求发言的有四十一人,其中支持钱辉煜的意见的,有七人,部分支持的有二人,反对的有三十二人。在这次会议上,两阵摆开,明确了正面和反面意见的中心和观点。在发言的九个人中,正面意见略占优势,反面意见也未气馁。

六月十四日,接着召开第二会,以钱辉煜为首的右派分子的意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肃反问题和党在领导问题,这是他们的核心问题,因而会议就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展开尖锐的论战。

关于肃反问题,城市设计院的一个共青团员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驳得右派分子哑口无言。

他首先批驳那些认为我国的肃反运动是在斯大林关于肃反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他说:在肃反运动中,我们的政策从来就是“有反必肃”,“有错必纠”;肃反工作的指针就是“提高警惕,肃清一切特务分子;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而且在肃反运动中,又执行了更加慎重的处理方针。这些方针政策和斯大林的“肃反扩大化”毫无共同之点。可是在争辩中,有人说公安部罗瑞卿部长在肃反初期写的文章中所说的“阶级斗争规律”是与斯大林的错误理论有关的。对这个问题,他又作了进一步的反驳。他重念了一遍罗部长的文章原文。罗部长在文章中批评了某些同志轻敌麻痹思想以后,指出阶级斗争的一条规律是:“革命的事业越前进、越胜利,而革命的敌人的报复破坏就必然越凶狠越加剧。”这样说与斯大林的理论是没有关系的。首先,这句话中只说了“革命的敌人的报复破坏必然越凶很、越加剧”,并没有说“阶级斗争越尖锐”;相反,在同一篇文章中,罗部长就首先指出:“经过几年来对反革命活动的镇压和其他方面的斗争,国内的残余反革命势力是被大大削弱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更加巩固了,社会秩序是更加安定了,……”并没有说敌人越来越增多了。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是在一九五五年初期写的,当时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取得基本胜利,我国还处于过渡时期,这和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已经建成,斯大林还说愈向“社会主义前进,阶级斗争就越尖锐”的国内情况是完全不相同的。钱辉煜对当时我国国内情况的分析也是错误

的。这时,他又批判了钱辉煜从当时国际形势趋向缓和,认为肃反没有必要的观点。他说:毛主席指出的“有反必肃”就是肃反运动的依据。国际局势紧张,反革命可能猖狂些,局势和缓,反革命分子并不等于就不活动了。而且,按一般规律,帝国主义“热战”打不成,就特别加紧“冷战”和颠复活动。匈牙利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这就说明“有反必肃”的必要性。

接着,他分析了肃反的成绩与缺点。他说,肃反运运中是有缺点的,例如捕了一些可捕可不捕的人,甚至错捕了个别好人;在拘留某些嫌疑犯时,不完全符合法定手绩等。但是无疑的,成绩是主要的,从全国范围来说,清除了一批暗藏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大大缩小了反革命分子破坏活动的空隙;广大群众大大提高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觉悟,大大发挥了革命斗争和各种建设的积极性;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顺利前进。这三大成绩是丝毫不能抹杀的。他又进一步指出,就是从城市建设都来看,成绩也是主要的。他批驳了钱辉煜等认为部里斗错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荒谬论点。他以他所了解的十个肃反斗争对象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在这十个对象中,虽然只有一人是现行反革命分子,逮捕了,但是其他没有逮捕的,也都是有问题的。在九人中,历史上有罪恶有血债的反革命分子三人,厉史上的军统中统特务分子三人,一贯招摇撞骗,长期伪造历史的二人,一般政治历史问题的一人,就是这个人也做过伪军官,解放后伪造学历,并且有检举材料。这些事实说明未判刑、未逮捕的人,不一定就没有反革命罪行,没有做过坏事,只是我们的党和人民对他们给以最大的宽恕,使一些该杀的没杀,该捕的没捕。所以不能只从逮捕的数字上来看肃反工作的成绩和缺点。

