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1955-08-16何其仁

中国青年 1955年24期
关键词:反革命个人主义入党

何其仁

几千读者来信参加了“谢力同志的错误思想有什么危害”的问题讨论。绝大多数读者都发表了正确的意见,对谢力提出了善意而又严肃的批评。我不打算对大家的意见做一个全面性的总结,只想作一点补充说明,主要是针对着某些读者所怀疑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说明。总的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是,谢力的错误思想怎么会联系到反革命的问题;也就是谢力自己所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我在解放前就参加了反蒋学生运动,早已有革命觉悟,怎么现在竟有发展到反革命的可能呢?”在回答这个总的问题之先,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些有关的问颁:谢力肯钻理论、钻业务,要求入党,这有什么不对呢?革命并不限制个人的发展,谢力要求“个人发展”又有什么可以批评的呢?

学习理论、钻研业务不能从个人主义出发

学习革命理论,钻研工作业务,要求加入共产党,这些当然都是好事情。说这些都是好事情,是因为这能使我们更好地干革命工作、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对人民都有好处。可是有这样一种人,他并不肯踏踏实实地干 工作,他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并不是真正有什么兴趣,但对于学理论、钻业务、要求入党都很感兴趣。这是为了什么呢?他嘴里可能说得非常冠冕堂皇,但实际上是为个人打算。说得更准确一些,他是首先为个人打算,首先要为自己捞一笔“本钱”,挣得一个好的“地位”;在不妨害个人利益或者是对个人更有利的条件下,来干点革命工作,为人民服一下务。谢力就是这样一种人。我们批评谢力,并不是说他不应该学理论,不应该钻业务,不应该要求入党,而是说他学理论、钻业务和要求入党的目的不对头。他的目的不是想搞社会主义,而是搞个人主义。抱着这样的目的的人,不仅理论和业务都不容易学好,入党问题也不容易解决,而且还会常常闹情绪、影晌工作,这自然是对社会主义不利。就是这样能学到一些理论和业务知识,甚至于也居然入了党,也不过是使他“有了本钱”,更好去发展个人主义,这对社会主义当然没有好处,对他自已来说,最后也不会有好结果。

有的人想得很妙:现在闹点个人主义没有关系,让工作受些损失也不去管它,只要自己能搞到一套本领,将来个人总是有办法、有前途的,那时也可以大革命做些工作。这样叫作“长远打算”、“公私两利”。甚至于有人举出例子来想说明有个人主又思想的人还是“吃得开”,能够“一帆风顺”,很有“发展的前途”。

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为要证明它不正确,我想联系谈到关于个人发展前途的问题。

个人主义的发展没有前途

“在旧社会中对于青年的一切束缚,已经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血扫除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更是为青年的全面发展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讲的几句话。这个大会的一千五百多个参加者,就是这几句话的有力的证明。他们有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小学教师,有来自兴安岭大森林里的大夫,有浙江国营农场的饲养员,有内蒙草原的牧羊人,有农业合作社的会计员,有国家仓库的保管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做着各行各业。他们每个人都是站在那样一个似乎很渺小的岗位上,都能够发展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都有着光辉远大的前途。因为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青年一代充分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是为了青年一代的美好伟大的前途。

这里应该说明,社会主义事业只为青年的发展前途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每个青年人主观的努力,还需要每个青年的主观努力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假如一个人不管社会主义而要搞个人主义,违反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他的个人发展必然要受到“束缚”,他在前进的途中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问题又出来了。前面提到过,有些有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还很“吃得开”,并没有碰得头破血流。这应该怎样来解释呢?

这里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有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他当前所做的事情还对社会主义有利,对他自己也有好处;这里表面上还没有露出来什么矛盾,所以他还是“一帆风顺”,很“吃得开”。但应该指出来, 这不过是在某一定情况下发生的特殊的现象,而不是经常的现象。因为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是基本的不可调和的东西,虽然它们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暂时相安无事,但情况总是要变化的,这种矛盾迟早总是要发展起来闹对立的。一闹对立,要么就是个人主义投降,服从社会主义,要么就是个人主义顽固到底,那就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当然是更加“吃不开”了。高岗和饶漱石就是很标本的例子。他们过去虽然有些个人主义,但还做了一些对革命有利的工作,所以党和人民对他们还是重视和信任的。可是他们两人并不肯克服自己的个人主义,相反地,把党和人民的重视与信任当作本钱,来发展个人主义,跟革命利益闹对立,结果自然是从革命队伍里滚出去了。

