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日漫笔

1957-08-16林韦

中国青年 1957年14期
关键词:阶级结论英雄

林韦

1957年的不平常的春天已经过去,盛夏已经来临。反共英雄们所预言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形势并未出现,他们自己却陷入了广大群众的重围。不想缴械,看来已经不可能了。

事情的发展,尤其人物相貌的演变,发人深思。曾经卖身求荣的无耻政客,于今成了决不折腰的“敢言之士”;喜谈“动心忍性”的“历史人物”,原来反共起家;比任何人都“关心民瘼”的平反专家,来自杨虎公馆;睫毛上挂着服泪的真理姑娘,是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黄绍HONG的密友……

许许多多的异事,使人不能不联想到“西游记”或其他的故事:一个受难的引人怜爱的绝色美人,原来是一只很不雅观的耗子;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以后却是一头畜牲。肉眼看不出它们的原体,要有佛眼;肉鼻子闻不出它们的妖气,要用仙鼻子。

现在:多少畜牲和耗子在人民群众的佛眼之前现出了原形。多少不明世事的人们大吃一惊,目瞪口呆:“啊!事情竟会是这样的么?”接着来的,是对假英雄假美人的憎恨。很少的人也可能有暂时的所谓“幻灭的悲哀”,但仔细想了之后,也可能比未受迷感之前清醒一些。把这次经历比作一服免疫剂,对于许多人可能都是恰当的。

中国社会是两头小,中间大。这些时来的国内形势好像是两头清醒中间迷。坚决反共的右派,当然知道他们所要建立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属于哪一个阶级的。工人阶级呢?当然同样清楚。可是确实有这么一批人,尤其是青年人他们只讲一般的民主、自由、真理、正义和良心,而不问不同阶级对于这些名词的不同解释,不同内容。他们在激昂地讲着民主自由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所讲的实际上是剥削阶级的民主自由,看不见鼓掌喝采的人都是一些根本反对人员民主自由的家伙。他们作事只求对得起“良心”,看不见另一些人早经把这些“良心”装入荷包,做了轰击劳动人民的国家的本钱。他们自以为是为了人民,站在真理的高峰,但他们的双脚早巳被拖入肮脏的粪坑。他们拍着胸脯肯定自己是为了纯然的“正义”,事实上早就成了右派阴谋家们手上的猴子……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比这更可悲的么?

生活在土地上,而自以为是在广寒宫。生活在阶级社会,而自以为可以摆脱阶级的影响。鲁迅批评过的那种想提自己头发上天的人,现在好像还是不少。真正的“启蒙”教育,也许正是需要在这个地方进行吧?

小孩子看电影时不断发出“好人”“坏人”的询问,使人感到稚气好笑。但是,人们脑子里如果失去或者根本没有树立起“好人”“坏人”的观念和“阶级”观念,只有一个一般的空洞的“人”的观念,那就不仅是稚气好笑,而有点可怕了。

姑娘被人群围在台上,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她哭了,哭得很伤心。但是,眼泪难道只能为真理而流么?她的眼泪也许是为失去了的剥削者的天堂而流的哩!也可能,流泪只是表演。真正的天才演员并不在银幕上和戏台上,而是在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中。你如果不加调查而陪她掉泪,她会暗暗笑起来的。这笑不是发自温情,而是在欣赏自己的表演天才,欣赏陪她掉泪的——吞掉了无色毒水的“傻孩子”。“人们,我爱你们,你们要警惕!”这是捷克作家伏契克发自法西斯匪徒绞刑架下的呼喊。我想,经过一次惊心动魄的斗争而懂得了“要警惕”,那就是坏事变成好事了。对于没有经过多少世事的青年人,也许可以说是“胜读十年书”。

