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变成了“惊险小说迷”

1956-08-16李冰弦

中国青年 1956年1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样式现实生活

李冰弦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有些青少年嗜好阅读惊险小说几乎到了入迷的程度。有的一拿起这些书来,就简直废寝忘餐,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因此影响了工作,影响了学习,甚至还影响了健康;有的读完之后,因为要急于“联系实际”,打算马上为祖国和人民立功,竟到处追踪跟迹,幻想找到一条线索,捉住一个机会,把暗藏的特务分子一网打尽,于是偶然看见一个肥皂盒,也会立刻联想到“今天就要爆炸”,弄得自己疑神疑鬼,坐立不安。影响所及,不少报刊编辑部还接到大量青年来稿,“神秘的烟斗”、“香蕉里的秘密”,他们化了不少心血闭门造车,大力在惊险”二字上下功夫。

应该说明的是,惊险小说的流行,是和我们今天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肃反斗争的开展分不开的。以肃反和对敌斗争为题材的这种具有惊险样式的文艺作品,有力地结合了当前的政治运动,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读者进行了革命警惕性的教育。“一点点马虎都会给敌人利用”,“分析问题不能单靠主观意想”,这是不少青年读者共同的体会和心得。而且,在为了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而对迷信、荒诞、淫秽的所谓黄色书刊的取缔工作中,惊险小说这类通俗读物也起了一些代替的作用。

问题在有些青少年读者在阅读这类文艺作品的时候,由于阅读的目的性不明确,阅读的态度和方法不恰当,产生了上述所谓“废寝忘餐”和“疑神疑鬼”这样的副作用。他们过分追求的是小说中的离奇情节,和个人的英雄行为;而在学习这些文艺作品的时候,产生了生搬硬套的情形。

富有曲折、紧张的故事情节和比较强烈的戏剧性,这原是以惊险样式为出来的文艺作品的特点。这一特点实际上并不违反生活中的真实性。例如,以肃反和对敌斗争为题材的惊险小说,仍然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阶级同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本来是尖锐的,复杂的,惊险小说中故事情节之所以曲折、紧张,应该说正是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和复杂化的反映。青年渴望认识生活,对于自己暂时还没有接触到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经验不足,知识不广,所以往往乐于通过文艺作品来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他们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遭遇,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尖锐的冲突和斗争。曲折、紧张的情节能够吸引他们不是偶然的。但有一点应该引起我们青少年读者的注意,阅读惊险小说的目的,不是仅凭兴趣出发,单单知道有这么个曲折、紧张的故事就完了,阅读文艺 作品不是单纯为了消遣,为了“看热闹”,满足一时的好奇心;同时,也没有必要化很多时间在小说的枝枝节节上兜圈子,光去研究那些离奇的情节。“狗的眼窝里那个显微镜照相机究竟是怎么拍照的?”“既然明明知道双铃马蹄表内装着炸药,公安人员怎么又敢要打开来看呢?”……如果在这样的细节上下功夫,就会妨碍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即使小说中某些细节一时弄不清楚,也不要妨碍自己去领会作者真正的、主要的意图。

青少年又总是渴望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值得为自己所模仿的榜样,不少惊险小说提供了这种具有爱国主义品质、在对敌斗争中十分英勇、机智的英雄形象,这样的英雄形象是值得我们向往的。例如“匪巢覆灭记”中的斯托查洛夫在敌人面前、在每时每刻都和危险面接接触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忠贞不屈而又智勇兼备的行为,的确是令人难忘的。但斯

托查洛夫之所以获得胜利,更重要的是党和他的上级所给他的支持和信任,人民群众在不同程度上对他的协助和鼓励,看不到这一点,看不到集体的力量,看不到党和群众所起的作用,也就看不到真正的英雄。但是,我们有些青少年读者,在阅读惊险小说时,却往往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几个侦察人员身上,只注意研究他们的特殊的侦察手段,他们的化装术,他们神出鬼没、单人匹马和敌人攻心斗智的场面,这样就难免会造成盲目崇拜的心理。而且,只崇拜这些表面的东西,是很容易助长想出风头、追求个人荣誉的思想的。

文艺作品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我们总是从文艺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而逐渐在生活中变得敏感起来;要求读完一本小说马上就联系实际是不可能的。而且,联系实际也不是机械地乱套,生硬地模仿。文艺作品虽然反映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现实生活,而是现实生活的概括和集中,是经过加工、把现实生活典型化了的手段所创造出来的;并且现实生活千变万化,各种事物可能近似,不可能完全雷同,各种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必然过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硬搬硬套就会闹笑话,出洋相。肃反斗争是一场严肃的、长期的斗争,是依靠领导机关的正确指导和广大群众的发动相结合而进行的,不能光靠几个英雄好汉把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一网打尽。

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不要变成书呆子,不要变成“小说迷”。

最后,再补充一点:青少年读者喜欢惊险样式的文艺作品,而以惊险样式为特点的这类文艺作品,题材很广泛,也不限于只是肃反和对敌斗争;其中科学幻想小说很值得我们注意。早在一九0三年和一九0六年之际,我们的鲁迅先生就翻译并出版了著名的法国十九世纪惊险小说作家儒里·维恩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①,并且对这种“科学小说”给了适当的估价,以为可以“使读者触目会心”“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科学幻想小说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丰富我们的想像,引起我们研究科学技术的兴趣,鼓舞我们向大自然进军的探险精神,这在今天,对于我们特别有着教育意义。

①“月界旅行载于鲁迅全集第十一卷,出版时曾将原作者法国儒里·维思(ju1esverNe1828一1905)误署为美国培仑和英国威男(见鲁迅全集补遣续编,唐Tao:重订鲁迅著译书目)。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样式现实生活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文艺作品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