另一种情况是:在个别角落里还有些个人主义者在逞威风,他们公然地损害着社会主义的利益,却没有遭受到应有的处分和批评。这在我们的国家里,应该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落后的现象。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过渡时期,激烈的阶级斗争反映在各个方面,也反映在社会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之间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内,社会主义思想展开了坚决的进攻,并且已经获得了统治的地位;但在个别角落里以及某些人们的头脑中,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不仅存在而且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它们在那里闹“独立王国”,阻碍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但是大势所趋,社会主义事业是越来越发展的,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越来越普遍地提高,因之个人主义的活动范围就越来越小,个人主义者越来越“吃不开”了。前面提到过,今天有些个人主义者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不正常的现象,落后的现象,也只能是一时的现象,不可能长期的让这种现象发展下去的。一九五二年的“三反”运动,好多追求“发展”个人主义的人都垮台了,就是显然的证明。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的年青一代,难道甘心向落后的现象看齐,去追求不可能长久的个人主义的“发展”么!

个人主义者很容易上反革命的圈套

一个人发展自己的个人主义,就会损害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也就会遭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国家和人民要干涉、制止他的个人主义的发展。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很喜欢我们发展个人主义,要想办法来帮助我们发展个人主义,来利用我们的个人主义为反革命服务,以至于最后要想使我们上了反革命的圈套,把我们完全拖下水去。

一个有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他并不一定存心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革命。不过因为他有个人主义,他就往往不自觉地损害着社会主义的利益。可是暗藏在他身边的反革命分子就是有意,就在暗地喝彩,就在打主意引他上钩。谢力的情况正是这样。当谢力的个人主义受到领导上和同志们的批评之后,他正感觉“没有温暖、冷冰冰”的时候,一个反革命分子就来对他特别表示“同情”和“关心”,为他“打抱不平”。谢力入不了党,发牢骚,反革命分子就来“安慰”他说,“没关系”;并挑拨他对党支部的不满,说“他们(指几个党支委)不敢发展你入党,就因为你敢坚持原则,大胆提意见。”反革命分子对他谈得越多,他就对领导和同志们给自己的批评越是“愤愤不平”,他就越感觉自己跟组织和同志们“不能妥协”,他就越感觉到只有跟那个反革命分子在一起才有“温暖”、才最“痛快”。他就这样胡里胡涂地被反革命分子利用去搞小集团,对抗领导,对抗组织,被利用去干些损害革命利益的勾当。他在思想感情上也跟组织和同志们由疏远走到对抗,不自觉地跟反革命分子是一条心了。这是谢力事先完全没有意料到的事情,也许是他至今还没有想通的问题,自己的错误思想怎么会跟反革命联系得起来?但事实告诉我们,不管谢力本人愿意不愿意,反革命分子已经把它们联系起来了,谢力已经有半个身子钻进反革命的圈套了!

“回头是岸”

从谢力近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他是在朝着一条和社会主义完全相反的道路“前进”,危险可说是危险极了。但是俗话说得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领导上的指责,同志们的批评,都包含着这样一个热情的期望:谢力及时“回头”啊!这次肃反运动,对于谢力来说,应该是一次严重的考验,也是一个可以及时“回头”的机会。这考验着谢力:或者是从这次肃反斗争中吸取教训,正面认识自己的个人主义的错误,从思想感情上毅然和反革命分子决裂,坚决参加这次肃反的斗争;或者是不愿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跟反革命分子毅然决裂,对这次斗争袖手旁现。前者可以使谢力变成为一个坚强的社会主义的战士,而后者走向堕落的危机永远存在,因为反革命分子总是要缠着有个人主义的心病的人做“好朋友”的。谢力可能还有这样的一些顾虑:“我揭露了反革命分子,反革命分子不是会反过来揭露我的错误吗?”我的许多严重的错误被揭露出来后,组织上和同志们能够信任我吗?”这些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谢力若能坦白检讨自己的错误,就不怕反革命分子来揭露自己的问题。谢力在肃反斗争中肯彻底揭露敌人,坚决跟过去毒害过自己的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用这些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在改正错误,领导上和同志们就一定会不咎既往,热忱地欢迎他,信任他,愿意帮助他进步。所以我们说,这是谢力可以及时“回头”的好机会。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还是期望谢力前往的,这需要谢力“回头”,需要谢力下决心投入这次肃反的斗争,在斗争中来锻炼和提高自己。

猜你喜欢

反革命个人主义入党
憨娃入党
从“政治刑罚”到“法律刑罚”
——从“反革命罪”的存废谈起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鲁迅的绕口令
入党志(外一首)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从平息西藏叛乱到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的思考