在肃反运动中,曾经被作为审查对象的一位共青团员,更以自己亲身的事实来无情地粉碎右派分子的诳言。他说他自己历史上有问题,当过国民党的义务警察,解放以后思想反动,资助过一个人去台湾,认识过两个特务。他认为组织怀疑他是完全有根据的。经过肃反,把问题弄清楚了,难道这不是成绩,这是“疑神疑鬼,捕风捉影”吗?他义正辞严地责问钱辉煜:“你自称是好人,为什么怕肃反,你是替谁说话。”

关于党的领导问题上,发言的同志们从两方面驳斥了右派分子的谬论。勘测设计局的一个技术员驳斥了钱辉煜所谓“从全国范围来看,各个大大小小岗位都要安插一个共产党员,让他们当领导”,“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他首先例举了很多事实,说明民主人士当副委员长、部长、司局长、校长等多得很,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指出:共产党是为了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不惜牺牲奋斗的党:党的这种性质和任务,就决定了党非团结一切积极力量不可。早在一九二三年,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就确定了统一战线政策,这一政策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各国兄弟党都很重视。他责问右派分子,把“铁的事实,成功的政策”,偏要说成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什么意思。

在规划局工作的一个同志对这个问题也作了有力的批驳,他说根据钱辉煜的观点,领导同志的业务等于“技术”,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他认为领导同志应该懂得业务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正确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作为一个领导同志,首先必须具有明确的阶级立场。他所领导的全部工作必须符合整个国家的利益。他例举了他自己的工作,他说,他是做城市规划的,他们常常喜欢争论城市建设采用什么标准,有人认为现在的标准低了,到底是高是低?看法很不一致,后来知道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房屋投资竟占8.8%,这样高的投资比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要求提高标准呢?中央提出“勤俭建国”四个字,就使许多同志的设计思想明确了,这就是党的领导。作为城市建设部的部长,要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立场,高度的群众观点。

他说:领导同志的业务,还在于集中群众智慧,发挥群众力量。任何一个领导同志即使是技术上的专家,也不可能代替全体工作人员。假定我们的部长是个规划专家,他也不可能做出全国各城市的城市规划。

根据钱辉煜的论点,业务就是技术,那么全世界也没有人能当城市建设部部长。有谁既懂城市规划,又懂建筑设计、给水排水,还要精通测量钻探呢?

钱辉煜认为等共产党把刀子交给别人以后,党委和党员还可以从旁“监督工作的进行”,“做思想教育工作”。他认为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只有思想领导,只有政治领导,而没有组织领导的保证,是不能实现工人阶级的领导的。这样实质上就否定了共产党的领导权。

通过这些辩论,把右派分子的基本论点打垮了,他们的气熄已经低落下来,群众也能分清是非了。

在六月十五日的第三次辩论会上,对钱辉煜的其他一些论点,也都一一加以批驳,右派的理论彻底地批判了,这次论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这次会上并着重提出了立场问题,要求大家站稳立场,坚决与右派分子划清界限。

胜败战局已定,然而右派分子钱辉煜等人并不干心,他们又以另一个面目出现——装着一付可怜相。她认为自己的意见只是有些尖锐、刻薄,基本上还是正确的;或者在很大程度上的“片面”,“掌握资料不全面”,“主观上完全为了帮助党整风”,企图再来迷惑一部分群众。但是,情况已经变了,他们只是孤立的几个人,广大干部的认识提高了。

当然,三次辩论大会只是对右派分子的全面击溃,要他们彻底缴械,还需深入战斗,现在这场斗争正在深入进行中。

猜你喜欢

反革命缺点同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跟踪导练(五)2
从“政治刑罚”到“法律刑罚”
——从“反革命罪”的存废谈起
严良堃同志逝世
鲁迅的绕口令
缺点背后的阳光
挨打有因 缺点
从平息西藏叛乱到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