盲目的崇拜是应该反对,盲目的反对却不是应该崇拜的。盲目肯定一切的人并不可敬,盲目否定一切的人也决不可爱。“怀疑”有时候可以帮助人们取得真理,但“怀疑”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正追求真理的人,可以经常怀疑一些什么,但也应该怀疑自己的怀疑。他可以否定一些什么,但也应该准备否定自己的否定。不然,他的怀疑和否定就只能算是偏见或成见,而成见和偏见都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当然也都是容易被人抛开的。

“反现状”,在历史上曾经表现为英雄行为,受到过赞扬。但并不是任何反现状的人都算英雄,任何反现状的行动都该受赞扬。这要看你反的是什么现状,反革命的现状还是革命的现状,坏的现状还是好的现状。如果说凡是反现状就应当赞扬,那就必须肯定所有的现状都是坏的,只能是坏的。可是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反现状”本身就也给反掉了,否定了——现状只能是坏的,根本没有可能变好,那你反现状又有什么意义呢?反它于么呢?万事皆空,一切都不能相信,那还不如进修道院的好。

即使是革命的现状也永远会有不尽完美和需要的改进

之处。但是,不管改进了多少,现状已经多好,一千一万人里面总还是会有个把人说不好的。在旧时代的亡灵还没有完全消散之前,情形更是如此。

新中国在短短七、八年内建立了汽车、飞机制造业、现代国防工业和其他许多从来没有的东西,艰巨的成渝和宝成跌路都修通了,天险的长江大桥将提前完工,许多新的工业基地和空前巨大的水利工程正在建设,钢产量从几十万吨激增至几百万吨,入学儿童从三千多万激增至六千多万……这现状不是很好么?但也竟有人拚命嚷着现在的政府只是一个毫无效率的大官僚机构,而且简直压得人们透不过气来!这样的“反现状”,难道也能算是英雄行为么?难道有一点革命气息么?这些人如果不是无赖汉和阴谋家,那就很可能是由于出奇的无知。

现在反现状的人通常使用着这样一种方法:看见一个农民吃不饱,就大喊所有的农民都吃不饱。看见肃反中有一个人被斗错了,就说所有的斗争都错了。看见一个共产党员不好,就认为所有的共产党员都不好,诸如此类。具体的错误要纠正,具体的问题要解决,这是党的坚定不移的方针。但是,拿个别事例来否定整个现状,是否定不了的。最后被否定的,将是这种荒唐的推理方法。

青年们时常想:我要做一个不庸俗的人。怎样才能不庸俗呢?条件当然很多,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在政治斗争的大风大浪里站得稳,不晃荡。有了这一条,才能谈得上其他。大是大非弄错了,其他都是白费,甚至会在人类进步的事业中起副作用。

站得稳,不同能是脑子里完全没有问号,而是要在问题旁边画问号。一件耸人听闻的事可以引起你的疑问,可你也应当反问一下事实是否正确。“某人在解放以前是英勇的革命斗士,解放以后却被关起来忍受酷刑。”这当然应该反对啦。可是核对的结果,某人解放以前就是一个神经病患者而不是斗士,解放以后因发疯被关起来,也拜没有忍受酷刑。事实还没弄清就作了结论,就只能是个荒谬的结论。而不少的青年人正是这样的。

就算确有其事吧,也还是要反问一下别人就此事所作的结论是否公允。有的同志确实犯了官僚主义错误,但党中央决心要克服官僚主义,搞整风运动,而某些人却作出结论说官僚主义根在中央,这样的结论难道是可以成立么?

选派了学业较差的学生出国留学,当然不好。但是,有人因此而反对选派留学生时考虑政治条件,那能是正确的么?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不是也应当派他出国留学呢?

许多事情,从反面问一下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发热的头脑,必须用若干的疑问号加以冷却,才能使身体不晃荡,站得牢;才能使自己不至落入阴谋家的荷包;才能使自已成为有斤两的不庸俗的人。

谁最善于像毛主席说的“在斗争中学习”,谁就会成长得最快。

猜你喜欢

阶级结论英雄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英雄犬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结论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